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ibm是什么意思 谁能成为互联网上的IBM



    杜晨,周源

  如果你现在还在认为谷歌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亚马逊是一家网上卖图书的电子商务公司、Facebook是一家社交网站、淘宝是中国的购物网站的话,你没错,但是你落伍了!

  它们的确还在依靠提供满足个人消费者的互联网服务来换取巨大的商业机会,也正是由于规模庞大的最终消费者所带来的巨大流量,使得这些互联网新秀们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获得了上千亿美元的商业价值。相比之下,为了达到与之相当的目标,有百年历史的计算机业的巨人IBM至少花费了半个多世纪,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花费了30多年,全球软件业霸主微软至少也花了20多年,而谷歌获得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值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并且现在的市值规模已经超越了它的很多前辈,成立仅4年的Facebook还未盈利就已经拥有了8000万用户和超过150亿美元的市值。

  但是现在,这些公司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很难再用上述简略的定语来准确地进行描述。你随后将看到的是这些轻易刷新财富增长神话记录的年轻公司们,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在查询信息、买卖商品、建立社交关系等领域提供包罗万象的个人服务,它们还要为全球的企业级市场提供一个全新的商业计算平台。相比它们前10年所创造的财富,新的企业级市场将会是一个万亿美元级的机会,也会是一个在互联网上造就一个全新企业级市场领袖的机会。

  万亿市场的入口

  6月12日,谷歌在全球13个城市召开了第二届开发者大会,在北京面对着上千人的程序员与网站站长们,李开复走上台用舒缓的语调说:“我们认为平台的战争已经结束,互联网已经赢了,我们将一起和大家同心协力打造这么一个互联网的平台。”

  李开复所说的平台战争的结束,其实就是计算机产业的新起点,在过去十几年,那些曾经凭借昂贵的大型机,或者是个人计算机及操作系统所创建的商用平台,已经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黄金时代后纷纷让位于互联网平台。

  在那天的谷歌开发者日现场,有记者向谷歌副总裁Marissa提问,既然谷歌的使命是要整合全球信息,那是否意味着谷歌未来也会整合那些存储在ERP、CRM系统中的信息,或者是在线社区中的信息?Marissa给了一个很肯定的答案,她说:“我们很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谷歌当然更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整合存储在企业OA、ERP、CRM等系统中的信息,那谷歌将拥有真正的企业客户──这些客户都将享受由谷歌提供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而不仅仅是根据用户的搜索行为在互联网上刊登自己的广告。事实上,谷歌已经开始这么做了。2007年2月,谷歌把其邮件、日历、在线文档等这些原来只面向消费者的免费服务打包做成了一个GoogleApps,从个人市场推向了企业应用,企业用户可以通过套件进行内部通信和协作、管理电子通信、共享和发布信息,并且不需要下载、安装或维护任何硬件或软件,这一切完全交由谷歌托管。这项服务谷歌向客户收取每年50美元的费用,这次在企业级市场的牛刀小试居然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欢迎,GoogleApps在去年竟然带来了4亿美元的收入。

  而这只是谷歌转向企业级的开始。谷歌的第二步就是在开放用户的选择权──不只是GoogleApps上指定的应用服务,在今年4月谷歌宣布推出的AppEngine(应用引擎)之后,用户就可以像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开发新的应用软件一样,在谷歌全球100万台服务器上直接开发编写新的应用服务。这些庞大的服务器组所拥有的超强计算能力,甚至比IBM公司提供的最顶级的大型服务器的计算能力还要强大,能为其遍布世界各地数亿的个人用户们提供7×24的不间断服务。

  从已经牢牢占据的消费者市场,转向已经日渐明朗的中小企业市场,不难想像,倘若谷歌真象盛传的流言那样即将收购在线ERP服务商Salesforce和美国第三大的无线运营商Sprint,那其从互联网的尾部市场逐步侵入,转向头部市场进攻的“从小到大”路线将会清晰无疑,到那时,谷歌收购类似像SAP和Oracle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是不可能,而谷歌服务的企业也将会是真正的大型企业了。

  事实上,在电子商务领域,现在亚马逊已经获得了一批新的客户,这批客户不再是基于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商品买家与卖家,而是那些想通过互联网从亚马逊租赁计算能力——包括数据处理到数据存储等功能的公司们。至今,租用亚马逊基础设施来处理自己业务的企业用户超过了37万,其中有互联网的创业型公司,也有《纽约时报》这样的老牌公司。

