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永隆失之交臂虽有些遗憾,但工行在香港已经拥有了处于积极拓展阶段的工银亚洲,所以,收购失败也不妨碍工行在香港地区的发展蓝图
文/刘晓忠
008年6月2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其以每股156.5港元收购伍氏家族持有的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收购总价约193亿港元。公告称,本次收购完成后,招行将以同样的价格向剩余股东发起强制性要约收购。至此,备受关注的永隆银行收购案基本尘埃落定。国内另一竞购者——中国工商银行最终无缘携手永隆银行。 永隆诱惑 今年3月,永隆银行董事长伍步高宣布出售其家族持有的53.12%股份后,工行、交行和招行均积极参与了竞购。永隆虽然也获得了国外跨国金融机构的青睐,但由于绝大多数跨国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竞购的重头戏自然就成了国内银行之间的角逐。 永隆银行的前身是永隆银号,成立于1933年。1960年更名为永隆银行有限公司,1980年年初在港交所上市。目前永隆银行为香港第八大银行,现有分行行处42家,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的分行为35家。在国内的深圳、广州和上海拥有4家分支机构,在美国加州罗省和开曼群岛各拥有1家分行。 永隆银行提供典型的综合经营业务,业务范围包括全面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证券业务、期货业务和金融租赁业务等。其中,保险业务由其全资拥有的永隆保险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证券业务归属永隆证券有限公司(原名为康令有限公司),金融租赁业务由其全资子公司永隆财务有限公司负责,信托业务由永隆与香港其他金融机构联合组建的银联信托有限公司负责经营。 2007年财务显示,永隆银行总资产超过930亿港币,每股净资产为53.75港币,总股本为2.32亿股;2007年税后利润为13.72亿港币,较2006年度下跌14.6%;每股盈利5.91港币,资产回报率为1.54%,股本回报率为11.5%;不良贷款比率为0.26%,存贷比为56.1%;资本充足率为14.7%,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2.3%,均低于2006年的16%和14.2%。 永隆银行在年报上表示,2007年公司基本业务有良好发展,导致盈利低于去年的原因是其所持有的投资项目部分需做减值准备,投资物业重估盈余也低于2006年,从而影响了2007年的业绩。 据悉,受持有投资结构投资工具(SIV)大幅减值拖累,2007年永隆银行减值拨备大增10.38倍,达到4.03亿港币。但其海外业务所占比重不足10%,因此,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永隆的影响有限。 永隆银行在香港属中小银行,经过75年的品牌经营,其客户基础较为稳固,客户多为富裕阶层,忠诚度很高,并且其分支机构主要集中于香港地区,客户覆盖度较高。对于在香港缺乏网络的中资银行来讲,其高忠诚度的客户基础、高覆盖度的经营网络以及全业务金融的发展模式无疑契合了大部分中资银行的诉求。 招行技高一筹 2008年3月20日,永隆银行大股东伍氏家族宣布出售53.12%的股份后,引来了多家国内外银行的角逐。其中,竞购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其中不乏戏剧性的猜测。 竞购伊始,工行、交行、招行、建行、澳纽银行集团及一家台湾银行均积极参与,由于永隆银行的股价被炒得太高,在第一次报价时招行就因为报价相对于工行和澳纽银行不具优势而被淘汰。随着其他竞购者相继出局,最终剩下了工行和澳纽银行两家。由于工行的实力相当深厚,出价慷慨,当时业界普遍预测工行将最有可能在竞购中胜出。 招行在首轮竞购中由于报价过低出局后,其财务顾问摩根大通建议,直接与伍氏家族接触。招行随即采纳了摩根大通的建议,调整了竞购策略,凭借摩根大通与伍氏家族较为密切的关系开始直接与伍氏家族联系,并表达合作意向。据悉,招行在与伍氏家族的接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并购方案。如招行承诺为永隆银行员工提供18个月的稳定期保障,期间不会裁员;招行保留永隆银行的管理层与员工,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留永隆的名号等。最终伍氏家族直接要求自己的财务顾问,将招行重新拉进入围竞标团。 笔者认为,在新的竞标团中,除了价格不占优势外,招行相对于其他竞购者可能更有利于永隆银行的发展。工行虽然实力雄厚,但其在香港已经拥有了与永隆银行实力相近的工银亚洲,从永隆银行今后的发展上考虑,选择工行意味着永隆银行今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变数;澳纽银行则对永隆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不具备优势。 