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化工+大国企”的发展模式将许北部湾怎样的一个未来?
文|本刊见习记者 鲁菲
贴着“房地产泡沫”和“烂尾楼”印记,寂寂走过十几年的广西北部湾,再次迎来了它新的发展机遇。 1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从国家战略层面,将北部湾定位为“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有人甚至将其列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3月下旬,《中国企业家》记者来到北部湾,通过对经济区4个主要城市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的走访,真实感受到了北部湾新一轮开发的热潮。 在当年位于泡沫中心的北海市,尽管地方官员们极力避讳谈及与房地产繁荣有关的话题,但是毫无疑问,房地产的强劲增长是这一轮北部湾经济复苏的一个标志和缩影。 “北海的房地产从去年就开始热了。以前房子卖不出去,去年以来,每个月都能涨到100块钱,涨幅经常排到全国第一、第二名。”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跃铮向《中国企业家》介绍说。 “上一次的房地产泡沫,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在呐喊中前进,肯定是要往下摔落的。而这一次,不是一个北海在起步,是整个北部湾和广西在起步,国民经济整体在突飞猛进。”杨跃铮认为,“这次房价涨得再快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了。” 模式:“重化工+大国企” 从北部湾经济区的概念提出到现在,不过区区两年时间——就现代工业基础而言,北部湾还是一块“处女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北部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 目前的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差,现代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要想快速达到这个目标,捷径就是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一位不愿具名的广西当地官员说。 在防城港码头,记者看到,在此中转的铁矿石、煤、硫磺堆满了港口。新建的20万吨级码头延伸到海港中央。坐落于港口另一侧的中华电力投资的电厂已经于2007年9月并网发电。据防城港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祖广介绍,防城港市将建设成为面向东盟乃至更大区域的钢铁工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能源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旅游胜地。 钦州港,这个曾经被当地人称为“黑孩子”的港口,到2007年底,吞吐量仅有500万吨。北部湾开发渐趋升温后,这个昔日沉寂的港口旁新建了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夕阳下,一个个巨大的白色储油罐整齐地排列在海岸线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储油罐不远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投资的钦州电厂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二期工程即将开建。沿着海岸线转过一道弯,还可以看到由印尼金光集团投资的林浆纸厂工地上钢筋林立,建了一半的厂房裸露在一片看起来刚刚平整不久的黄沙地上。 2007年,钦州市工业产值仅130亿元,税收23.5亿元,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全部建成后产值可达400亿元,对钦州的税收贡献达到30亿元。中石油一个项目,其产值就将超过钦州市全年工业产值的3倍。 “我们主要利用港口、土地和淡水充足的优势,以临海大工业为主攻方向,把钦州建设成为现代的重化工业基地。”钦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文远向《中国企业家》介绍说。 在以旅游城市闻名的北海,也可以嗅到大工业的味道,虽然目前还很淡。3月27日,记者乘车从北海市中心出发,驶出20多公里后,进入到北海工业园区,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只有恒基伟业一家公司孤零零地立在雨中。继续前行大约5公里,进入合浦工业园区,雨雾中隐约可见中粮广西生物质能源公司的白色厂房。环望四周,再没有工厂与它相伴。北海市规划集中发展重化工业的铁山港,已经签约的火电厂、中石化800万吨炼油和林浆纸项目还没有开工建设。 “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的产业链很长,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防城港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祖广说。