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招标采购网 依托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内黄县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成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内黄县按照“建设大文化,发展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理念,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重要议程,努力走活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保文化的双赢发展路子。


  一、历史文化厚重,谱就壮丽艺术景观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黄卫冲击平原,是中原大地的北边门户。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内黄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久经战争洗礼的地方,处于殷商文化、齐鲁文化的东西连接线上,有着传承与纽带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的“庞贝古城”,三杨庄汉代建筑遗址就在内黄境内。绵延久长的中华文明和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孕育了内黄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谱就出壮丽的艺术景观。


  1.内黄是帝乡


  内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人类的繁衍地,古文化的滋生地。早在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域内现有颛顼帝喾陵和古都帝丘城遗址。帝喾14代孙成汤灭夏后,曾在此开创商王朝。商的第十代王太戊、十三代王河亶甲、第十四代王祖乙分别在内黄建都,域内亳城乡现遗有全国唯一商王陵——商中宗陵。


  2.内黄是画乡


  内黄人民热爱美术,喜爱民间绘画。几乎家家挂中堂,户户有壁画。皮影、灯笼画、纸扎、印花布、家谱画等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内黄籍画家中国水彩画之父、美术教育家李剑晨,著名画家、教育家丁折桂、陈希庐、曹延路、李士伋、张重梅等人的影响,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内黄农民绘画方兴未艾,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七八岁孩子,常常茶余饭后、劳动之余提笔作画,切磋技艺,这些农民画创作者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凭借对绘画、对生活的质感,用纯朴天然的笔触,讴歌美好的田园生活,极富生活情趣。内黄县也因此于1993年、2008年先后两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996年12月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2009年内黄农民画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交外事礼品,内黄农民画作为“国礼”走出国门。


  3.内黄是枣乡


  早在1500年前内黄就有枣树,现有枣林46万亩,年产鲜枣4亿斤,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内黄大枣荣获银奖,被誉为“东方宝果”。1993年以内黄大枣为原料的“冬夏枣茶”荣获中国北京首届保健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全国大枣标准化生产及系列加工示范县”、“河南省红枣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县”和“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


  内黄是戏曲之乡: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内黄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当时生动、丰富的口语为基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从内容到形式都崭新的民间戏曲,内黄落腔就是其中之一。在拥有自己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的同时,内黄县还流布大平调、豫剧、罗卷戏、二夹弦、四股弦、越调、曲剧等十余个剧种,以及河南坠子、莺歌柳、大调曲、二人传等多个曲艺种类。


  二、依托丰厚底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农民画作为“国礼”出国门


  内黄农民画植根于黄河故道,历经了数百年的漫长演变过程,由木版年画、灯笼画、炕围画、剪纸、壁画、陶艺等民间艺术演变而成,兼具木版年画喜庆、剪纸明快、刺绣细腻、雕塑凝重、壁画流畅等特点,构图简洁、色彩艳丽、天真烂漫、情趣盎然,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是颇具内黄地域特色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张重梅等人的昌仪下,开始用农民画的形式表现政治运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县农民画创作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并创作了一大批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各个时期民风和农村新貌为题材的作品,在全国美术界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引起了广泛关注。1992年内黄现代民间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央、省、市领导及有关专家到会致贺,给予了高度评价;1993年内黄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现代民间绘画);1994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专版对内黄农民画进行了报道;2000年后,内黄农民画两次作为河南省和安阳市对外交流项目赴新加坡、日本展出,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为扩大农民画作者创作队伍、促使农民画创作上规模上档次。2003年9月,内黄县举办“内黄现代民间绘画发展趋势研讨会”邀请北京、郑州等地知名画家、民俗专家,及省、市、县有关领导与内黄农民画骨干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内黄农民画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聘请了7名专家为内黄农民画高级辅导员,桑国振、申希恩等7名专家的加盟,为内黄农民画作者创作水平的提高增添了助力剂。农民画作者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先后100多人的300余幅作品在全国各种赛事中赢得荣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福建东南台、河南日报等国内主流新闻媒体也相继对内黄农民画进行专题报道,根植中原文化的内黄农民画,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享誉海内外。


  为将农民画产业做大做强,内黄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农民画品牌,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由县领导牵头的文化创意发展领导小组。2008年12月,内黄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画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和《内黄农民画2008--2010年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内黄县古枣园农民画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公司加画室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建设了集农民画创作、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农民画创作生产基地;建立了名家加盟,名校联姻的内黄农民画艺术研究支持体系;为内黄农民画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搭建了平台。目前公司拥有研究人员5名,骨干创作人员35名,一般创作人员200余人。


  内黄农民画在创作题材、表现技法、装饰效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创作题材更加广泛。由以前的三类90余个品种发展到三类120个品种。二是表现技法更加丰富,融汇借鉴了现代其他秭妹艺术的表现手法,更能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三是装饰效果更加多样化。由一往的单一框装。发展为框装、轴装、册页等多种形式,装饰效果更强,能在不同场所、不同装饰形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审美需求。2009年7月,在外交部建国六十周年征集外交、外事礼品活动中,内黄农民画从全国3800多个征集对象中脱颖而出,作为“国礼”首次走出国门。


  2.寻根祭祖,观光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内黄县在继续举办春节、元宵节、民间文艺汇演等传统民间节庆活动的同时,还根植本地文化资源,创办了新的如颛顼帝喾陵祭祖节、红枣文化节、桃花节、槐花节、等富有内黄特色的系列节庆活动。


