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高速经济增长的最后一个桥头堡,亚洲距离衰退的距离可能比人们想象得更近。 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投资者对衰退的定义通常是经济连续两个季度收缩。不过,对亚洲来说,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当区域年增长率降至5%至6%时就发生了衰退。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亚洲已经处于衰退的边缘。投资银行瑞银(UBS)的经济学家现在预计,不包括日本,亚洲明年的GDP将增长6%左右,该地区正处于衰退的边缘。

亚洲的衰退对人们的影响可能与西方国家不同。亚洲消费者在经济繁荣时期的储蓄要远多于美国人,因此如果收入出现下降,他们可能也不会感觉自己在经济上捉襟见肘。而且,许多亚洲公司通常都是国营、家族式或工会非常强大的,这点在印度尤其明显,因此在困难时期它们裁员的可能性也低于美国公司。比如在印度,陷入困境的航空公司Jet Airways在受到了当地政府官员的压力后,就取消了裁员1900人的计划。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亚洲的衰退不会造成冲击。许多亚洲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少于西方国家,随着贫困水平居高不下,社会动乱的风险也可能高于更发达的国家。在泰国,许多消费者认为他们已经陷入了衰退,尽管今年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5%左右。消费者信心大幅下挫,旅游等部分行业中已经开始出现裁员。 当然,亚洲的情况仍好于世界其它多数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其经济依然非常强劲。消费者支出,尤其是在面条等低价商品上的支出仍居高不下。 穆迪(Moody’s)驻悉尼经济学家陈颍嘉(Sherman Chan)说,从亚洲的许多经济体中可以看到,它们国内的情况仍然很稳健。经过了多年的繁荣发展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有了更大的实力增加公共支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她说,尽管面临一些新问题,但中国仍是主要经济体中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可能会继续吸引大量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