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讯信息首席分析师 文国庆 上证指数一周累计下跌12.78%。但是考虑到这个跌幅仅仅是同期世界指数的50%,仅仅是金砖四国平均跌幅的三分之一,我们还是应该感谢政府果断的救市举措。可以预言,在这种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中,如果没有政府的坚决护盘,上证指数跌穿1800点是板上钉钉的,跌到1700点也有可能。 股市作为一种博弈场所,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跌得面目全非,这与市场估计值水平无关,大众情绪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政府的举措是适当的。尽管各国政府都在救市,相对其他市场义无反顾的单向下跌来说,中国股市还算可以,这表明国内投资者对政府还是保留一份信心的。应当说,我们不必怀疑政府救市的诚意,但目前这种措施能否保证市场稳定,却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处在平稳时期,别说进一步的市场干预,就是目前的救市措施都会显得过份,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按照目前的干预手法,只要拿出1500亿资金守住“四大金刚”,上证指数就可以稳定在2100点之上,但是它无法保证中证流通指数出现屡创新低的情况出现,政策制定者对这一点必须有所准备。相对于上证指数而言,中证流通指数真实反映了中国股市的价值变化状况,是广大投资者情绪和财富状况的真实写照,而上证指数稳定的目的必须是导致中证流通指数的稳定,而不是局限于上证指数本身。如果说在这个时期股市稳定是政治问题,那么中证流通指数才是它的最终操作目标。 特殊时期应该采取特殊手段,股市管理及其运行规则也是如此,在这种全球市场崩溃的特殊时期,为了维护市场和社会的稳定,减少过于庞大的制度变革成本,有关部门似乎还可以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特殊举措,譬如对于大小非问题的明确措施。尽管各方面对大小非问题存在争议,尽管在环境平稳时大小非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在目前这个特殊时刻,它还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暂时采取对于大小非的某种约束措施,可能是市场出现转折的一个重要条件。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对于当今股市而言,稳定是硬道理——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

在我看来,这次金融风暴是全球财富结构进行系统性调整的一种形式,但是采取这种极端恐怖的方式进行,则与美国金融体系的巨大缺陷和投资银行的操作失当有关。尽管在这场巨大的财富调整中,中国将是最终的受益者,但是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我们受到的伤害却超过别人,这也是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缺陷所决定的。 既然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艰苦的,那么对于政府来说就应当尽量缩短这个痛苦的过程,使国民和投资者尽量避免其间的痛苦感受和操作失误,所以资者也会理解和支持必要的制度改变。作为我们投资者而言,尽管在正常情况下赚钱要靠自己,但在特殊情况下,相信政府也是理性的选择。 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值得长期投资不存疑虑,但在特殊情况下是否适合短线操作,则多数人持否定态度。政府要想转变投资者的心态,除了关键点位护盘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明确的危机应对策略,尤其是在出口萎缩情况下找到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样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才有依托,市场也才能转危为安。否则政策干预的必然结果是:政府拼命护盘,百姓乘机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