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受到管制的垄断型公益企业本不该上市,上市就不该管制。现在是上市又管制,投资者岂是白痴?
作者:本刊特约作者 叶檀/文
为了控制通胀,政府对能源和一些资源品价格实行临时管制。管制了一个重要产品的价格意味着扭曲了市场结构,必须进行更多的管制进行纠偏——比如,管制了上游面粉价格,就必然管制下游面包价格,否则,消费物价就无法下降;管制了生产价格就必然管制重要物品的消费价格与劳动力价格。 最终的结果是,管制范围越来越大,管制力度越来越强,政府权力深入到市场各个层面,市场力量全面倒退。 我们会不会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管制之后,发觉管制的结果会让经济状况变得更糟?从全球范围的经验来看,如此管制,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管制结果的区别只不过是各国经济遭到市场规律报复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价格管制使资本市场的信息严重失真,市场对于管制涉及的各个行业的成本、供求关系等都会发生误判,由此导致资金错配。 更糟糕的情况是,这将导致资本市场预期不明确,直接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成本。 中国目前受到管制的油价就是如此。所有的国内外投资者都打赌中国政府无法承受国际高昂的油价压力和巨大的补贴成本,也不能接受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提高油价,他们赢了——6月19日晚,中国政府将每吨油价格提高1000元。 打赌游戏就此结束了吗?远远没有,相反,不确定性更高了。 国际投资者就像对待人民币升值一样,把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到底,不榨出最后一滴油绝不罢休。提高油价带来一日盛景,国际期货市场油价在经历了短短一天的下挫之后转头向上,于是投资者不得不再次陷入中国油价是否会再度上提的猜测之中。因为提升一次油价绝不意味着油价市场化,看看垄断企业的性质,这一点一目了然。 管制带来体制性油荒、电荒。在每年的用电高峰期和国际油价上升期,我们饱尝体制性短缺痛苦,炼油企业以设备检修、原油储备、运输能力等种种借口减少市场供应。其实质是将成品油当成类似土地的资产储备品种,以期待他日升值之时带来更大的收益。 电力企业同样如此,电价管制、煤价市场化,使电力企业屡屡借口亏损减少煤炭采购,呼吁恢复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煤价节节上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的电煤到厂价(折算成标准煤)已经达到了600元/吨,与当初核定电价时的煤价基数200~280元/吨相比,上涨超过一倍。预计今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夏季最大电力缺口将达到1000万千瓦。在沉重的压力之下,政府一再充当煤电企业之间的和事佬,或者干脆实行临时煤价管制。6月20日,发改委公开宣布冻结电煤价格,自上世纪90年代末放开煤价以来是第一次。 将今天的危机推到明天,将今年的成本计入下一财政年度的账簿,这只是“朝三暮四”与“暮三朝四”的游戏。 总有人要为价格管制买单,除了企业,就是投资这些企业的股东。 价格受到管制的垄断型公益企业本不该上市,上市就不该管制。现在是上市又管制,投资者岂是白痴?用脚投票于是成为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