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本堂 大师国际化 青岛海尔高层人事地震 国际化阵痛还是“森林法则”的必然
记者/李草玢(发自青岛) 一向少有高层人事动荡的青岛海尔,不动则已,一动惊人。 2008年4月17日,青岛海尔公告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智春,董事王召兴已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请求辞去公司董事的书面报告。其中,张智春还一口气提出辞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和审计委员会委员、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总经济师等职务。另一位副总张世玉也提交了请求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的报告。 此前,海尔另行发布公告,宣布独立董事王超已于今年4月15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职申请,请求一并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在更早些时候,公司董事会秘书纪东因个人原因请辞董秘一职。据称,纪东离职是因为与公司理念不合,后被青岛远控资讯科技有限公司高薪挖走。 对于一向风平浪静的青岛海尔和十几年都没有大变动的核心管理团队,高管的集体辞职不免让人心生疑窦。如果说王超和纪东的去职具有某种偶然性,那么作为海尔元老的张智春、王召兴和张世玉的离职又是为了什么? 海尔集团流程再造 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家电企业一方面面对国内宏观调控、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的大背景;另一方面国内家电行业在产品、渠道、技术、供应链等方面趋于同质化日益面临着自相残杀式的竞争。在此情形下,被誉为民族工业骄傲的青岛海尔只能另辟蹊径,开始了路漫漫的流程再造,而这正是海尔此次高层变动的导火索。 有知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流程再造打破了海尔旧有的事业部制,“没有那么多位子了,业绩评定又不理想,不走能行吗?” 国信证券家电分析师王念春分析,“从企业的角度看,这样的人事调整很正常,只是由于3个人都是董事,一下子报道出来会显得很重大。”他说,“其实我们去年下半年去海尔调研的时候,他们的人员已经完成调整,只是到现在才公告。” 王念春说:“目前青岛海尔已经开始逐步调整思路,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旧管理团队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必须更换新的人员。” 根据海尔集团去年10月31日披露的新架构全景图,新架构包括白电集团、数字及个人产品集团、客户解决方案集团、装备部品集团、商业流通集团、金融服务集团等六大集团,下设市场创新部等六大部门。其中,占海尔集团营业收入近50%的白电集团一方面将重新整合洗衣机、冰箱、空调、热水器各事业部,另一方面将原来分属于各事业部的采购销售以及职能管理部门从本部中分离开来,成立独立经营的公司。海尔集团同时实现企业瘦身。 组织架构一转变,管理人员团队的调整也就势在必行,原空调事业部的掌门人张智春、王召兴和原冰箱事业部的领头人张世玉等人在白电集团整合,从前的一些部门剥离分拆以及新集团内部其他各个事业部的挤压中,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将有相当大的变化。“海尔集团几乎所有的中高层领导岗位,都需重新竞聘。”前述的知情人士说。 对于传言中的上述高管辞职主要是因为股权激励方案分歧争议所至,本刊记者从海尔内部人士了解到的说法是,这种可能性不大。青岛海尔另一位高层表示,他和其他一些同事就没有享受股权激励计划中的股份激励,并且也同样和三位离职的高管一样面临着岗位的调整。“他们三位是离开上市公司调任集团内其他的单位任职,这些都是流程再造的一部分。”该高层说。 优胜劣态去留无情 据证券业人士分析,海尔去年净利润的增长远逊于预期,这也可能是近期海尔三位高管连续辞职的一个很大原因。 平安证券分析师邵青认为,高管没有完成公司给予的既定目标,通过调整人员来改革目前的局面也是极有可能的因素。业内专家陆刃波指出,与美的和格力相比,海尔这几年的增长速度明显缓慢,通过人事调整,树立起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导向至关重要。 4月25日,青岛海尔公布的2007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294.7亿元,同比增长26.9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4亿元,同比增长15.74%,增长速度仅为去年的一半。而之前海尔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07年净利润增长50%以上。