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网:互动全球校园---访同学网首席运营官 朱华明



    文/Maggie Yu

  

  网络创意

  同学网(Tongxue.com)的前身是花名册(FaceRen.com),网站于2006年5月诞生于哈佛大学。同年11月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留学生社区。2007年3月,两位留美博士生郭磊、朱明华把网站带入中国市场,同年11月网站完成与教育部旗下赛尔网络的战略合作,并与08年3月正式推出同学网,以“同学,一生的朋友”作为宗旨,力图网络全球所有华人。

  朱华明,同学网首席运营官。网站首页上就可以看到他的头像,朱华明,男,17870人看过我的空间,上传了12张照片,写了58篇日志。摆在记者面前还有一份他更详细的经历:16岁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系,后留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06年12月进入同学网团队;07年3月起休学回国负责同学网的运营。

  四月,雨后的五道口,我再次见到了这位84年出生的留美博士生朱华明,他依然带着年轻创业人应有的热情与魄力,笑容可掬,亦不失亲和力。也许是年龄相仿的缘故,整个采访过程更像是一次朋友间的聊天,丝毫没有任何距离感。他有着英俊亦微露稚气的脸庞,比起同龄人或许有更多的经历与理想,朱明华幽默而又睿智地讲述着同学网的故事。

  从FACEREN到同学网,专注于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同学网是一个集校友录,即时通信,虚拟社区,Blog,相册等高效互动功能于一体;还有强强联手打造的视频,一听音乐,shutter即时通讯平台,让线上线下的交流和共享成为一种时尚和享受,分享着彼此间的各种信息,互通有无。

  最初,同学网创始人之一郭磊在美国哈佛读书的时候看到美国有一个非常流行的社交网站叫FACEBOOK,他突然觉得如果把一个海内外的大学生都放在一个社交网站上去联系、互通有无,让一些优秀的人更加优秀,快乐的人更加快乐,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在阳光和煦的波士顿查尔斯河畔,同学网就这样开始了。

  与朱华明聊天的话题从SNS开始。他认为SNS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互联网项目。当你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对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群体与组织行为互动,以及这些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的认识都会提高很多。特别是如果又跨越了一个文化背景,从中国大陆到海外,你会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所以SNS终究是与人的事业。当年,正是因为几个年轻留学生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并且它在美国已经被认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也会被全世界大众的人群所接受。

  “同学网”一开始并不是叫做“同学”这个名字,原名是FACEREN,为什么要改换FACEREN这个域名,和同学网以后发展的战略方向有什么关系?朱华明回答到:“其实是这样的,我们刚回国的时候叫FACEREN,但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人,比如一些朋友,我要告诉他我们网站叫FACEREN。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拼一下,我只好就从F-A-C-E-R-E-N开始拼。其实很简单,就是FACEREN不太利于传播,我们的中文名叫‘花名册’这两者之间的联想性也比较弱,后来我们团队就花了一些心思,把‘同学’这个域名买下来。”

  “域名本身就代表了一个网站的本土化程度。第一点就是便于传播,我们希望很多人记住我们。另外,我们觉得‘同学’本身,这个名字就有太多的内涵,一个人从小到大你会有很多的系。比如说当时在你小学、中学、大学的时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阶段,你更容易结识一些无利益冲突的人生真正的朋友。同学网现在的理念就是:‘同学,一生的朋友!’也就是我们希望你们真正珍惜大学时光,好好去社交,好好去发展友谊,认识一些基于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的一些朋友。当然,我们希望同学网能记录和陪伴80后和90后这几代人的成长。”

  朱明华接着说到:“同学网在战略上也是这样考虑的。我们专注做大学生社区,我们还是希望把全球华人大学生连接在一起,然后来依据同学关系紧密相连。很重要的就是有些人会不会说,‘同学’是不是限定了你们不会像FACEBOOK有那么宏大的理想?我想也不完全是,因为就是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老太龙钟的老年人,他们都是有同学的,有过教育背景的人都会有同学,其实我们这个名字是给了自己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竞争刺激成长,团队和创新是关键

