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电影 《百姓经济学——怎样用小钱赚大钱》 第三章 惊心动魄炒股票 



     1.股市有贼眼

证券交易大厅,人山人海,人们大都全神贯注于同一个目标:大屏幕上那红红绿绿、稍纵即逝的数字。可是,千万别忘了,这些人当中也许有个别人长第三只眼或第三只手,有的甚至可能在服务柜台内。如果证券公司的设施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就会给歹人实施罪恶提供方便。

案例一:苏某有10.4万股长虹股票,但当他到证券公司查询时却发现,他的这批股票已被7家券商冒名“盗卖”,损失8万多股。苏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在未破案之前,只好将8家券商告上法庭。不久,此案告破,经法院审理查明,系朱某和毛某两人在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福兴街证券营业部偷看到苏某的股东代号码,后又从营业部电视显示屏上获悉苏某买入10万股长虹股票已成交的信息,便决定以苏某为目标,伪造苏某的身份证及股东代码卡,先后到成都4家证券公司,在未受任何置疑的情况下,以苏某的假证件设立资金账户,将苏某的2.9万股长虹股卖出,骗得款项78.9万元。除此之外,该两名案犯还以同样的手法将俞某、全某的各类股票5500股骗卖,得款4.38万元;还骗卖曾某1万股“四川制药”股票,在提款时案发被捕。

案例二:王大妈在中国长城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有70多万元的股票。有天,她在股市认识一位男青年小王,挺谈得来。交往多了,小王不仅掌握了她的账号密码,还借帮助买人民币纪念册之机留下她身份证的复印件,制作假户口本、假死亡证明、假遗嘱公证书。然后,他拿着这些假证件到证券交易部营业处,声称他母亲王某去世,要求办证券继承。好在服务小姐心细,忽然想起两天前还看到那位老大妈,不大可能这么快就去世,便向领导汇报,并立即到大户室看一下,却发现王某正好端端地坐在那看大盘。

案例三:职业股民李某被众多新股民奉为“股票专家”,有些人还将自己股票买卖的操作权放心地交给这位“专家”操作。李某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些股民的交易户口资料,便利用证券公司管理疏松,开始盗取他人股票账户的资金。据查,李某先后在袁某账户上作案22次,盗得人民币3.8万元;在吴某账户上作案11次,盗得人民币7万元。

案例四:高某是某证券部大户管理员,利用工作之便,从计算机上调阅客户资料,发现许多客户用自己的出生日期为资金账户设置秘密。高某破译客户贺某的密码后,又伪造贺某的身份证和股东卡,到别的证券营业部以贺某的名字开户,回自己单位后闯入客户资料库,利用贺某的余额19万元买了一只股票,然后将股票划到另一个营业部卖出,到另一家银行将19万元人民币全部取出。

案例五:C某自称某投资公司法人代表,频繁出现在网上各聊天室和论坛,博得了众多网友的信任。1年后,他消失了2个月,重新出现时说:这2个月他在筹划某投资公司上市的事宜,已取得有关方面批准,并给许多网友发电子邮件说还有些内部职工股,上市后可增值10倍,想要的网友可通过他购买。很多网友相信此事,据统计汇款达300万元,从此再也不见了C某。有的网友急了,飞赴昆明,发现C某住的只是一间租来的民房,早已人去楼空。

案例六:有些股民为了节省交易手续费,竟形成“自发股市”。在这种股市里,更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某水电局职工陈某,来到体育场“自发股市”,声称有6手长虹股票要抛,一个叫“起子”的人想“吃下”,约定第二天成交。第二天,身携巨款的“起子”应约而来,被陈某的人带上出租车,在大街小巷七弯八拐,顿起疑心,连忙用手机叫几个“兄弟”跟上。果然,被带入一间出租屋时,陈某早在那等着,桌上放着两把匕首,好在叫“起子”的人及时赶到,反将陈某打得鼻青脸肿。不久,陈某又把目光转向一位颇有名气的“大姐大”张某,谎称有8000股长虹股票要出手,诱骗张某买入。成交之日,陈某雇杀手一起来到张家,连张某的丈夫都杀了,只因张家保姆突然冲出房屋疾声呼救,来不及抢劫现金和股票。

