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再登月了 美国不再那么“超级”?



美国在全世界独特地位的转变不仅仅表现为经济衰退。正如知名的美国《新闻周刊》编辑法利德·扎卡里亚所说的,全球都在向“后美国时代”迈进。

  

      撰稿·邵乐韵(记者)

      次贷危机掀起的金融飓风,不仅吹“寒”了美国的华尔街,而且正在撼动美国在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全球政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衰退期,超级资本主义的时代似乎也面临终结。然而现在,我们还不能幸灾乐祸。

      霸气不再

      有时候,解读一个超级大国的衰退,一场演讲或许很能说明问题。其实,光看演讲者本人的脸就已胜过千言万语,更别说其语调、演讲内容和台下观众的反应了。

      经过8年执政,布什变老了。如今的他已不像当年那么好战,对形体保养的热情也大不如前。9月23日的早晨,纽约阳光明媚。布什第八次站上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他头发有些蓬乱,蓝色的西装在肩部稍显松垮。他谈到了恐怖主义、恐怖政权和一些据称支持恐怖分子的政府。可是,他并未注意到,坐在前排的那些联合国代表们就在他眼皮底下微笑摇头,窃窃私语;他或许也注意到了,但对此却一筹莫展。

      布什的演讲跟2004年、2007年发表的演讲十分相似,22分钟里有32次提到“恐怖分子”一词。在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布什是唯一一个仍纠缠于“恐怖分子”的领袖,他没有提及当下世界的热点议题。

      这让一名德国外交官连连感叹:“荒唐,荒唐,太荒唐了。”一位法国女士则边喝咖啡,边把布什形容为一个“过气政客”(yesterday’s man)。换言之,布什成了联合国大楼里的一个笑柄。

      在位于曼哈顿第一大道的联合国总部里,美国总统不乏“敌人”。伊朗人和叙利亚人对所谓永恒的美以结盟嗤之以鼻;其他国家则厌倦了听布什政府讲述要开恩免除对某国的经济制裁、或又制定了什么“仅适于他人”的新规则。

      德国《明镜》周刊就此断言:向美式强权致敬的日子恐怕要画上句号了。

      在这份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周刊中,以近乎电影镜头般的细节,刻画了众多国家领袖对美国近乎隐晦的轻慢。

      文章中描述道:巴西总统卢拉站在联合国大厅里,瞧了瞧窗外说:“他(布什)决意要谈恐怖主义,但当下世界最关心的问题是经济危机。”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则说,当年华盛顿的当家人把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戏称为“龙舌兰酒效应”,把1999年巴西经济危机叫做“桑巴效应”。现在我们是不是要迎来一个美国的“威士忌效应”呢?克里斯蒂娜开玩笑地说,“爵士效应”或许更贴切一些。

      可以想象得到,这种政治家的玩笑并非针对布什一个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了一个“新的事实”,即“新的权力与领导中心正在亚洲、拉美和新兴地区崛起”。对于美国这个西式市场经济强权的日渐衰退,新崛起地区应该并不感到意外。而且,就连美国最坚实的盟友都开始考虑同它保持距离了。

 美国为什么不再登月了 美国不再那么“超级”?
  以德国总理默克尔为例。这位女强人曾不止一次地强调:“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对德国人来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但在今年9月底,默克尔面对近1000名来自德国各地的金融业人士发表国会演说时,却一点儿也没念及这种忠诚的伙伴关系。

      默克尔在演讲中说:“这是一场由大家花钱分担的风险。”她谈到“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经济形势”的可能走向。最重要的是,她明确指出谁该为眼下的危机负责。默克尔多次提议加强国际市场的监控,却由于美国的一再反对而搁置,“有些事情可以在国家层面解决,但大部分的问题必须依靠国际合作。”——默克尔从未在公开场合严厉批评美国,这次是个例外。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的次贷危机改变了许多事情,也扭转了其他各国对这个经济政治大腕的态度。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之后,金融风暴骤然升级,并演变成一股无可想象的毁灭性力量。

      全世界都清楚,世界经济将要因此承受阵痛,但没人知道,应该如何抵御这场延及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在许多人眼中,昔日的那个超级大国已经无法再领导世界,而曾经一言九鼎的美国总统甚至无法在非常时刻摆平国内的不同声音。

      布什一直不肯承认危机的存在,坚称市场仍有活力。然而,他在9月24日对全美的电视讲话中却把自己的话否定了,他警告说美国正陷入“长期而且痛苦的经济衰退”中,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上百万美国人将会失业”。

      不过,危机正好发生在美国政治中心出现真空的情况下。布什似乎已成为“跛脚鸭”,缺乏做出决定性指挥的能力。而两位可能的继任者麦凯恩和奥巴马则忙于给选民留下好印象,无暇顾及小布什。

