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1)



系列专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

  第三章 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

  一、经济学家们为何忽视资产负债表衰退

  1.企业负债最小化:被长期遗忘的可能性

  到这里,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要“深入虎穴”,去找寻失落的圣杯。在第一章开篇就已提到,迄今为止,所有关于日本以及美国大萧条的学术论述都建立在同一个绝对假设之上。它们假设那些导致经济脱离正常轨道的外部冲击的性质并不十分重要,因此认为,即便在受到外部冲击之后,受其影响的经济行为者的既定目标也不会改变。

  而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一概念却主张:特定的外部冲击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目标。尤其是当一个国家整体资产价格出现下跌时,就会迫使企业将它们最优先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负债最小化,以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而这种行为转变反过来又会导致比一般经济衰退更加严重的后果。这一章将要阐明,在美国大萧条时代所发生的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都是由于1929年股市崩溃之后企业目标的转变所致。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将继续阐明,企业的负债最小化目标及其对总需求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长期被忽视的,能够将宏观经济学自20世纪30年代末期以来出现的各类理论统一起来的关键。

  传统经济学和商科教科书都很少提到企业大规模地追求负债最小化,而非利润最大化的可能性。即便是叛离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阵营,提出总需求这个概念,试图通过资本边际效应的转移来解释企业行为的凯恩斯(1936),为了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也不得不假设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最终又回到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思维的窠臼。1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933)在一篇发表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关于债务通货紧缩的著名论文中,用大量篇幅探讨了负债累累的企业偿债的现象。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偿债对于降低总需求所产生的直接作用。他认为企业为降低负债采取的廉价抛售行为加剧了通货紧缩,而这将导致实际(去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负债的持续上升。费雪没有考虑到企业在零通胀和零利率下依旧坚持偿债的情况。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与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之间的区别,本书将在第五章的最后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伯南克(1983)在他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中曾提到资产负债表问题,按照他的说法,在经济衰退期间,资产价格的下跌将损害银行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的能力。这就使得银行不愿放贷,进而加剧经济困境。但是他的这一理论将焦点聚集在了放贷方,而非借贷方身上。

  2.作为借贷方现象的流动性陷阱

 第18节: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1)
  在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中,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负债最小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上,以应对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这就改变了经济对于作为标准工具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回应。尤其是在私营部门借贷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用将大打折扣。更准确地说,在私营部门没有借贷意愿时,利率就失去了其作为将个人储蓄导入企业投资的沟通渠道的传统作用,最终导致这部分资金被闲置。总之,身负巨额债务的企业不管利率多低都不会有兴趣再增加负债。

  这个结论与经济学界的主流共识产生了尖锐的抵触,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应付经济波动上,货币政策要比财政政策更加有效。这个共识建立在1945年之后全球经济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政策传导理论的认识之上。就如多数先进国家曾经实行的,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凯恩斯主义者们试图运用财政政策来调控这些国家的经济变化。这场全球范围的实验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当时的经济学家们亲眼见证了从美国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这段时期财政刺激政策的惊人力量,因此他们坚信,正确的财政政策可以扭转任何形式的经济衰退。

  但最终结局却是,尽管这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他们的财政政策却只导致了通货膨胀、高利率、私营部门投资挤出以及资源的不当分配。20世纪70年代由于财政政策不当造成的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促使经济学家们开始重新探讨货币政策的重要性。随后在美国和英国进行的供给改革致力于建立一个尽量减少市场干预的小政府,这也加速了对财政政策的摒弃,因为财政政策本身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做后盾。此外,在通货膨胀形势下,对经济行为者行动和愿望进行分析的需要也推动了理论界向新古典主义分析体系的回归。

  货币政策再次受到关注,加上从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期间财政政策的不良记录,促使学术界在过去20年中对美国大萧条进行了重新检验。受1945年至1970年间财政政策拙劣表现的影响,学术界逐渐开始认为,财政刺激政策对于帮助美国走出大萧条阴影的作用被夸大了。总而言之,是美国大萧条本身推动了整个经济学界向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转变。

  作为这场再检验的结果,许多经济学家得出结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货币政策加以避免,尤其是如果这些货币政策能够在危机初期就得到执行的话。并且,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在课堂上所宣讲的完全相反,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家相信,让美国经济从大萧条中复苏的,是货币政策,至于罗斯福新政中的许多财政刺激措施则根本没起到多大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5320.html

更多阅读

第28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1)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十五章 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  第一节 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  美国在国家博弈中,国家利益至上。美国不是一个从“普世价值”出发的国家,任何价值都必须符合国家利益。为

第18节:军训大考验之拉练篇

系列专题:《完美大学攻略:进入大学要读的第一本书》  第七节 军训大考验之拉练篇  拉练是军训的又一个重头戏,是对同学们体能的极限挑战,当然是非常辛苦的,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轻松面对。  下面几招,对你会有所帮助。

第40节:进行中的经济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9)

系列专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  尽管经济学家们可能会把他们的鸡蛋都放入货币政策的篮子中,但是令人振奋的是美国的政治家,甚至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都在推动财政刺激政策。美国国会和白宫于2008年2月,迅速通过了一项1

第35节:进行中的经济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4)

系列专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  3.美国陷入泡沫破灭之后的困境当中  在前面所说的四个阶段之中,第一阶段与美国2007年夏秋的局势一致。美联储于2007年10月宣布降息的决定是在这个阶段中的经典反应。  但是当银

第33节:进行中的经济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2)

系列专题:《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  但是结果却发现,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依旧不愿借贷,这就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发生。格林斯潘甚至在国会听证会上公开表示惊讶,为什么理应借贷的企业却不这样做?1就如本书第二章已经指出的,美

声明:《第18节: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1)》为网友命运野心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