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重来是哪部电影 昔日重来



随着独立投行的终结,现代华尔街以金融创新为主题的镀金时代也过去了

  

  文:《环球企业家》 本刊记者 李硕

  几乎没有人能够想象,华尔街的旧时代会在短短一周之内结束:先是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随后美林投入美国银行旗下,到了9月21日,最后两家独立经营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也宣布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自大萧条之后人们所熟悉的华尔街代表性物种——投资银行彻底退出了历史前台。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一角色的消失似乎都令人难免有些伤感。长久以来,投资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证券买卖等业务获取高额利润,同时,由于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更少受到监管,投资银行凭借其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创造出各种新型金融产品,使华尔街在过去数十年间始终成为“金融创新”的代名词。

  不过这些并非是投资银行的全部能量,在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声望最高的金融机构的推动下,美国证券业日益影响了全球市场。就在次贷危机发生前,人们谈论的每一次大型交易和每一个战略的背后,几乎都存在着一家美国的投资银行。

  然而转瞬之间,大厦坍塌了,现代华尔街赖以立足的基本业务模式遭到了质疑。在信贷危机的冲击下,大规模的资产减记让人们饱受惊吓,投资银行的高负债率则摧毁了投资者的基本信心。如今,人们熟知的华尔街已经被新的秩序所替代,整个美国金融体系更加类似于1933年格拉斯—斯蒂尔法案执行前的格局:一家金融企业可以同时拥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种业务。但是问题依然存在,这种转变能否真正挽救华尔街?大规模的综合性银行是不是金融机构的最佳模式? 倾覆

  如同过去一样,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之前,人们仍然期待着经历过无数磨难和崩溃的华尔街可以从灾难中恢复过来。市场上的交易会再度活跃,指数重新上涨,而那些通过告诉其他公司怎样在困难中挽救自己的投资银行们仍然会是华尔街上最受瞩目的群体——过去的数十年间,他们始终是最具盈利能力的金融机构,即便是在今年第三季度,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财务报表上仍然显示了盈利。

  可悲的是,这并非平常时日,信贷危机的全面扩散使市场再也不能容忍投行这种过度依赖杠杆的商业模式。在被美国银行收购前,美林的杠杆率为28倍,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每1个美元都对应着28美元的债务。次贷危机发生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并没有出现流动性危机,并一直想办法降低杠杆率,但在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前,他们的杠杆率仍然分别高达28倍和33倍,而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在10-15倍之间。

  在市场繁荣的时候,投行可以借助杠杆实现高额收益,投资者极少为此担心,然而在市场下滑时,杠杆便成了巨大的加速器。对于依靠短期资金的投资银行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因为从技术上看,这种模式往往让投行在牛市中表现得十分出色,然而他们一旦犯错,麻烦便会透过杠杆无限放大。资金不够宽裕的投资银行很容易因此而陷入流动性危机,这也正是贝尔斯登和雷曼遇到的最大麻烦。

  实际上,美林公司首席执行长约翰8226;塞恩正是9月13日在美联储忙于研究雷曼兄弟问题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美林可能也会遭遇同样问题。在其后的24小时内,塞恩同美国银行首席执行长刘易斯迅速达成协议,以每股29美元的收购价格闪电般的将美林卖给了美国银行。而这也最终导致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彻底转型,尽管在宣布第三季度的业绩时,两家投行的首席财务官都信誓旦旦的表示,投资银行的模式不是问题的关键。

  但是在惊慌失措的投资者看来,贝尔斯登、雷曼和美林等最具竞争力的对手们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就能做到?相比之下,那些规模巨大的商业银行在如今的环境下显然更可以信任。在长达一年之久的信贷危机中,花旗集团、瑞士银行等许多商业银行也在高风险的抵押债券业务上损失巨大,可银行存款这种稳定的资金来源显然让投资者更为安心——由于有联邦存款保险担保,即便是在市场动荡时,储户也通常不会将存款提取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更为严厉。银行控股公司除了要接受美联储和SEC的监管外,还要接受美国财政部金融局以及更多机构的严格监管。事实上,当高盛集团宣布转型为商业银行后,著名的投资大师沃伦8226;巴菲特迅速向其投入了50亿美元,这被视为是信贷危机加剧以来,美国金融体系获得的最有力的信任票。 新问题

  在如今的形势下,大型商业银行的筹资能力显然令人刮目相看:在收购贝尔斯登6个月后,摩根大通再次应美国政府的要求成为最后的买家,以19亿美元收购了深陷困境华盛顿互助银行,为此,摩根大通将以每股约40.5美元的价格增发股票筹资100亿美元,收购完成后,摩根大通将将超过花旗、美国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储蓄机构。

  接下来的问题是,以大型综合性商业银行为主的新秩序能保证华尔街抵抗风险的能力么?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尽管看上去,综合银行似乎在股东和监管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有些优势却是根本靠不住的。对管理者来说,规模更大、更多元的机构可能会比投行更稳定,但它们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可能更大。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模式也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金融危机的教训。

  “如果将没有储蓄看成是投资银行出问题的主要原因,那就太表面化了。”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指出,尽管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希望获得吸收公众贷款的执照,但如果银行经营得成功,是不需要用存款来源作为保证的。“过去,投资银行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及管理流动性的能力的确被过高估计了。”

  但是显然,失去独立投资银行的美国金融体系会失去更多活力,更多创新性和企业家精神,当然也缺少了高风险运营所带来的巨额利润。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几家规模巨大的银行成为华尔街的权势角色。

  按照美林和美国银行的现有业务来看,其未来的运营范围几乎触及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债券和股票承销、并购咨询和资产管理等。高盛在宣布转型后,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并宣称将会通过收购和自身成长来扩大存款。同时,由于监管要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这两家公司都必须将其现在的很多资产剥离出去,比如那些他们在过去购买到的电厂等资产。即便如此,要想把所有资产清理干净也至少要5年的时间。

 昔日重来是哪部电影 昔日重来
  对于新银行的股东们来说,另一隐忧是文化差异。在过去数十年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都曾经带来的文化融合问题,在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之初,双方管理团队之间的冲突长达数年之久。而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们的骄傲与商业银行家们的保守更是格格不入,但毫无疑问,投资银行家们必须大大收敛其过分贪婪的本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6431.html

更多阅读

又看苏菲·玛索 苏菲玛索哪部电影好看

(初吻中的小苏菲)(成熟后的苏菲玛索《心火》中的剧照《心火》苏菲玛索,这位法兰西玫瑰,我曾有幸两次拜会她的影片。一个是她刚出道时的《初吻》,青春无暇的形象和精巧的剧本让人百看不厌,那时的苏菲改变了法国言情片一向以香艳著称

教师一定要看的15部电影 教育电影

看了一本书《教师一定要看的15部电影》:教育电影是以教育故事为主题,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学校风貌、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的艺术电影。其中,以刻画教师形象著称的外国电影有《音乐之声》、《霍兰先生的乐章》(又名“生命因你而

“猴年马月”是哪年那月? 猴年马月电影

中国人常常用“猴年马月”来形容事情遥遥无期,不可能发生。春运消灭黄牛党?猴年马月的事!华裔当选美国总统?猴年马月的事!但还真有人偏要问个明白,猴年马月是哪年哪月?于是各方专家开始忙活起来:

声明:《昔日重来是哪部电影 昔日重来》为网友君子坦蛋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