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和平发展 “9.8”投洽会展现两岸和平发展新格局



 张娟娟    特约记者  王伯伟/福建报道

  9月8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9.8”投洽会)在福建厦门隆重召开。期间举行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上,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发表题为《促进两岸交流大发展,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演讲,宣布大陆惠台新举措,使“9.8”投洽会再度成为中央对台政策宣示的重要平台。

  相向而行,两岸互释善意

  此次王毅演讲包括五方面内容,其中在述及第一方面“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时,宣布了大陆方面为便利两岸同胞交往采取的五项新的政策措施。各主流媒体,包括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就此进行了报道。

  而实际上,这五项措施只包含在王毅演讲的第一大点里,可称“小五条”;王毅演讲的其他四大方面包括:

  ——积极推动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王毅强调,尽快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是推进两岸交往的当务之急。他分别就两岸空中直航、海上直航、直接通邮三方面提出了“三通”的具体目标。

  ——大力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领域、提高层次。王毅强调,海峡两岸经济同为中华民族经济。“我们将切实执行‘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继续鼓励台商到大陆投资,帮助和支持台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王毅还说,只要台湾方面有需要,“我们愿推动大陆企业参与台湾岛内经济建设项目。我们愿意看到两岸企业在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携手合作。”

  ——切实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王毅说,为加强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我们愿与台湾方面就建立两岸银行业、证券业监管合作机制,尽快展开协商。继续鼓励和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资本市场上市,推动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为台湾地区的银行和券商到大陆设立经营机构逐步创造条件。”

  ——探索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王毅说,两岸经济交往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需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推进两岸经济关系的规范化和稳定化。“我们愿积极为此创造条件,逐渐构筑起长期稳定的、具有两岸特色的互利双赢总体框架。”

  王毅演讲引起热切反应。出席论坛的国民党中常委、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副负责人曾永权当即表示,这五条对于台海关系,真是大大地利好。翌日,台北股市大涨351.41点。

  两岸官方与经济界的互释善意和密集互动,看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主持人龙永图眼里,感触自然更深一层。他说,主持前两届海西论坛时,大家的心情还比较沉重。从今年3月起,听到的是一片信心之声、乐观之声。

  这是大实话。就在一年前的第二届海西论坛上,与会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提出:“闽台合作应该提供一个试点,让台湾能够享受与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类似的一个优惠机会。着眼未来,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然而如此真知灼见,当时传到岛内,只引来当政者“矮化”、“卖台”之类的聒噪。在今年的“9.8”投洽会上,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不仅谈了如何借鉴CEPA经验,让台湾同胞享受更优惠的待遇、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更深一层就两岸产业合作、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两岸经贸合作制度性安排提出了三点建议。两天后,针对岛内疑议,业已出任海基会董事长的江丙坤回应,不论是CECA(马英九提出的“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还是CEPA(大陆提出的“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关键不在名称而在互惠。台湾经济要改善,两岸关系正常化是关键的一步。唯此,才能避免台湾被边缘化,创造两岸经贸双赢。

对于过去半年来,两岸双方都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两岸关系逐渐步入和平发展轨道的新局面,王毅用了一个传神的词:“相向而行”。凡是学过算术的人都知道,相向而行的结果,就是加速达到共同的目标。对此,王毅热切地呼吁:“当前,两岸交流合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愿与台湾各界人士一道,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从中华民族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出发,不失时机地开展两岸同胞大交流,推动两岸经贸大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

 两岸和平发展 “9.8”投洽会展现两岸和平发展新格局
  两岸携手,共御金融风险

  今年的“9.8”投洽会,不仅台湾客人来得多——共有4200多位台湾客商、95个台湾工商团体与会,居境外客商数首位;层级高——好些县市都是由“长”字号人物挂帅,成建制组团而来,而且还有个特点——逮住机会就必谈陆客登台、陆资入岛的事,并且毫不掩饰其心情的急迫。

