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正确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几个关系



     在小语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思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新课程理念是人们对于课程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正确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呢?

 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正确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工作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发挥课程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表现为能力的培养又直接影响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与速度。但知识与能力并非同一个概念,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并非同步,知识的接受与能力的发展也非一个层面,所产生的意义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注重阅读品味而不是阅读分析,语文教学要“活”,要靠深厚的人文内蕴去吸引和感染学生,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的浓郁气氛。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要进行艺术化情景创设和教学设计,让美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课堂里充满“故事”,课堂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比融化在一起,忘记了别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精神状态积极饱满,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使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魅力。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把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但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甚至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一对矛盾的东西。我们之所以强调小学阶段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需要学生通过母语的学习,学好口语的表达(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和掌握、运用书面语言(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也就是新课标谈到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没了工具性,便没有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应让他们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的:“要把教育意图蔽隐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戒除赤裸裸的人文性教育,更应反对直通通的心灵拷问,而是要用真实的、自然的、含蓄的艺术手段,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体会情感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辉,得到无痕迹的心灵教化。但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也即是以人为本。

  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人关系

  生活是浩瀚的大海,是连绵的群山,是辽阔的平原,是无尽的沙漠,它有无穷无尽的趣味和感受,“儿童是情感的王子”,我们应让他们融人生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本身布满神经,这神经就是文化,语文应当生活在田野中,但语文教学应该超越田野。语文教学本身就是生活,是正在过着的生活。语文走向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等同于语文。语文教学本身有自己的课堂生活,它是生活的语文化的改造、提升与加工。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应求得文化上的平衡,语文课不能丢掉自己的神经。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听天地”。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教师要善于凭借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感悟,把间接的生活体验内化为直接的生活感受。

  四、教学民主与教学秩序的关系

  在有些课堂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后,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站起来喊“我!我!”有的跪在椅子上叫“让我!”有的甚至跑到老师面前举手,有的趁机和其他同学说几句话,有的朝窗外偷看几眼,课堂秩序混乱。即使老师点名回答,那些学生仍不听,还在举手,老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敢整顿,教学的课堂像放牛场。学生懒散、随意,他们的注意力时常溜到课外,课堂有效的四十分钟就这样浪费了。新课程提倡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安全感,信任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然而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学的课堂,而且也是生生互学的课堂,所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很有必要的。教学民主应该建立在良好教学秩序的基础上。那么怎样维持教学秩序呢?其可运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考虑到小学生自律性差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应向他们渗透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思想。每一个人都喜欢受表扬,教师对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肯定,强化其正确的行为。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复述,评价并谈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既有利于生动活泼、井然有序的课堂氛围的建立,又有利于他们学习别人的优点,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当然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惩罚,同样有利于好课堂的形成。“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你们说呢?

  总之,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仅要处理好上述几个关系,还要注意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考试的关系、课堂预设与师生共同生成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关系。当然 ,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出现问题,而不去探索,不去研究,那我们的新课程实施就会半途而废,这是绝对不行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530.html

更多阅读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意识形态渗透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张允梅 的工作室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意识渗透培养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渗透 培养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事实上,不了解一个民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7个单韵母只教学6个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7个单韵母只教学6个 杨新安汉语拼音里独立的单韵母共7个。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却只定其中的ɑ、o、e、i、u、ü6个,而不提ê。e和ê,相当于u和ü。ê和ü,是我们汉语拼音根据普通话韵母的实际发音,在拉丁字母e和u的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张彦彬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

声明:《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正确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几个关系》为网友闪现放空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