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低,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分散、分离、分隔,没有形成合力,这种反差被经济界称为“陕西现象”。
4月26日上午,在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召开的《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闻发布会上,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张书玲深入分析了“陕西现象”存在的症结所在,提出了破解这一“现象”的途径,并就下一步如何凸显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列出具体举措。
破解“陕西现象”
张书玲认为,当前“陕西现象”所存在的症结在于:科技先行,经济滞后,科技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产业结构方面,以前主要以军工产业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军工产业与民用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另一方面条块分割,陕西的科技资源长期处于分散、分隔、分离状态,没有形成合力。
对于如何寻求破解这一现象的途径,“首先重点在于统筹科技资源,挖掘科技资源潜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解决科技创新问题,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形成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张书玲说。
西安沣东新城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高科技研发和创业孵化,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同时设立 “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以航空、航天、兵器等为主的“三基地一园一院”建设。
同时,积极探索产业技术开发和转移的新路径。成立六家工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以项目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推进技术集成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统筹资源为重点
发布会上,张书玲副书记总结说,2011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列全国第七位,创新能力居全国第十二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科技进步对我省经济社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张书玲表示,科技资源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是调整我省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未来五年,我省在科技工作的发展中,重点将在于合理统筹科技资源、强化科技技术与企业成果的转化、加快工研院所、高校科技研究成果的技术性转化、促进军工产业与民生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促进“军转民、民进军”的结构转变,同时还要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促进科技人才的科学流动,以提高科技成果的普及和转化。
在统筹科技资源方面,我省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自关天地区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之后,经过充分准备,省科技资源中心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
在西安沣东新城建设了面积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此举重在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以实施新的“13115”科技统筹创新工程为抓手,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
陕西地区通常被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板块,而这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因其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能源分布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众所周知,陕北是能源化工基地、关中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南是生物资源基地。因此,我省在大力开展统筹资源改革、提高科技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中,也以各区域的特点为基础,实施区域重大专项,由此,引导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
陕北将发展重点放在“四大宝”身上,发展资源型产业,延伸产业链,在保持陕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关中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希望可以带动各大企业看到关中的各项优势,将其与科技结合在一起,促进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发展;陕南则在于保持其优质的空气环境,保证汉水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关注重点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