  对于这种急切的情绪,台湾国政基金会财政金融组召集人林建甫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民进党执政8年,台湾经济积弱已久,全力拼经济是新执政团队的首要目标,引进陆客来台、陆资入岛更是重中之重。这位经济专家还道出了他更深一层的忧虑。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美国次贷风暴引致的全球景气衰退愈演愈烈,台湾作为海岛型的“浅碟经济”,不但无法自绝于外,未来经济形势还可能进一步走弱。这个时候引进陆资,对经济趋于疲弱的台湾而言,不啻是一股强心针。

  此时此刻,不仅台湾发展经济需要大陆,大陆经济发展同样需要台湾。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出口导向和引资激励政策,形成了发达国家研发、周边经济体提供代工、利用大陆低成本优势加工组装、最终产品外销欧美市场的国际生产体系。但也带来了外汇供给超阶段‘早熟’、贸易利益上的南北矛盾和南南冲突、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失衡加剧等问题,我们必须调整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为内需立国。”

  张燕生认为,此中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而在这方面,两岸三地有着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大陆有人力资源优势,香港有国际金融优势,台湾有研发创新、服务专才的优势,三者携手,就能大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竞争力。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正使两岸合作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机遇期。

  面对“机遇期”,该有怎样的动作?台湾航运业巨头长荣集团的首席副总裁林省三给大家算了笔帐,一艘万吨级集装箱船,由上海到高雄,不能直航非得绕经日本石垣岛,要多走146海里,需要多烧14吨燃油,还得在石垣岛缴纳5000美元的结关费用,船期延误了0.6天,需要多付租金6000美元,一趟航运,多花2万多美元成本。这样子跑船,还能有效益?账算得如此明白,林省三的结论自然也斩钉截铁:“改进之道只有一条,就是截弯取直!”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依靠自身的实力和智慧,安然战胜了惊涛骇浪。那次可以叫“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如今,我们似乎又面临着一次更为猛烈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参加“9.8”的两岸各界,纷纷表达出这样一种期许:兄弟携手,和衷共济,以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共同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

  两岸双赢,海西先行先试

  此次“9.8”投洽会,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派出国民党中常委曾永权与会。曾永权在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上讲了五条,其中两条专谈福建。他提出,两岸共创双赢如从台闽合作做起,一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建议把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两岸共同市场的“试点”。

在大陆方面,围绕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迄今已有52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推出具体政策举措。两岸合作、海西先行,已经凝集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2007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将这一经济区界定为福建全省,并涵盖广东的潮汕、梅州、揭阳,浙江的温州,江西的赣州等周边省份部分地区。

  不过,由于“海峡西岸”作为经济区的概念迄今尚未提升到国家层面,《海西建设纲要》也非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所以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难免还会遭遇各种问题。实际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提法本身,就是对以行政区划束缚经济发展的现行体制的挑战。连续三年主持海西论坛的龙永图在评价本届论坛时,归纳出两个亮点:一是王毅主任亲临论坛宣示中央对台新政策;二是海峡西岸的一些重要省区,如广东潮汕、浙江温州、江西省的相关领导都来参加论坛。他认为,前者意味着“上面认可”,后者意味着“周边认同”。龙永图还说,依照行政区划,潮汕和温州都很难在本省排上重要位置。从省份经济到区域经济,这是个大突破。

  确实,福建过去之所以作用渐趋式微,亏就吃在体量小。1994年中共十四大,曾经把闽东南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并列为四个国家级开放区域,可是由于体量能力实难与“大个子”匹敌,闽东南很快被甩到后排。然而海西的概念把眼界从福建扩大到浙南、粤东、江西,实力便大不同了,再将海峡东岸和西岸联在一起考虑,海峡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就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一样都在4万亿元上下。对于海西的明天,龙永图认为,下一步福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依靠市场力量,打破旧有行政区划及发展模式的束缚,尝试同周边省市进行一些制度性的安排,达成一些框架性的协议。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制化,也就为将来同台湾方面建立两岸经济区也好,两岸共同市场也好,在制度安排方面打下一个基础。

  解放思想,是记者在“9.8”投洽会期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9月8日上午,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正式开工,它叠加了国内现行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各类优惠政策,开放程度最高。它在福建省内是第一个,在全国则排第七。当地人喜形于色:“这回可真的离自由港只差一步了。”

