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的小提琴曲 不懂琴,可我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



    “我不懂琴,可我每天都跟琴打交道,我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江苏凤灵乐器集团的董事长李书如是说。

  虽然只会拉几个简单的音符,李书一有空还是喜欢摆弄小提琴。他经营的企业是专门生产提琴的,他手中有一把韩国提琴,是他1993年第一次出国花1300多元买的。

  这把琴一直被李书当作宝贝,可他的手下员工一看到它就有些生气,因为这是一把“麻烦”琴。

  激怒职工惹罢工

  1998年的一天清晨,厂干部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修理车间内静悄悄的,桌上、地上到处堆放着需要修理的小提琴,却没看到工人的影子。

  几十位工人都聚集在了车间外罢工,其他车间的职工闻讯后,也蠢蠢欲动。工人们的情绪如此之大,源于对厂里新推出的考核办法特别不满意,而这种新规定就是李书买到那把韩国琴后想出的。

  李书觉得自己厂生产的提琴没有韩国琴好,为提高质量,他给厂里的各级管理人员下达了一个硬任务:李书让管理人员每天必须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那些被挑出毛病的职工罚款。

  职工为此叫苦不迭:“我以前一天做10把琴,考核办法实施以后只做8把琴,可还是被挑出很多毛病。我做梦都想把它做好,但是一不留神一天又是白干了。”

  其实,李书的考核办法类似“摊派罚款”。他规定每个月每个部门必须上交一定数额的罚款,因为担心受罚,职工们都会努力尽量做好。可管理人员因为有罚款考核任务,必须得不断在工作中挑毛病。

  于是,挑来挑去,职工们感到厂里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终于,一些人无法忍受了。

  罢工进行中,正在办公室忙碌的李书赶到了现场。不料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工人们很失望:“这个制度一定要执行下去,我是不可能收回的。”

  所有的工人都扬起了头,眼睛瞪着李书,现场的气氛显得相当紧张。李书清了清嗓子,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质量跟国外差距这么大,那我们怎样才能赶上国外甚至超过国外的质量呢,只有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所有的干部职工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说完这番浅显易懂的道理,李书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对于给职工的持久压力方面,你们有比我更好的方法吗?”

  人群一片寂静,职工们一时说不出反驳的意见,李书继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扣你们的钱并不是装进自己的腰包,只要你们做得好,我可以再添五百、一千元作为奖励。”

  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烟消云散,厂里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用职工们的话说,他们的董事长能言善辩,总是“常有理”。而李书私下里却对一些职工说,他采取那么严格的考核办法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因为那把韩国琴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让他总会想起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

  赔偿订单二十万

  李书经营的企业地处江苏泰兴市的溪桥镇,原是一家小小的镇办乐器厂,最早给上海提琴厂加工弓杆、琴头等零部件。

  1980年,刚满28岁、出身农民的李书当上了这个厂的厂长。随即他想方设法和上海提琴厂搞起联营。这样,借助对方的技术、资金、市场,李书的乐器厂也渐渐能独立生产出整套提琴产品了。

  作为一种乐器,小提琴的制作难度大、工序相当繁杂。一把琴做出来得经过180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有差错都会影响小提琴的质量,自己的小企业终于能生产出整套的提琴产品了,李书感到很自豪。

  然而,1993年,当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法国参加国际乐器节时,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十分震惊的现象:“我们当时的定价是28元,国外小提琴跟我们一样的档次、一样的材料,却能卖到一千多。”

  不仅价格相差悬殊,质量也差得没法比。在这之前,李书一直以为自己厂生产的小提琴相当不错。大受刺激的李书决心要向国外同行看齐。他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把韩国琴带回厂,和职工一起研究。

  李书把在韩国琴中悟出来的优点用在了生产中,接着又想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措施来提高质量,摊派罚款的考核办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考虑到提琴不是大众消费品,李书觉得要想赚大钱,需要依靠巨大的国际市场做出口。不久,他却碰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一年,李书好不容易联系到了发往加拿大的一份大订单。可产品发出去不久,却纷纷出现了变形、开裂的问题。

  “这是我们在材料的处理过程当中缺乏技术造成的。另外,我们的产品从整个档次,尽管比以前好了,跟国外仍有差距。”李书坦然接受失败。

  这次失败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李书给对方赔偿了二十多万元。二十多万差不多相当于他们当时半年的收入,本想赚大钱的李书遭遇到了他办厂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

