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员工就业状况出现反向发展是美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的反映,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发展趋势,新兴经济体也在朝此方向发展
□杨景厚/文
对于许多美国家庭来说,尽管两口子同吃同住,但似乎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体过日子。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调查,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4月之间,有30万妇女就业,同期却有近70万男性员工失业。针对这种极端反差的情况,有人指出,经济不景气是男子汉的事,与妇女无关。 性别经济 美国确实存在性别经济。制造业和建筑业员工多为男性,前者占70%以上,后者占88%。这两个部门俗称“男性经济”。制造业长期以来处于低迷状态,并且已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低工资国家。自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建筑业市场则一直萧条不振。 服务业则一向被称为“女性经济”,正在继续扩张中的教育与医疗保健部门,女性员工占77%,政府部门占57%。BLS的调查反映,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4月,美国男性就业率由72.9%下降到72.2%,女性就业率由58.1%上升到58.3%。自2007年11月以来,男性员工失业率比女性一倍。 今年以来,制造业愈加疲软,产出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但美国整体经济并未出现负增长,除了由于美元贬值出口明显增长外(今年头两个季度分别增长5.1%和9.2%),更重要的是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分别增长3.1%和3.5%。2008年第一季度消费者用于购买商品的费用下降2.6%,而用于服务业的支出上升3.4%。2007年12月,美国员工人数达到顶峰。到2008年4月,服务业员工增加9.8万,但制造业员工却下降35.8万。 女性就业优势上升 男女员工就业状况出现反向发展是美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的反映,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发展趋势,新兴经济体也在朝此方向发展。现在服务业占美国GDP的79%,英国74%,法国77%,日本73%,德国70%。有分析家认为,服务业的发展为女性而不是男性提供就业机会。而男性员工,按照华盛顿社会技术咨询公司未来学家安地·希恩斯的分析,更适合在“等级森严、依靠行政指令与利用权势开展工作的部门施展其特长”。但是这些特点对于信息化的知识经济社会来说是愈来愈不适应了。 女性就业的优势还来自于近年来美国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女生大于男生。必须强调,电脑普及应用消弭了男女工作能力差距,甚至残疾人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此外男性对工作更挑剔,正如哈佛大学劳工历史学家克劳迪亚·高尔汀所说,“让一位每小时收入20~30美元的男性工会工作者改行去当沃尔玛的‘门迎’(greeter),这对他不啻是毁灭性的打击”。 女员工仍处弱势 尽管女性在就业机会上占有优势,但仍然难以摆脱弱势地位。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员工收入性别差距逐渐缩小,但近几年又开始拉大。相对而言,服务业中的专业性工作更为明显。1995年女性白领收入相当于男性的75.7%,到2005年降至74.7%。2007年美国年薪超过10万美元的员工,3/4以上是男性。从2007年第一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男性员工周薪提高4.6%,而女性只有3.1%。 还必须看到大多数女性从事的服务业是低技能工作,如家庭保健员、商店售货员、儿童保育员等。她们不仅低薪,而且无增薪的机会,也没有补贴。 但在美国总统预选中,竞选人和他们的经济顾问对于选民提出的失业和员工性别收入差距等问题都是闪烁其词,言不及义,或者乱开药方,如要部分恢复制造业。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