对永隆来说,选择招行具有战略优势:一方面,招行在香港仅有一家分行,永隆嫁入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完整性,招行与永隆的业务契合度相对于其他银行更高,能形成较强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招行是国内发展较早且相对成熟的股份制银行,招行与永隆在企业文化认同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更容易达成默契,招行提出的一系列方案,如安抚永隆管理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留永隆商号,不仅稳定了永隆管理层和员工的情绪,而且照顾了作为永隆创始人伍氏家族的永隆情结。 招行采取直接与永隆银行创始人伍氏家族洽谈的策略,客观上契合了伍氏家族的心态,最终为赢得伍氏家族的青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招行的收购报价为每股156.5港币,较永隆停牌前的147.4港币溢价6.1%,这个价格相对于近年来的香港中小银行的收购价位并不算低。按2007年永隆银行每股53.75港币的净资产计算,市净率约为2.9倍;以2008年一季度的业绩计算,则达到3.1倍。 工行成败未定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工行先后控股澳门诚兴银行、收购印尼哈利姆银行和战略投资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并先后在美国纽约、俄罗斯、澳大利亚悉尼和迪拜等地增设了海外分支机构。 从目前的态势看,工行的海外扩展大致采取两种策略:在亚洲周边与新兴市场国家,工行以收购为主;在发达市场,工行主要是增设分支机构。其全球化战略布局相对于其他国内银行表现的相当积极。 目前工行的海外资产占其总资产规模的3%-4%。根据工行的计划,未来海外资产和业务将提高到10%左右。姜建清表示,只要有合适的地区,合适的价格和合适的机会,只要符合工行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我们就会出手。 竞购永隆是工行自上市以来的第四笔海外并购活动,与永隆失之交臂虽有些遗憾,但工行在香港已经拥有处于积极拓展阶段的工银亚洲,所以,也不妨碍工行在香港地区的发展蓝图。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目前在香港地区已经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工银亚洲。目前,工银亚洲在香港设有43间分行、8间理财金账户中心、5间商务中心及1个投资服务中心。其主要业务为银行、财务及与其他财务相关的业务,经营重点为零售银行、商业银行及企业银行业务。作为工行在香港以及海外扩展的旗舰子公司,工银亚洲2007年的资本充足率为1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7.3%。 工银亚洲虽然资产规模比较大,相当于永隆银行资产规模的两倍,但其盈利能力则不及永隆银行。以2007年为例,永隆以930亿的总资产获得了13.72亿港币的税后利润,而工银亚洲则以1876亿港币的总资产获得16.06亿港币的税后收益。从业务结构看,工银亚洲主要经营的单一的银行业务,而永隆的经营范围则涉及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和信托等全金融综合业务。 经过不良资产剥离、注资、股改和上市后,工行的实力大大增强,积累了海外扩展的雄厚实力。同时,虽然工行的股价最近以来受市场调整出现了大幅缩水,但市盈率仍然高于国际上同等规模的银行,从财务角度看,通过并购布局全球化的成本较开设分行要低。 但是,两家银行合计在香港地区拥有的分行数合计达到77家,工行若真的收购了永隆,则意味着工行购买了大量与工银亚洲网点交叉重复的资产。如果将永隆与工银亚洲的业务网点的进行合并重组,甚至取消永隆银行的番号,势必会程度地降低当前永隆银行客户的忠诚度,导致部分客户资源的流失。 因此,从收购成本看,工行即便以当前招行入股的价格购入永隆其成本也相对昂贵。这种成本损失,不仅反映在两家银行地域网点上的重复成本上,同时也反映在客户资源可能的流失问题上。永隆银行现有客户流失越多,工行并购永隆的沉没成本就越大。 香港金融市场的特征是地理面积较小,客户资源相对有限,但金融市场容量相对较大。因此,香港银行业的竞争属于精细化竞争,工银亚洲与永隆虽然目前客户资源存在差别,但这种差异却是各自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对于业已拥有规模比永隆银行大约两倍的工银亚洲的工行来讲,永隆的加盟与否对工行来说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