      在欧洲人眼里,美国这个崇尚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家,已不再是那个颐指气使的美国,不再是那个给别人规定道路、我行我素的美国。现在的“新美国”,不相信旧的价值观。由于政治决策者缺乏解决问题的视野,金融领袖试图给民众虚构一幅繁荣景象,结果骄傲让他们付出了代价。

      好日子似乎已经过去。昔日的美国纵容举债消费,不考虑谁有能力支付账单;将自己的经济规则强加在其他国家身上;追求利润极大化,也不管手段是否正当。美国的超级资本主义仰仗三大利器——国际市场对美元源源不断的需求、自由市场化发展和两位数的利润增长,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横扫全球。而现在,每当财政部长保尔森决定动用政府资金挽救一家银行时,美国的声誉就被蒙上一层阴影。

      当然,美国在全世界独特地位的转变不仅仅表现为经济衰退。正如知名的美国《新闻周刊》编辑法利德·扎卡里亚所说的,全球都在向“后美国时代”迈进。

      领导无方

      华盛顿曾经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世界划分成好的和坏的。

      现在,随着华尔街风暴的升级,美国的政治威慑力似乎也削弱了不少。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在联合国大会上就直言:“资本主义体系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的真实弱点。负债累累的美国越想稳固自己的经济体系,其自封的“世界警察”义务却越让它麻烦不断。

      下一任美国总统上台后不久,将会看到由国家情报委员会编撰的《全球趋势2025》报告。该委员会主席托马斯·芬加已经说过,美国人读这份报告会觉得不愉快,因为“尽管美国仍将是全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但其主导地位将大幅削弱”。根据该报告,美国势力的削弱将“集中表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还可能在文化方面”。

      欧洲人断言:刚刚开始的21世纪已不再是美国的世纪。年轻的印度裔美国学者帕拉格·卡纳是新美国基金会美国战略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他的新书《第二世界:帝国与新全球秩序的影响力》引起了许多美国人关注,书中写道:“不管有没有美国,亚洲终究会改变世界的命运。”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查克·哈格尔也已经认识到,“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再无法独自设定世界路线,特别在最近,挑战源源不断。

      首先是俄罗斯。去年,俄战略轰炸机恢复例行远航巡逻,被认为是向西方的“亮剑”。俄格冲突之后,俄罗斯又被美国视为潜在的冷战对象。

      伊朗也不买美国的账,继续进行铀浓缩活动。伊朗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上甚至毫不客气地讲:“美帝国在全世界将走到尽头,它的下一任统治者必须把他们的干涉行动限制在自己国家境内。”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国内就有担心,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会不会因为长期的海外派兵、驻兵而变得不堪重负?布什的继任者会发现,自己在白宫的权限将被压在沉重的债务之下。此外,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及其之后引发的不景气都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大部分美国人是并不赞成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这一次,左派和右派难得地联起手来反对一次性救助计划,认为这不像美国作派,实属政府的过分干预,更何况要拯救的对象恰恰是麻烦的制造者。反对者们担心,一旦救市计划失败,整个美国金融市场将被拖垮,全球经济也将因此陷入深渊。

      美国总统大选近在眉睫,华尔街的紧急救助便演化成一出高风险的政治秀。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参议院召开了有关救市方案的听证会,出席者包括财政部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这场长达数小时的听证会被媒体形容为“摆样子公审”。

      布什政府次日就对这种说法予以回应,布什向全国发表了“富有戏剧性”的电视演说。可是这回,轮到共和党人出面反击了。在许多共和党人看来,向华尔街银行注资7000亿美元税款无异于在美国的土地上播撒社会主义。他们觉得,布什和保尔森违背了共和党的理念,而他们的担心恰恰在9月25日得到了证实:联邦政府关闭了美国最大存贷机构华盛顿互惠银行,并促成摩根大通以19亿美元价格收购其银行业务。

      许多专家都质疑政府的做法。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利斯朵夫·梅尔认为:“我们只是在给一个高烧的病人敷冰块,却没有抗击真正的病毒。”在梅尔看来,数千亿的资金应用于降低次级贷款的利息,这样能减少没收情况的发生,吸引买家回到市场上来。

虽然华盛顿里的声音并不统一,但救市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前德意志银行首席投资分析师艾德·亚德尼说:“现在除了推动计划向前,没有别的选择。美国财长和美联储主席已经预报了金融末日审判。除非马上采取行动,不然真的会死得很难看。”

      欲壑难填

      “希望”总是带有乐观色彩,但却没有成功的保障。

      金融危机的流毒已深。对美国纳税者而言,他们终究要为此埋单,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将深受打击。事实证明,带有美式经济政策烙印的时代已接近尾声。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布什政府的最后几个月将标志着所谓“里根革命”的结束。