以防城港的武钢、柳钢1000万吨钢铁项目为例,该项目投资625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钢918万吨,项目建成后实现产值将近490亿元,税收约70亿元,“仅这个钢铁厂的配套项目就有51个,其产值超过100亿元。” 引人注目的重化工项目背后大多是大型国企的身影。在几个城市的走访中,《中国企业家》发现,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开放程度低,引进大型国有企业带动社会投资也是几个北部湾城市的共同做法。目前已经有中石油、中石化、武钢、中国电子、中粮等数家大型中央企业进驻广西北部湾。中国五矿集团也在积极洽谈在北部湾建立工业园区。 “重化工+大国企”的发展模式成为这一轮北部湾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国有大型企业进来以后,2007年北部湾四个市的经济总量都是成倍增长。因为原来这里是块处女地,外资、民资不愿往经济不活跃的地方走;现在经济活跃了,外资也乐意来了。”杨跃铮介绍。据他讲,日本几个搞电子的企业也经常来广西调研。 “我们公司投产后,不仅带动农民增收3亿多元,产生的废料还可以做肥料等。前不久,有广西建邦农业股份公司、广西立源新资源开发公司、德江贸易公司、伍鸣酵母饲料厂等企业主动找我们合作,准备利用我们厂产生的废料作蛋白饲料、填充剂,同时把肥料出口到台湾。”中粮广西生物质能源公司负责人向《中国企业家》介绍,“我们厂投产的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不仅是重化工业,只要有龙头项目,其他产业也可以带动起来,如旅游和餐饮业。”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黎鹏称它为“集聚效应”。 同质化竞争与“大跃进” “北部湾开发与上一轮发展不同的是规划先行。”黎鹏认为。 据介绍,北部湾的规划和国家“十五”计划做的方法不大一样。它首先划定了三大功能区:城市类、农村类和生态类。城市类仅占整个4.25万平方公里规划区域的9%,农村占59%,生态类占30%多,生态里面又分了7类,有旅游的、休闲的、禁止开发的。“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在生态类区域的基本不允许布局重化工。”杨跃铮强调说。 根据规划,划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四个主要城市中,南宁应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钦州港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能源、磷化工、林浆纸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防城港企沙工业区,主要发展钢铁、重型机械、能源、粮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北海铁山港工业区,主要发展能源、化工、林浆纸、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海洋产业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不过,在采访中,《中国企业家》发现,规划虽好,但落实是一个问题。“在自治区层面成立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主要是想起到更好的协调作用。但是,各市的北部湾管理办公室(简称湾办)都设在发改委,湾办主任由副市长兼任,这样对区域经济的统筹管理又回到了市级政府层面。所以,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起不到调控作用。”杨跃铮向《中国企业家》表示。“调控能力主要指行政调控能力,没有处罚权,没有资金权,没有项目权,没有决策权,这几个权力都没有,怎么会有协调能力呢?” 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的“弱势”,再加上规划中钦、防、北三个城市都可以上重化工业项目,导致各地在招商中互相竞争。“目前,管委会调控不了各市的发展,几个城市为了追求发展速度,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倾向已经显现,北部湾的环境问题和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留下的后遗症将不可估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位官员对此深表担忧。 记者在北部湾采访时也可以感到,各地发展重化工业的热情高涨。“地方官员会上会下也在讲,北部湾的环境容量大,适合发展重化工业。”他们所指的环境容量就是北部湾这一片蔚蓝的海洋。 “似乎又回到了‘大跃进’时代。”当地人这么说。 “钦州已经建了一个林浆纸厂,北海又要建一个。广西境内的速生林6年才能长成一批,就算全部砍伐下来也只能供2家造纸厂使用,何况这些速生林并不是在同一年长成。如果原材料供应不上,就会出现两个城市互相争夺资源的现象。”钦州某相关人士说,“北海不好好发展自己的旅游业,建什么造纸厂?” 对于这样的说法,北海人反驳:“许多人都说,北海不好好发展旅游业,上那么多重化工业干什么?很多专家也这么认为。每次我们的重化工业项目送到专家那里评审,专家就不太愿意让我们上,害怕污染环境。铁山港离北海市区和钦州到防城港的距离差不多;再说,我们不上重化工项目上什么呢?旅游业目前对北海市的贡献很小,钱都让旅行社和一些小酒店赚去了,发展高科技产业又需要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也收不到多少税。