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大公约数 寻找最大公约数](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494014279598.jpeg)
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和矛盾的对立面。 其实,处于矛盾之中的双方不只有利益的冲突,更存在利益的共同之处,否则他们就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实体,不可能产生矛盾。企业和员工、企业和政府、企业和顾客、企业和社会就是具有这种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关系的最佳表现。企业需要依靠员工实现战略目标,但又尽量节约用工开支;企业需要政府的管理和支持与其他企业进行公平竞争、规范市场,同时又不希望政府干预太多提成过高;企业需要顾客来实现其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价值,有时却又对他们缺乏尊重;企业需要社会的舆论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但在回报社会的举动上又显得犹豫不决。究竟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矛盾的双方寻找最大公约数,以取得双赢的结果。 本期杂志就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封面报道《劳动合同法和企业成本》的一组文章就企业与员工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指出矛盾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劳动合同法真的提高了多少用工成本;而在于政府并没有作太多努力来降低企业运作的隐性成本,却与此同时增加了对企业内部运作的管理要求,使企业不堪重负。这一组文章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对冲突解决方法的深入思考。 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则在“许霆案”一文中有独特的报道和分析。企业由于自己的失误错卖了产品、错报了价格、或者错记了账目,顾客将错就错,利用企业的错误肥了自己的私囊,究竟谁对谁错?谁应该对错误负责?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的外资企业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与非外资企业相当不同:前者一般都认错并且不追究顾客的责任;而后者则非但不认错,甚至还将顾客视为罪犯,投其入狱。这种反差令人深思,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究竟在哪里? 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这些年来被管理界十分重视的领域,尤其在中国的情景下,国有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如何界定如何履行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国企社会责任履行》一文详细描述了目前国企的行为,并且将它们的所作所为与外企在中国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比较,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因此也为我们提供了寻求企业与社会间最大公约数的答案。 陈晓萍 2008年4月于美国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