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让制造业产能大批撤离美国,但是现在经济环境微妙的变化让这些资金又重新流回了美国。 首当其冲的是运费,日益升高的海运成本让美国生产商将产品从海外生产地运回美国的成本不断上升,这迫使一些制造商将生产线搬回北美。 而且分析师还预测,燃料成本的继续上涨在未来还会减缓美国商品生产的海外扩张步伐。 《华尔街日报》对此进行了采访,某家供暖设备公司的部门主管克劳德·海斯说,“从中国运送一个货柜到美国的成本一直在上涨,而且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回落迹象。” 15%的涨幅已经让他的公司难堪重负,而且现在还完全看不到回落的趋势。 因此,海斯表示,一年半前海外制造还是个很好的主意,而今天看来,在美国生产才是正确选择。 “当油价达到三位数时,距离就是金钱。”加拿大机构CIBCWorldMarkets的首席经济学家鲁宾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据他计算,货物长途运输的距离每延长10%,燃料成本就上升4.5%。 运输成本上升只是通货膨胀大潮席卷全球制造业所掀起的一个波澜,其他不利因素还包括基本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工人工资,当时让美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就是国内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而现中国工人的工资上涨也开始对美国企业形成压力。

最后还有一点人尽皆知的原因就是美国的汇率降低让美国企业已经可以更加从容地在本土进行制造业生产。 美元贬值是美国制造业主所乐意见到的,因为他们寄希望于美元贬值后,美国的出口会增加。 美国政府也希望看到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减少。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美元加速贬值到了今天的地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联储为了向资本市场注入足够的流动性而连续降息的客观结果。 此外,借着美元持续贬值的东风,美国可以减少数万亿美元的外债。 这对于美元外汇储备最高的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