      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在保守主义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着手削减税收和政府开支,放手让市场自由运行。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段时间内见证了经济的上行发展。

      低息政策的施行进一步推动了繁荣,其幕后推手就是美国偶像: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他掌舵美国经济的18年里,不管是股市还是金融市场出现危机,格林斯潘总有办法“变出”资金化险为夷。上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危机相继爆发,再到本世纪初新经济泡沫破灭,格林斯潘的拯救措施却每每都能把美国经济领回正轨。但有一个问题格老没考虑到:一再印制新钞、发行国债,给下一个金融泡沫的形成埋下了伏笔,而其破坏性能量也一再积聚。

      格林斯潘对自由市场经济始终充满信心,对政府过度监管总是心怀警惕。他在任期间,坚决反对政府加于信贷、股票和金融市场的任何保证金要求。在他看来,政府这么做只会妨碍市场的灵活性。

      格林斯潘打造了20年的经济辉煌。低息政策加上监管放松,使得美国金融界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繁荣。飙升的工资收入和矗立的摩天大楼象征着这个行业的过度发展。

      贪求更多的利润是华尔街的核心价值观,可现在却成为全球实体经济的衡量标准。美国银行业推动了全球化发展和互联网革命,刺激了亚洲的崛起和期货市场的兴旺。德意志银行CEO约瑟夫·阿克曼说,“我们需要获得25%的回报”,否则银行就不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由此,这个衡量标准又从银行延伸到了电讯业、机械制造业和钢铁产业等等。

      虽然行业有别,成功的模式却有雷同。就像一个人的身体,进补过了头,风险和负效应便开始积聚。结果就是,补药成了毒药。

      在美国,质变始于新经济泡沫破灭以后。格林斯潘再次动用货币政策,华尔街则再次寻找新的市场以求增长。这一次,华尔街瞄准了美国国内的私房屋主,劝说他们进行次级信用借贷。在“优惠条件”催生下,美国抵押贷款的总额达到了11兆美元,几乎和美国GDP总额相当。与此同时,在华尔街金融师的帮助下,美国人把一部分风险转嫁到了海外,似乎眼不见心为净。

      然而事实却是:利率全面上涨,房屋价格直线跌落,一周接一周,连锁反应不断。如今,全美有1800万户独栋式住宅和公寓空置;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付不起高额利息;大量消费者被迫与信用卡说“拜拜”,因为银行不再信任他们。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很大一部分抵押贷款被分摊到了世界各地,次贷危机就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到了全球。这些年来,不少工业化国家参照美国模式,取消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就导致了如今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畅流无阻的局面。

      过去30年里,经济实体在海外的资产增长了7倍多。截至2007年底,市场上衍生产品的价值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水位”:596兆美元。同时,参与者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银行不再是唯一玩家。对冲基金利用熊市大展拳脚,私募基金公司买入倒闭的银行和呆账,基金经理们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金融系统间越加复杂的连结”让一个人颇为焦虑,他就是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最近纽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这位欧洲级别最高的央行行长抱怨“许多金融机构间的互动含糊不清”,而且总是伴有“高额借贷”。

      投资者希望借助这些复杂的证券产品将风险广泛分散到全球。可是这种做法非但不能带来更多安全感,反而帮了倒忙。金融界曾信奉“众肩挑担不吃力”的箴言,如今肩膀越多,越是加重了负担。

      其实,市场里从来不缺乏警告。早在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发现市场中“投机可能占上风”的危险。“当一国资本的发展变成一个赌博夜总会活动的副产品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非理性繁荣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在世纪之交预言了互联网泡沫的出现,他也是首批注意到美国房屋价格以非正常速度飙升的人之一。席勒认为,这是又一次非理性繁荣。2004年12月,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师斯蒂芬·罗奇告诫人们:谨防“金融泡沫中最可怕的情况”。

      纽约经济学家诺里埃尔·卢比尼曾精确描绘了金融体系崩塌的路线:从房地产泡沫破灭开始,到银行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这个以悲观论调著称的预警者现在预言,美国长期的不景气将拖累全球经济,“美国消费者把自己消耗干了”。

      世界经济学家中的老资格保罗·塞缪尔森也在3年前就看到了这番痛苦结局。当年,90高龄的保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的情况不容乐观,因为我们变成了一个不知道储蓄的社会。我们不考虑明天。”

      现在,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蔓延到了全球各个角落。很快,银行和投资基金为进行对冲交易而开发的所谓信贷衍生品就要来个火上浇油。次贷危机之后,信贷衍生品会是下一轮冲击吗?世界又将面临新一波破产、且金融体系真的要崩塌吗?