 同学网:互动全球校园---访同学网首席运营官 朱华明

  目前国内的SNS竞争非常激烈,仅是在做高校SNS社区网的就有很多家,“同学网”优势又在哪里呢?朱华明认为:“做什么样的事情就要有什么样的人来做。比如你做一个大学生社交网站,如果你是一群很职业化的团队特别是管理层来做这些事情的话,这本身来说,你在用户需求上,把握别人心理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不论是做出来的产品还是营销策划都是高高在上的,脱离你的目标群体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团队非常年轻,大部分都是刚从大学生中离开的或者是从大学生中休学的,这些人相对的来说,比较贴近我们的用户。”

  “一个年轻化创业团队好处就是学习性和创新性都比较强,结合本身的内在优势,是在红海中厮杀的关键。首先我们对于美国的技术创新有着最敏锐的感知,我们在国内第一个尝试开放平台,比如说去年我们在产品上就做过一些尝试,并且我们之间还有跟赛尔网络也就是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电话这样一个产品也有着深度合作。其次,在学习本土互联网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年轻人与美国年轻人的网络交互行为是有一定差别的,所以要完全或强制化的实现web2.0未必走的通。这一年多的尝试,让我们对SNS和同学网的前景更有信心。”

  “第二点是我们有很好的基础,我们从海外留学生以及国内的名牌高校开始。我们在初期的时候就通过一系列线下聚会形成很高的人气,从而产生大量的互动。也就是说盖一栋房子,打三层基石和打一层基石是不一样的,你底下是土和底下是花岗岩这都是不一样的事情。还没有穿好盔甲就兴致勃勃在战场上的四处乱窜,这本来就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

  他又说:“就新兴的SNS社区来说,我们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校园渠道,就是‘同学花花会’。这个团队跟我们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很多人尝试过校园渠道,都失败了。根本上来说,是没有价值认同感,我们这个渠道都是有着创业精神的一些大学生,在一年里,组织了很多大型活动,是久经考验的。简单的说,努力利用现在的年轻化创业团队给中国的大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可能他们只占网民的10%,给这些10%的网民创造出120%的价值,这是我们所想的,这也会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对于同学网的竞争对手来说,朱华明讲到:“其实我很清楚,就现在大学生市场的话有两个一个叫‘校内网’一个叫‘占座网’。我们觉得他们做的不错,我也认识他们团队里的一些人,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我个人认为其实就是做SNS社区的话,我觉得团队管理层的价值观,年轻化和创新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很多人我觉得团队的管理层要深入到大学生里面去,我个人很多时候就依旧愿意回到清华住在学生宿舍,然后跟大学生们彻夜聊天。当然,去年我去过60多所中国大学做演讲,这本身也让我跟大学生们有了更多的互动,我希望自己真实的面对他们,面对他们的问题,以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些人解决问题。”

  “很多人不理解,QQZONE,51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或者说90后的脑残体。我觉得很多像我,我们父辈这些人,他们觉得这都是脑神经抽筋的一种行为。但实际情况是80后,90后们玩的很开心,并且依此建立了自己的族群文化,而这种文化让他们选择自己钟爱的社区。所以说,如果负责产品的经理们,做营销的这些专家们,本身对一些潜在用户的需求很不屑一顾很不认同的话,那么你做出来的事情无论你怎么创新,怎么学习,怎么COPY,还是不够亲和的。一个貌似本土的团队在做一件很缥缈的事情,如履薄冰啊。”

  “我们之前也走过一些弯路,也做过一些很傻的事情。其实挖掘社区用户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情感价值和利益价值会让用户产生依赖感,从而聚合成粘性,团队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SNS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也是一个前沿。我们认为现在中国并没有一个成功的SNS网站。SNS应该是年轻人们的事业,虽然有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但是我认为我们这一代才是真正开始自主创新,开始出现大家的时代。我们希望SNS成为很多年轻人好好去钻研好好去学习的事,有创新意义的事。SNS终究应该是年轻人的信仰。”

  SNS盈利模式,雾里看花?