  此话怎讲?原来,早在1984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厦门,在听取了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关于建设厦门“自由港”设想的汇报后,留下了“厦门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的指示。但可以实行自由港的哪些政策?人们对此并不了然。后来随着项南离任,“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更多地只是作为一句口号流传下来。没有政策等上面,给了政策不会用,此种心态已成困扰福建多年的梦魇。对此,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当着福建省领导的面直谏:“将士用命,主动作为。”他解释道,福建的发展,不能被动等待,而要主动出击。特别在当前这种机遇到来的时刻,更要主动作为。福建省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向中央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也要考虑“自我松绑”的问题。

  国家高科技战略研究组组长马俊如、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等专家还指陈,海西先行先试,首先得敢行敢试,尤其要把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放在体制机制的设计和创新上。福建当前有许多事,如厦门发展缺空间,漳州发展缺项目,泉州走品牌带动面临种种困境,实际都反应出闽南区域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根子在体制不顺。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深化改革必然要触及制度层面,而不能老是靠零零星星、修修补补来对付。

  金厦提携,打造“台海经济圈”或“双子星城”

  王毅在海西论坛上谈及厦门时,用了诗一般的语言:“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城市,有着风光秀丽的滨海大道、渔帆点点的祥宁海湾。但曾几何时,这里曾经是两岸军事对峙的前沿……厦门这座名城,历经沧桑巨变,见证了两岸关系从对峙到缓和、从隔绝到交流的不平凡历程。”

  “9.8”投洽会开馆后,这位台办主任在第一时间参观了台湾馆。置身台湾同胞的盈盈笑脸中,王毅说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两岸一家亲。他告诉大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能否实现,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两岸民众的共同参与、实践和创造。他建议,可以由福建牵头,把福建办成一个两岸大交流的先行平台,而厦门可以成为这一平台的前沿。

  对于福建如何“先行”、厦门如何“前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新力提出一个构想。他认为,当前两岸间的法律制度、教育体系、科研体制、技术标准、融资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不适应合作交流的需要。建议两岸“共同打造台海经济圈”,内分种子区、核心区、辐射区,最高级的是融合区。厦门与金门是融合区的首选地。

  相映成趣的是,台湾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金厦)海上双子星城”构想。刘国深教授对此解析道,两岸经济的差异,曾经阻碍了两岸人民的融合,如今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岸人民融合有了初步的经济基础。但是,目前的两岸关系缓和局面的基础并不牢固。只有两岸完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上形成完全互相依赖的结构,两岸密不可分的局面才能稳固下来。让福建和厦门先行先试,是降低两岸磨合期风险的最佳选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6708.html

更多阅读

2012-9-8移植景天科观音莲~~连载 景天科观音莲价格

2012-9-8移植的莲花,以前家里有的,现在买了江园的泥炭土和珍珠岩,1:1左右的配比,移植。等待他们的生长,感觉珍珠岩不太满意,轻而不粘性,和泥炭土配制,本身泥炭土蓬松的,加上珍珠岩后感觉更松了,说不定风大点能把他们连根拔起~~木木,问问1:1的

陕西富平柿饼品牌 陕西品牌亮相渝洽会

     在第十六届渝洽会上,陕西以品牌企业为主角,主打环保牌,以此为平台,使陕西企业走出去。  在陕西馆入口处,展馆特地空运并现场烹调的衡山羊肉可供大家品尝,现场炖羊肉香气四溢,来光顾的客商一拨接着一拨。  5月16日上午10时,第

2016西洽会 西洽会 变中求实

     纵观2013年第十七届西洽会,一个“变”字贯穿其中:厉行节俭的会风之变、重实干避空谈的作风之变,如此多的变化,会对今年的西洽会招商引资有何效应?又将催生出什么样的新思路?  和往年一年,4月5日上午9点半,在激昂的主题乐曲声中,

西安分团:279个项目扮靓西洽会

     本届西洽会筛选了总投资达3770.55亿元人民币的279个项目,吸引了至少1680名客商。在看得见的数字背后,是看不见的陕西经济发展步伐。  西洽会的发展,伴随着西部经济的繁荣一起前进。  作为西洽会的东道主,西安市占得先机。

声明:《两岸和平发展 “9.8”投洽会展现两岸和平发展新格局》为网友哥贱到你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