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族何时不再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这的确是需要引起整个社会重视并综合考量一个解决之道的问题
文/维客
前不久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就春运问题炮轰铁道部,尽管“铁老大”的强势回应让一些网民不受用,但坦诚地讲,年年面对上亿人候鸟式的迁徙,完成这样大的工作量而不出一点闪失,恐怕世界上找不出一家铁路公司能为之。 春运的困局已经远远超出了交通的范畴,它对打工者、用人企业乃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打工族何时不再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引起整个社会重视并综合考量一个解决之道的问题。 今年的春运尽管雪灾阻挡了部分人的回家旅程,毫无争议仍创下世界之最。从1月23日至3月2日春运结束,45天春运的数据显示:全国运输总量达到22.5亿多人次。铁道部官员表示,今年春运铁路运力安排之大、加开临时旅客列车之多,创下春运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尽管春运结束,但铁路民工客流仍然居高不下,每天保持在450万人以上,部分临时旅客列车还将延长开行时间。 打工者候鸟式迁徙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交通运输部门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还要抽调人力、物力突击春运,超负荷的运转让道路设施难以承受,安全事故频发。2008年春运广州车站连续三天发生人踏人的惨剧,以致广州政府不得不调动广州军区一千五百名官兵到火车站执勤。如果说出动军队所牵扯的精力和成本无法计算,那么有具体数据显示:去年春运期间仅浙江一个省就发生交通事故3897起,造成683人死亡,47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27余万元。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由于客流是即时单向性的,离站时满满当当,回来时空空荡荡。借来的火车空车长途跋涉几千公里,春运完了,还要空车回去,因此某些路局一个春运要亏上亿元。 对用人企业来说春运前后就如同面临一场大病,节前职工流出,节后急需“补血”。招工、培训等等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还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对讲究时效的外贸加工企业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候鸟一样的流动,打工者个人也要承担身心的煎熬同时还有经济上的付出。且不说暂时的旅途辛苦,从长远看这些打工的“候鸟”,将青春和健康贡献给城市的发展,但40岁以后又回到农村,未来的养老怎么办?据一项市场调查显示,广东省的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仅有6%。原因之一是农民工的“候鸟”特点,打工地点很不固定,社保关系难转移。 出现打工者“候鸟”现象是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历史遗存的城乡差别,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度被拉大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等,这些悬殊的差异都是形成如今“候鸟”现象的主要原因。人口管理制度、农村责任田及宅基地管理制度等配套的行政管理体系,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医疗社会保险等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还有传统文化理念、休假制度等因素共同推动了每年的波澜壮阔的迁徙大潮,可为世界一大奇观。 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本来应该南飞的大雁却在北方中原的湖泊停留下来过冬,原因是那里水美草肥的环境好。其实消除大规模的打工者“候鸟”迁徙现象的办法既简单又不简单。说其简单是思路很明确,就是像前面所提到的大雁一样,让其留下来。但是如果仅仅让用工企业提供两顿好饭、组织点文体活动,把留下打工者的责任放在企业身上,那思路又过于简单了。让“候鸟”不再飞,首先需要政府部门思想上重视,出台综合性政策,在户籍管理、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房屋财产、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接纳打工者,给其平等待遇,才有可能长效地解决每年一次的打工者迁徙潮。总之,我们不能再以旁观者的态度,对打工者的“候鸟”症状不闻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