  大家可能知道现在WEB2.0的盈利模式还不是很清晰,大多数SNS社区网还是靠传统的一些广告赚钱,那么“同学网”的盈利模式又是怎样的呢?“SNS社区的优势是完全真实的用户信息,从而可以产生更精确的分众效应。”朱华明接着说到,“当然前提是要控制好隐私,然后不论是精准营销,体验互动营销,品牌群组,或者公关品牌植入都是很有意思的。可以从产品主线上思考,从个体,群组,网站是三条不同的主线,多种层次的交叉会让品牌价值得到深入的提升。”

  “虽然我们现在刚刚开始一些尝试,但是以前我们主动思考过很多。对于同学品牌来说,我们有很特别的一些优势。比如留学,教育,招聘行业,中国市场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造成了我们网站的附加价值。我们以前有过很多跟其他合作伙伴一起互动营销的经验,并且很多不止于线上的互动。在社区营销方面有我们独特的地方,做了这些准备后,我们希望同学网今年暑假实现部分盈利。”

  翻开统计数字,大学生数量已经接近3000万,而校园市场也成为各大品牌征程掠地的一片红海。而对于“同学网”的崛起,业内人士有着这样的认为:同学网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把握是很重要的因素,这与其创始人都是80后有直接的关系。首先,对于SNS社区而言,信息的对称极为重要,网站如果只是单纯的提供无穷尽的花哨的图片文字和功能,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终将会被大学生这个富于感性和敢于尝鲜的群体所抛弃。注重社区的内涵,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多维的交织融合,这才是校园社区的出路。其次,更开放的人与人的交流也是大学生渴求的重点,每个年轻人都希望飞出自己的生活圈,去到更广阔的世界中畅游。而中国的SNS社区对于他们而言正是起到了这个作用,结识更多海内外的华人学子,不论是同质性的还是异质性的,维持现在的紧密朋友,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感情依赖的异性朋友,找寻失散多年的旧时同学。这样说来,同学网这样一个有着核心价值观,独特的开放性文化,和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的SNS社区应该会大有可为。

  朱华明休过学,在他的学业与创业之路上他做出了的自己选择,但是并不建议大学生去效仿。在他眼中:“在大学里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选择好将来的战场;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学习性和创新性;乐于与人交往,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这些显得尤为重要。他说:“其实,创业过程中有很多诱惑,也有很多绝望,如何专注的坚持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多互联网前辈们教导我们的。每一次挫折其实都留给我们更强大的机会,高潮的时候专注的拼搏,低潮的时候冷静的思索,我希望更多的大学生真正有创业精神,而不是突然的选择创业实践。当然,每个人可能只会有一次18岁,一次24岁,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你着迷,让你钻研,这本身也是一件满值得自豪的事情。一次青春,为自己的梦想折腾一次也蛮值得的。”

  看过网站的宣传片,记者才发现同学网不但有着开放性,真实性,个性化的衣装,而骨子里更融合了一种韧性,一种深刻,还有一点坚强的精神。让文化传递更加流畅,让网络记忆伴随青春,让网络互动接近真实,这是他们的追求。希望这么一个理想化的团队和事业能够有更美好的明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6710.html

更多阅读

剖析《纽约时报之中国的垃圾焚化炉:危害全球的隐患》

最近网友上汤菠菜在微博上转载了《纽约时报》2009年刊登的《中国的垃圾焚化炉:危害全球的隐患》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174e850100sb0c.html#vote,由于没有看到原文,如果翻译还比较准确的话,那么其中几个观点与事实完全

酷达网年前运营计划。_KoXDA 运营计划书

一、关于新站酷达网近期运营计划的简单几点概要:1、取消门户,全部指向论坛。(或者完善门户界面)2、论坛页面设计、美工。BBS页头图片的设计以及LOGO。3、尽快从酷卓将重要贴子迁移,并把原下载地址改为新论坛帖子地址。4、增加论坛活动

朱晓明:“俯下身来”寻找中国出路

   在《金融时报》去年发布的全球商学院EMBA项目全球100强榜单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跃居第11位。排名能说明了一切。  但对于院长朱晓明来说,意义更显重大。2006年,前中欧商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张国华突然离世,彼时正担任着上海市人

后危机时代:全球60%首席财务官谋变

马可佳 “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强大财务能力的重要性得到空前凸现。”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全球财务管理负责人Carl Nordman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个全新的经济环境已经崛起,首席财务官(CFO)已经承担起价值整合者的角色,

声明:《同学网:互动全球校园---访同学网首席运营官 朱华明》为网友苏陌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