  虽然亚马逊从不生产电脑和硬盘,也不会向企业出售软件,但现在,亚马逊开始为企业提供计算服务,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认为,亚马逊已经在自己内部建立了庞大的IT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数目庞大的服务器群,存储硬盘等。既然自己的IT能力建设如此之强,那么亚马逊除了在满足自己平台基本的交易业务之外,也可以向公司之外的其他组织提供这种基础设施与计算能力的服务。这等于是把自己强大的IT能力输出给了别的小公司。

  美国的《纽约时报》就利用了亚马逊的开放平台做了一个新的应用软件TimesMachine,这是一个免费的档案搜索服务,可以搜索1851年至1922年间的所有档案,包括1500万篇文章。纽约时报将这项任务外包给了亚马逊,他们认为如果只靠自己的力量来做这件事,那么永远也不可能完成它。

  这种服务能力在以前传统型的公司中是难以想像的,传统公司要想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这样的大规模不间断的连续性服务,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部署IT系统,用ERP理顺自己内部的组织流程,并结合CRM与外界客户的关系管理串联起来,同时也要在全球寻找更为廉价的资源地做服务的外包,例如呼叫中心就是将7×24的不间断呼叫服务主要外包给了印度。

  谷歌的CEO施密特在去年访华时曾说,谷歌以后会在中国赚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当时这种说法引来了很多讪笑,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搜索市场无法承载这样的规模,另外一方面谷歌的搜索产品在中国被娱乐化的百度所压制,但是如今从为中小企业做IT外骨骼的角度来看,施密特的梦想并不虚空。

  不过,与IBM通过咨询等服务来卖集成的软硬件不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将会更廉价,因为它们不会去向企业兜售任何用于计算的设备,只是将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对IT的需求通过外包服务的方式争取过来,成为这些公司的外骨骼架构,互联网公司也由此切入到企业级的万亿美元大市场。

  从免费生态圈到商业生态圈

  如果说,Facebook是在互联网上还原了真实社会的人际交往行为,亚马逊还原了买卖交易规则,谷歌还原了个人对信息处理的方式。那这3家在互联网上的公司就还原了真实商业生态的基本元素。它们占据不同的领域,通过提供大量的免费或海量的可选择的产品来吸引无数的消费者,并让那些对这些消费者行为感兴趣的公司为此买单。

  这就是这3家公司在过去几年里迅速聚集财富的本质,用免费而先进的互联网产品,极大延伸了真实社会个体消费者的行为能力,由此创造了一个“可以赚到真金白银的免费生态圈”,而它们下一步的目标,正是用更多新产品,让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中小企业和团队,甚至是大型企业都和自己的服务绑定在一起,提供从沟通、协作到生产、销售所有商业行为链条上的服务能力。

  这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盈利模式──让企业客户像购买电一样来购买互联网上的IT服务,很显然,从上世纪Sun公司和Oracle公司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IBM提出网格计算和“OnDemand”的电子商务模式,无不是希望当IT服务像电力一样成为公共服务时,企业也愿意为这样的服务来掏钱。

  但是,传统的IT公司们仍然没有获得这样的能力,甚至是在延续他们对互联网的错误判断。比如微软,这个在互联网领域地位难堪的软件巨人在“云计算”大潮来临时,越来越难证明自己的优势。过去的几个月来,微软希望出价568亿美元收购雅虎,但随着云计算迅速普及,付费桌面软件授权并不会让位于基于广告的付费网络软件,而真正变化是付费桌面软件授权将逐步被付费网络软件授权所取代。换句话说,谷歌给微软带来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免费软件”,真正的威胁是“廉价企业软件”,而这正是云计算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讲,收购雅虎并不是微软进军云计算领域最明智的方式,收购雅虎只能让微软更深地介入基于广告的互联网媒体业务,但并不能阻止互联网对其长期赖以生存的传统业务模式的侵蚀。更重要的是,微软至今没在互联网上推出一个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的平台,而这个“Windows操作系统”现在已经被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造出来了。

  也许是歪打正着,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已经步入云计算的轨道。这些云计算的推动者们或许根本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和路径依赖,就能从消费者市场跳跃至企业级市场,从免费生态圈摇身一变为“由大量廉价企业软件构建的商业生态圈”,这是因为在互联网上,消费级应用和商业应用开始越来越重合,这是一个趋势,不管是普通用户还是企业用户,他们都将在互联网上而不是本地计算机上处理并存储数据。