  (1)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

 内黄县招标采购网 依托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内黄县文化创意


  颛顼帝喾陵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历数代不绝,宋代被列为定制,明代初列为皇家祭祀。千百年来,民间传统祭祀活动经久不衰,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传说颛顼诞辰之日,广大群众千里迢迢汇集帝陵,焚香拜祖,祈福纳祥,热闹非凡。


  自2002年起,内黄县为缅怀圣祖功德,弘扬华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满足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夙愿,以“以节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办节理念,开始举办祭祖节,公祭颛顼帝喾人文始祖,并由此列为定制。到2010年农历庚寅年,先后举办了九届。先后有来自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美国、香港、澳门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内地的300余万华人华侨参加了祭祀大典。公祭活动规模逐年扩大,规格逐步提高,内容不断丰富。祭祖节的举办,提升了内黄对外的知名度,树立了内黄对外开放的崭新形象,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实现了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的有效整合,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统计,九届祭祖节期间,共接待国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00余万元。


  2009年,内黄县还将二帝陵(当地俗称高王庙)申报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一步提升了二帝陵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红枣文化节——生态观光旅游休养好去处


  内黄林果葱郁,风景独好,有“天然氧吧”之誉。内黄红枣有15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就被选为上乘贡品,素有“百果之冠”、“百药之引”之美称,民间也有“一天仨枣,长生不老”之说。为宣传内黄大枣,弘扬枣乡文化,提升内黄大枣知名度,促进红枣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展示内黄形象,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二、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2002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河南省经济林协会、安阳市人民政府、内黄县人民政府先后在内黄县成功举办九届中国内黄红枣文化节。中国内黄红枣文化节以宣传推介内黄大枣和枣乡文化为主题,以枣乡风旅游为主线,融文化交流、展示与经贸合作、招商于一体。先后有来自国内外100多万名游客来内黄观光旅游,实现旅游总收入9000多万元。红枣文化节已成为内黄县构建文化名县、产业富县的有效平台。


  3.声声入耳,舞姿翩翩,墙内开花墙外香


  内黄县民间戏曲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是远近闻名的戏剧、曲艺之乡。是“坠子皇后”乔清秀、大平调“红脸王”陈光照、“坠琴圣手”李廷成、“豫剧小梅兰芳”李朋杰的家乡。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民间戏剧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剧团普遍存在效益欠佳现象。为保护戏剧艺术,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内黄县在为剧团充实演出力量、改善演员年龄结构的同时,从2006年始,组织专人挖掘整理内黄落腔照片资料1000多张,录音400多小时,影像资料300多小时,对内黄落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传承谱系等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历时五年,终于将内黄落腔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在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国字招牌的综合因素下,内黄县落腔剧团的影响力逐步回升。


  内黄县的民间舞蹈数不胜数,背阁、抬阁、高跷、低跷、秧歌、大头和尚、花车、彩船,一个个精彩纷呈,目不暇接,就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枣乡这片热土上。和该县众多民间舞蹈队一样,马上乡梅花拳舞狮队在2006年前也只是在岁末年初时演出,自娱自乐。队员也都是忙时务农,闲时演出。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后,内黄县文化部门协助马上乡梅花拳舞狮队对服装、道具、节目编排等方面重新进行了包装。将南、北方舞狮动作有机结合,并且融入武术、杂技等表演因素,从而增加了节目的惊险性、刺激性和观赏性。演出区域由以前的方圆数十公里扩展到现在的大江南北。北京、石家庄、广东、深圳、郑州等地的大型演出均有他们的精彩身影。经过创意包装,马上乡梅花拳舞狮队的经济效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演出场次由2006年的不足50场发展到了2009年的340场;报酬由原来的每场二、三百元增加到3100多元,年收入由2006年的14000元增长到2009年的12000元,五年时间增长幅度达到了将近10倍;由一个业余文艺团体发展到常年演出的名牌专业团队。2008年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专门对马上乡梅花拳舞狮队进行了宣传报道,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对其精湛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文化创意裂变效益,力拓文化创意新空间


  “创意具有裂变效益,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和机遇”。近年来,内黄县强力推动了工业强县战略,利用独特的地理交通优势,开工建设了县域工业集聚区和中原瓷都,正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在此期间,“文化名县、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文化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第二、第三产业效益明显增强;二是通过文化创意包装,内黄农民画、落腔、舞狮等一大批具有内黄特色的项目,自身附加价得到大幅度增加,三是内黄县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由此进一步得到提升。


  内黄县在今后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实施过程中,一是求经问计,理清发展思路。要在以往请专家研讨、规划评审的基础上,邀请国家级知名专家来内举行文化创意专题讲座,对内黄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战略研究,找准发展路径,确立发展方向。二是高起点站位,明晰发展方向。要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单位,高标准、高水平、超前性做规划,力争规划在较长时间不过时。三是政府主导,实施重点突破。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的经营运作机制,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65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

原文地址: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作者:武陵君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神秘的一隅,即易术、相术、占星术、风水堪舆术、占梦术、扶乩术、九宫术等林林总总的“奇门术数”中,数字均起到关键性的指示

传统文化的消亡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传统节日消亡还是发展

从文革到现代建设,人们有意无意地毁掉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时建筑和一些传统文化传承,一些传统的文化现今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大量的80后、90后盲目的崇拜西方文化,有学者就此愤慨地评论道“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急于践踏

国学传统文化:中秋节和吃月饼的来历图

国学传统文化:中秋节和吃月饼的来历(图)中秋节起源于帝王祭月;月饼的命名和吃月饼起源于朱元璋。----- 诸葛长青马上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今天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节日了。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

声明:《内黄县招标采购网 依托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内黄县文化创意》为网友拒絕平庸的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