现在北海很穷,靠什么发展?” 污染隐忧 从世界范围看,比较发达的国家,重化工业都布局在临海。北部湾选择发展重化工业并无特别之处。“但是临海布局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保问题。如果不重视环保,就有可能污染这片净海。所以我们从一开始规划,从上到下都一直在贯彻环保的概念。但是要做到像国外对环保的要求那么严格,我估计咱们国家的实力达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官员表示。 尽管各城市政府部门都表示在发展中要注视环保,但是“作为发展中地区,很难制定高标准治污标准”。在采访中,很多人向记者表示了这种观点。 在这里,记者私下听到最多的话是:“要发展就要付出代价”,同时也听到了对于“重化工”发展模式如此的抱怨:“我们在吃别人嚼过的甘蔗渣。” 还有人说:“如果我是领导,什么重化工项目都不上,别人都污染了,我们这片净海就值钱了。” 在北部湾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专家组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曾提出过把南宁博览会作为信息平台中心,利用这个信息平台往南延伸做一个展览带,把其他三个城市发展成为物流中心和高科技中心。他称这个发展模式为“BB(Bluesky、Bluewater)模式”。 “他们没有采纳我的意见,规划了很多重化工项目。”多次到北部湾考察后,张蕴岭看到,几个城市的发展热情很高,重化工业项目上得很快;而在高科技产业园里,却没有几个高科技企业入驻。广西拥有着1595公里的海岸线,除了北海较早发展旅游业以外,防城港和钦州几乎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在三娘湾,湛蓝的海水里跃动着世界上独有的、被称为“海上大熊猫”的白海豚。为此,钦州市4年前开始发展旅游业,游人乘坐汽艇到七八海里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四五只一群的白海豚,当地的渔民经营汽艇生意一个人一年可收入3万元,相当于全家人一年在海上捕鱼的收入。 但是,白海豚还能生存多久?很多人都在担心。据说,现有的工矿企业和海上运输所产生的铬、镉、油污和其他毒素,已经使北部湾的自然生态系统岌岌可危。在距离三娘湾2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钦州市政府引进的印尼金光纸业的建设工地。 “造纸是高污染行业,北部湾引进的2个林浆纸项目将给北部湾带来严重的污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写道,“是什么因素帮助并促使金光集团与地方政府签订了如此不合情理的合作协议?” 环保人士担忧,即使要求污水排放执行国家对造纸企业“最严格”的标准,仍会有相当数量的COD/BOD(化学耗氧量和生化耗氧量)、各种有机物及工业毒素排入海中。况且,目前向海洋排污的标准比向河流、湖泊的标准相对要低一些,更不会要求企业实现零排放。 潘文石称,北部湾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浅海生物系统的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如果不及时出台环保措施,“我们的子孙后代将看不到白海豚嬉戏的身影。” 专家指出,北部湾大部分为20米-50米的浅海,海流较弱,属于半封闭状态,水交换的速度滞缓,污染物不易扩散,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沿岸的排污数量,这片蔚蓝的海湾将很快成为“垃圾桶”。 即使不考虑环保问题,仅从经济层面看,由于重化工业是高耗能产业,对煤电油运的需求极为庞大,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资源和能源的全面紧张。此外,重化工业的发展模式会抑制服务业的发展,并带来就业困难。由于重化工业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解决不了多少就业,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有人曾经作过测算,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在轻工业阶段,大约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重化工业阶段,只能安排70万人就业。 有关专家指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将使北部湾走进一个“发展—环境污染—能源紧张—资金外逃—就业率低”的怪圈。 对比先期发展的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外资、民资”的发展模式,北部湾经济增长的后劲有多大,值得思考。 “现在看来,很多重化工业项目都已经上来了,北部湾的发展模式不可逆转,只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了。”张蕴岭对此有些无奈。他还表示了另一种担忧:“如果北部湾变成一个重化工污染地带,和东盟的合作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泛北部湾很可能变成一个重化工基地,一边在越南,一边在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