      美国投资大亨巴菲特把衍生产品叫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们是富有创意的金融“炼丹士”的发明,糅合了多种传统投资形式,如股票、债券和期货等。

      根据这个特点,用来对冲信贷风险的衍生产品是最危险的赌博,刺激的增长伴随着居高的风险。近5年来,信贷衍生品价值涨了30倍,达到55兆美元,相当于德国GDP的20倍。

      世界金融体系就裹在这样一张网里,谁也不知道风险突然会降临在谁头上。由于交易者不断地转嫁风险,雪球就越滚越大,大家都在猜谁是那个“中彩”的。

      尽管如此,真正在背后主导这场巨额赌博游戏的只有几家公司。根据惠誉国际评定的调查,2004年在全球范围买进卖出的信贷衍生产品中,有五分之四是由15家银行和主要交易人操控的。雷曼兄弟是排名前十的玩家,它的破产在信贷保险这张脆弱的网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事实上,信贷危机在全球的企业、私人住宅的资金平衡表上都戳出了洞。银行间互不借贷,消费者信心下降,投资者举棋不定。

      坏消息还是接踵而来。8月份,美国新房售出率降到17年来最低。去年的情况已经不理想,今年的销量又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34%。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公民申请失业救助。制造业也面临着产量下滑的问题。

      经济学家卢比尼警告说,美国必会经历一年半的严重经济衰退,如果不出现像90年代日本那样的连年萧条,就已经是万幸了。

      不宜幸灾乐祸

      美国人喜欢“明天的钱今天花”,现在,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政府不得不老老实实回到监管的位置上,实践老银行家的原则:安全第一。

      这条原则在货币政策中尤为实用。多年来,央行行长们都特别关注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如果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2到3个百分点,就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了。而股票、期货等价格往往是以两位数增长的,所以往往要等到泡沫破灭人们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现在,欧洲财政部长们和八国集团的专家们都呼吁对信贷证券市场采取更严格的监控,他们打算让银行提高储备金以应对特殊情况。此外,他们还建议提高银行运作的透明度,出台更好的金融机构评估指导。

      最重要的是,八国集团专家组提出有必要对有价证券的风险划分制度进行改革。在这场次贷危机中,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如穆迪、标普等,着实要脸红一番。因为他们给分最高的,往往却是表现最烂的。

      经济史上新的一页已经掀开,在这里,美国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世界资本和力量的再分配已酝酿了数年,开始从美国流向其他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以及亚洲崛起的新的工业化国家。金融危机将加速这一进程。

      虽然美国不再那么“超级”,美国之外的地方却没有太多的幸灾乐祸之意。毕竟,如果美国真的垮了,全球经济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经济学家卢比尼警告说,美国必会经历一年半的严重经济衰退,如果不出现像90年代日本那样的连年萧条,就已经是万幸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6376.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qq登不上去 为什么qq登不了游戏

为什么qq登不上去因素很多,但是也很好判断,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为什么qq登不上去——工具/原料金山毒霸→用来查杀电脑内木马病毒以及系统修复腾讯工具→QQ聊天工具设置问题为什么qq登不上去——步骤/方法

反物质飞船 人类为什么不登月了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欧洲当地时间的2010年11月17日表示,通过大型强子大型强子对撞机对撞机,他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当然,这些“反物质”只是少量的反氢原子而已,但这一发现也是引发了科学家极大的反响。 位于日内

恐怖的苏联N1登月火箭! 苏联登月火箭

关于我朝最近的新闻说是要无限推迟登月计划。。。。太耗费财力。。。。稍微懂点天朝的人都知道,我朝肯定是遇到重大技术瓶颈了,根本不是财力的问题。。。那么问题在哪里呢???燃料???登月舱??返回舱?变轨?等等。在我眼里看大推力运载火箭才是我朝

为什么美国人不敢再次登月? 美国人登月是真的吗

张卫民一、外星人就在月球上?美国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阿波罗计划”没有持续地发展下去,一是因为费用庞大,已经把苏联比下去了,苏联解体后美国没有冷战对手了,美国人松了口气,就搁浅了阿波罗计划。二是通过阿波罗计划,美国NASA直接与外

NASA发布登月高清视频 nasa 登月照片 打包

NASA于7月16日正式发布了部分恢复的登月HD视频(720P,Mov格式),完整的原始视频仍然未找到。 视频包括了“阿波罗登月任务介绍(84MB)”,“月球行走(51 MB)”,“阿姆斯特朗迈出一小步(30 MB)”,“另一名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踏上月球(28 MB)”,“阿姆斯

声明:《美国为什么不再登月了 美国不再那么“超级”?》为网友岛城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