  怎样才能解决质量问题呢?那段时间李书翻来覆去地仔细琢磨。慢慢地,他理出了一条思路:厂里的职工基本都是些不懂音乐、也没受过什么培训的农民工。要靠这些人解决技术问题,必然有很大限制。要想把产品质量提高到国际水准,必须得请高人指点。

  制作大师拒绝邀请

  这么一想,李书豁然开朗。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郑荃。

  郑荃是我国著名的提琴制作大师,他是我国第一位派到意大利学习提琴制作的留学生。1987年,因为在国际上获得提琴制作金奖而一举成名,后来他还屡屡获奖,成为我国在国际上获得提琴制作大奖最多的人。

  李书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郑荃的。他想,如果能请到郑荃做厂里的技术总顾问,一定效果显著。李书马不停蹄赶往北京,通过中国乐器协会的负责人的引荐,他见到了郑荃。李书迫不及待地向郑荃说出了自己想请他做技术总顾问的想法。不料,郑荃一口谢绝。

  “当时我也有点顾虑,有些企业来请我们,并不是真心实意想提高技术,而只是想利用名人效应制造效果。”郑荃坦言心中的想法。

  郑荃的拒绝多少让李书有些尴尬。可换位一想,他完全能理解这种顾虑,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

  第二天,李书又热情地和郑荃联络,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希望能到郑荃做琴的工作室去看看。这一次,郑荃爽快地答应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亲眼看到郑荃做的小提琴后,李书对郑荃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每把小提琴都是精刻细雕、符合国际标准,整个工艺要求非常高。

  李书打定主意一定要请郑荃做技术总顾问。不过,他知道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事。郑荃已经拒绝了他,再要改变初衷谈何容易?

  李书一时之间也没有好想法,他能想到的就是和郑荃加强联系。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北京拜访郑荃。有一次,他还邀请了郑荃到法兰克福参加国际小提琴博览会。

  “那一次我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因为在国外什么都贵,要省吃俭用的过。但是我去了以后,来来去去都打的,吃饭都上正式饭馆。同行的人都说沾了我的光,否则他们只能坐地铁、吃自助餐了。”因为李书的真诚,郑荃的回忆里充满了感动。

  两人交往数次后,李书终于鼓起勇气向郑荃发出邀请,请他到自己的企业去看看,为这个决定他在心里盘算了很多遍。那时李书工厂的技术和质量虽然还不成气候,但产品总量和生产规模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赔钱换来长期订单

  郑荃如约来到了李书的凤灵公司。一到厂,郑荃就颇为感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生产量,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企业的琴做得非常多。”

  这样的感叹完全发自内心。因为郑荃做的是艺术琴,整个过程充满了创造性,一年只做几把琴。可在李书这里,完全是工厂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一年要生产几十万把琴。

  当郑荃与职工们说起提琴的制作时,他发现他们的看法与自己完全不同。“很容易的,就像家里做个板凳一样简单,只要把其中的一道工序学会,按部就搬地流水操作就行。”职工的回答让郑荃深感意外。

  要做好一把琴,中间的学问特别多,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琴能卖几百元,有的琴却能卖到几百万的原因。面对这些工人,郑荃改变了态度。他答应了李书的邀请担任他厂里的技术总顾问。

  在凤灵公司,郑荃深切地感到,收获与投入太不匹配。厂长们五六点钟就要起床,但每一把琴只能赚一元钱。郑荃不禁大发感慨,“这里的工人手工都很熟练,就是没看过好东西,所以也不知道好东西该怎么做。这里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是很大的。”

  从此,郑荃时常出现在李书的厂里,一群不懂音乐的农民工跟着他学到了许多既新鲜又奇妙的知识。

 世界上最难的小提琴曲 不懂琴,可我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
  “我们过去理解是,将弓放在小提琴上一拉发出声音,其实不是这样的,小提琴的发音跟我们制作时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很大的关系,每一道工序的零部件都可能对发音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职工在郑荃的悉心教导下,越来越专业。

  通过郑荃的帮助指点,李书厂里的提琴质量提高很快。2002年年初,一家美国公司传来一份订单,要订购95把琴,但95把琴要的是95种样式。

  这是一笔赔钱的买卖:六十多个模具要新开发,很多新品种得边摸索边做,这样费很大劲一个品种却只做一把琴,对于搞流水化生产的企业很不划算。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订单不能接。不料,李书得知情况后却坚决要接这个单子:“服务的本身就是亏本,用我们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满意,是为了在今后的订单当中赚钱,这就叫经营和市场经济。”