  实际上,相比那些在互联网上如坐针毡的老牌IT公司,新竞争者正在建立新的标准,这个新标准就是开放、免费和廉价。其实开放和免费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如自由软件Linux和商业软件Windows的对抗,开放标准可以迅速降低垄断者耗费了巨大成本建立起的准入门槛,然后依靠免费或廉价的方式来与之竞争。

  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正在把这种有效的手段复制到企业级市场,很显然,开放得越彻底获得的规模效应可能也就越大。比如,Facebook把免费的版本分发给开发人员,开发出的新应用用户只需用单击鼠标的方式来获得,这个被命名为F8的开放平台让Facebook聚集了来自160个国家40多万的热情开发者,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编写了2.4万个应用程序,也同时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来到Facebook上。

  随着开放的程度越高,平台的缔造者获得的用户或是合作伙伴也就越多,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面向消费者平台上所发生的一切:一个有效的圈子在自己进行着扩张,有广大的用户吸引着一批开发人员或供应商来为平台创造更多内容,这种内容包括信息、程序,或是商品种类,这些内容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由于获取这些内容的成本相当之低,所以平台也就把这些内容以近乎免费地贡献给了他的消费者,通过其他手段如广告等来获益。

  在这时,消费者市场和企业级市场在开放的平台下变得模糊了。实际上,在开放的平台上,你很难分得清参与进开放平台的开发者是个人还是商业组织,这些开发团体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与平台商共同分享利益。类似谷歌、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通过自己直接面向消费者端的平台,在熬过互联网的寒冬之后,过去的几年中各自都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回报:其中,免费服务、海量信息、廉价商品等这些对最终消费者有着极强诱惑力的关键词是这个消费者生态系统运转的核心。当然,这一切最终都将在企业级市场发生。

 网络上ibm是什么意思 谁能成为互联网上的IBM
  现在看来,整个社会现在都在向网络迁移,在这种趋势下,新的平台之战即将在互联网上打响,为了不让Facebook抢走太多的光环,谷歌用OpenSocial来进行应对,这个由Facebook的竞争对手:MySpace、Hi5以及谷歌自己的社会网络Orkut构成的联盟,试图创造一个一次开发即可普遍运行的应用平台。如今这个平台也向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天涯、豆瓣、海内等开放。亚马逊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基础设施服务也开始面对GoogleAppEngine的挑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5483.html

更多阅读

VB中,EOF是什么意思? c语言中eof是什么意思

VB中,EOF是什么意思?EOF就是文件末尾的意思,end of file。EOF()函数的参数是一个已经打开的文件的句柄(也就是标识符)。在打开文件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文件指针有可能被移动,当指针被移动到文件末尾时EOF()函数返回True。*********返回

网络流行语“打酱油”是什么意思 打酱油是什么意思

网络语言,“打酱油”,很多人常看见,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打酱油”实际上就是无奈的意思,或者也可以解释为无力解决的问题或者事情。我们看天涯论坛,很多义愤填膺的事情,比如李肛门,我们很无奈,只能打酱油,我们既不能杀了李刚父子,我们又不

淘宝权重是什么意思 买家权重值是什么意思

淘宝权重是什么意思——简介新开张的店铺的店主们一定会为自己的小店诞生而感到兴奋,兴奋之后,我们会尽我们的努力去推广店铺。大家在学习推广店铺的过程中可能会重点关注搜索推广,这种推广方式既免费又有比较大的流量,可是在搜索推广中

tm商标是什么意思?商标注册 商标上tm是什么意思

tm商标是什么意思?商标,企业迈向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名片!如果企业产品拥有一个相对而言极具美感并且好听的名字(商标),那么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建设及市场销售推广都会有极大的帮助!tm商标是什么意思?2008年11月5日,西宁市工商局城

教你学算命:大运流年是什么意思?

大运流年是什么意思?很多初学者常问的问题之一,下面给大家解析一下大运流年是什么意思。第一、大家在学习八字的时候建议都下载八字排盘软件第二、软件自动列出了八字、大运、流年:一个大运管10年的意思是:一个大运里面有10个流年。以上

声明:《网络上ibm是什么意思 谁能成为互联网上的IBM》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