两相比较,可见实际年报与预期出现了相当大的差距。 对此,高管难辞其咎。内部人士透露,海尔的绩效管理一向以“严厉”著称,无论层级多高,只要业绩不突出,一定会有岗位调整。据他介绍,青岛海尔中层和基层管理岗位原则上是每年要竞聘上岗,即便是高管人员,在任期内如不能完成绩效同样要请辞。这种情况在青岛海尔的空调业务中表现尤为明显。 近年来,青岛海尔的空调业务一直增长缓慢,这几乎成了海尔集团的一个“心病”,虽然通过定向增发完成了对武汉海尔、合肥海尔和青岛海尔空调电子的整合,但是其销售规模与竞争对手格力、美的的差距正在拉大。 根据中华商务网的数据,2007年,格力空调销量达到1360万台,美的为1200万台,而海尔竟不足500万台,这张不好看的成绩单使作为空调事业部掌门人的张智春、王召兴陡然面临出局的困境。 在这种背景之下,青岛海尔的业务重组和人事调整已是箭在弦上。张智春、王召兴、张世玉的离开也已成为必然。 据介绍,王召兴、张智春和张世玉三人都是海尔集团的创业元老。2001年,青岛海尔通过增发将空调业务纳入上市公司,2003年海尔空调超过冰箱成为青岛海尔第一大业务,其间,张智春和王召兴都曾任海尔空调事业本部的本部长。2001年5月30日起任副董事长及董事的王召兴,于2005年4月6日接替张智春任青岛海尔总经理一职。 然而,此后空调业务增长疲弱,甚至在2006年一度出现负增长,拖累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海尔冰箱在完成对贵州海尔的整合、三洋泰国冰箱工厂的收购后,跃居全球冰箱巨头前三位,并在销售收入比例中超过增长缓慢的空调业务。2007年6月11日,在青岛海尔董事会的换届中,张智春、张世玉被选为公司的副总经理,而原总经理王召兴辞去了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但保留了公司董事的职务。 然而海尔并未因此一扫颓势,2007年和2008年一季报的净利润均大幅低于预期,王召兴、张智春和张世玉再次面临选择。 4月25日,本刊记者从青岛海尔获悉,公司新高管人选已经确定,进入新管理团队名单的包括海尔集团首席财务官谭丽霞、白电集团空调产品部总监王友宁、金融集团境外资本运作中心项目经理刘甲坤等。此外,王友宁还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
陆刃波在分析这些新高管时说:“几名资本运作高手进入上市公司名单,比如说曾参与海尔集团多项重大资本运作项目的刘甲坤,其后肯定有资产整合方面的动作,以求增强盈利能力。” 另外,业界还盛传海尔正面临着对集团财务公司的整合需要。业内人士分析,“青岛海尔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实质上是个业务结构不完整的公司。其采购、物流、存款收益和销售一直都掌握在其大股东海尔集团、海尔电器国际和海尔投资手中。”因此,海尔集团首席财务官谭丽霞空降青岛海尔就完全在情理之中。
更多阅读
海尔“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层”的改革 海尔改革成功的原因
在张瑞敏看来,这项起于一年前的改革有着几方面的初衷。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与企业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第一个改变就是企业和用户之间是零距离,从原来企业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所以生产线要改变。第二个改变是去中心化。互联网
海尔馨厨互联网冰箱 与互联网零距离的海尔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是海尔二十年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的创始
海尔张瑞敏个人资产 张瑞敏的“ZEUS”(宙斯)梦
在《管理学家》杂志社同仁深入海尔调研之时,我与其掌门人张瑞敏进行了数小时的访谈并共进晚餐,其间感受最深的是其淡定背后升腾的历史责任感和探索的豪气。 客观地讲,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土壤里能长出海尔确实属于奇迹。尽
海尔目标客户群体 海尔把为低收入群体服务作为社会责任的做法与启示
海尔的服务好是出了名的。企业的服务具有二重性,一是企业按照社会分工履行其社会责任,例如海尔作为家电生产商,要为全球的消费者提供家电产品;二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利润增长,需要服务好消费者,当然也可能仅仅是为一部分消费者服务
放弃优先认购权声明 海尔救三洋“下东洋” 青岛海尔放弃优先选择权
继2010年12月苏宁收购日本LAOX家电连锁卖场、2011年1月联想收购日本NEC电脑业务之后,10月18日,海尔集团(下称“海尔”)和日本三洋电器集团(下称“三洋”)正式签署收购协议。三洋在日本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及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