  在李书的坚持下,这个亏本的订单还是被按时完成了。后来,这家美国公司主动与凤灵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的订货量都在增加。

  请吕思清做形象代言人

  看似吃亏又不讨巧的办法让李书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到2006年,凤灵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制造企业,小提琴的生产量占到了世界30%的份额。

  这时,李书又盯上了一个名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今年39岁的吕思清颇富传奇色彩,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7岁成为获得国际小提琴最高奖的第一位东方人,目前已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吕思清整天忙着在世界各地演出,李书费了很多关系才把吕思清请到了厂里。在此之前,吕思清虽不认识李书,但在一位美国朋友的家中已看过凤灵公司的小提琴,美国人对中国提琴的称赞让他感到很光荣。

  来到李书的工厂,吕思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制作工艺好,价格便宜。李书极力向吕思清介绍企业和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想请吕思清做什么,他只字未提,只是尽量盛情款待。

  不久之后,吕思清到苏州搞专场演出,李书特意赶去观看。李书被吕思清拉琴时人琴合一的全身心投入震撼了:“他连续拉了两个小时,最后小提琴在脖子上都放不住了,全身湿透,只能用手帕贴着。”

  谢幕后,所有的观众迟迟不肯离去,站起来拼命地鼓掌,吕思清只能再次出场谢幕。

  这次见面后,李书还是没有向吕思清提任何要求。只是一有机会就见面,这样交往多了,两人就成了好朋友。

  “很多时候我们的共同语言就是音乐、提琴。我觉得他很有毅力,很坚持,也很重感情。”这是吕思清对李书的认识。

  2007年5月的一天,李书终于说出自己蓄谋已久的计划。他想请吕思清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更好地把产品推向世界。出乎李书的预料,吕思清一口答应了:“我觉得我的提琴演奏不光是用音乐去打动观众,我还应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面去引导大家走进小提琴的世界。”

  这一次,李书很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至于一开始没向吕思清说明自己的意图,除了让对方了解自己外,李书也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我是请他做形象代言人,所以更要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在观众中的形象。他必须受观众热烈欢迎,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推向市场。”

  和小提琴打交道30多年,李书跟小提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提琴已经成为他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不但要把我的企业做成世界最大的小提琴企业,而且要做成世界最强的小提琴企业。”李书信心百倍地说道。

  虽然不懂音乐,起点很低,用的办法也称不上奇思妙招,但李书还是打造出了一个让人刮目相看、世界上最大的“提琴王国”。虽然不会拉琴,但李书说,琴如人生。几根琴弦搭配,可以奏出无数优美的乐曲,跟朋友同行,才有财富和美好人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6163.html

更多阅读

虽然我不会说话,但我相信你懂... 我相信 杨培安

虽然我不会说话,但我相信你懂...分享导读:人与动物,同是造物主亲手创造,不一样的生命,包含着上苍一样的祝福和美意.爱惜小动物,珍惜它们的陪伴.我会用一生身体力行。我有足够的耐心,倾听你所有的,被世界忽视的小秘密。我警醒着,是

我俩相见无几时,可我已深深爱上你! 深深的爱上你

我俩相见无几时,可我已深深爱上你,我的身边如果没有你,生活就会很寂静,为了你此生无遗憾,为了你永世不分离,我的身边不能没你,但愿你我长相依……我俩相见无几时送给网络中互相关爱朋友不经意的一次点击, 你走入了我的世界.我懂了你的烦恼,

我知道我爱你,可我知道你等的人不是我 我知道你在等我孙耀威

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当你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我爬得越高,眼前的风景便愈发迷人。真正失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然丧尽自尊,痛不欲生,听到他的名字都会跳起来。第二阶段故作忘却状,避而不提伤心事,可是内心隐隐作痛。到了最后阶段,他的名

我不追星,但我崇拜夏玉顺图 追星的图片

我不追星,但我崇拜夏玉顺(图)——我和中国明星经纪人第一人夏玉顺面对面文/田金双(中国明星经纪第一人夏玉顺鼓舞我继续办好娱乐策划人进修班,为娱乐界培训出更多的娱乐管理人才)(尤小刚导演在中北国际演艺专修学校第四届学员汇演上

现世界最大煤制油企业——中国神华 神华煤制油

世界最大煤制油装置——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装置工程投资额:245亿元工程期限:1998年——2020年中国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公司的庞大厂区,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煤炭直接液化装置。煤炭和石油都是重要的天然能源,但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要远

声明:《世界上最难的小提琴曲 不懂琴,可我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为网友邻居家的帅学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