建议:多用电脑和手机在自己家里操盘。

2. 股市有“黑客”

赵某是某证券公司的电脑清算员。证监会明确规定:证券从业人员在任期内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赵某明知故犯。然而,尽管他有种种优势,还是失算,7800股兴业房产股票被套牢。这时,他刚好参加一个计算机安全产品的研讨会,会上有人介绍某股票价格异常波动是因为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被人偷改。这样,他便想利用自己的专长操纵股价,使自己的股票解套。

经过几次试验,他决定正式下手。这天下午1时整,证券公司营业大厅,股市准点开盘。这一时期,全国股市都处于低位盘整时期,交易十分清淡。可是,这天下午,兴业房产和莲花味精这两只股票开盘后走势十分怪异:刚一开盘,这两只股票迅速被拉升到涨停价位,成交量也急剧放大,在短短几分钟内成交达数百万股,然后很快回落到上午开盘价附近。

这一异常情况引起证券公司的注意,马上通过电脑检查成交记录,发现电脑系统遭“黑客”侵入,有5条数据记录被修改,造成该公司以涨停价大量买入兴业房产和莲花味精两只股票。后经全部抛售平仓,损失人民币300多万元。经公安机关一个多月的侦查,终于逮到赵某这位“黑客”。

3. 炒股莫乱“拜师”

一般来说,我们在生活中要谦逊些,多虚心向他人学心。在炒股上,很多人一方面很自信,另一方面又感觉底气不足,不惜血本拜师讨教。这样,五花八门教炒股的咨询机构应运而生。然而,上当受骗的消息不时传出。

案例一:张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一家炒股公司的广告,称该公司推荐的股票“零风险,高回报”。他与该公司联系,对方称推荐股票需收取1万元手续费。张先生汇钱后,对方推荐几只股票,但未见上涨。张先生质问对方,对方称要再付1万,才保证推荐的上涨。张先生又付1万,但他们推荐的股票依然未涨。不久,该公司一位自称“雷钱”的男子给张先生打电话,称可推荐“专家”代理炒股票帮张先生翻本。张先生信以为真,联系“专家”,对方要求先支付2万押金。张先生汇押金后,“专家”打电话说要10万炒股资金,张先生又汇10万。随后,“专家”称股票涨价让再续6万,张先生也将6万元汇去。直到张先生给“专家”打电话无人接听,这才意识到被骗。

案例二:张先生接到自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名叫金玉的女子来电:“我们从上交所知道,你的股票账户亏损,最近行情不错,你应该改变思路,找一家专业机构帮你赚钱。”张先生曾被“咨询公司”骗过,便一口回绝,但金玉说:“这几天股票价格要跌,最好全抛掉。”此后3天内,刚好股票连续跳水,张先生十分后悔。这时金玉又来电说:“缴128197;000元,就可以获得内幕消息,保证短期内赢利10%以上。”张先生经不住诱惑,先交3个月会费6000元,得到几只股票的“内部信息”,可是同样亏损。张先生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核实,却发现并无金玉这个人。警方将化名金玉的骗子抓获,起获作案工具小灵通3部、电脑2台、银行卡及大量客户信息。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闻讯投案自首,3人均为大学毕业生。原来,这3人在同一家证券咨询公司工作,辞职后利用原公司客户资源,以及股民追捧内幕消息的心态,以提供股市信息、投资咨询服务、推荐股票指导为名,骗取股民高额信息费达7万余元。

案例三:王某夫妇在深圳、长沙设立4家公司,聘请大批人手包括5名股评家。他们在多家省级电视台买下广告时段,安排股评家制作股评节目,趁机介绍专家热线,吸引各地股民入局。不少股民信以为真,纷纷致电热线,骗徒借此套取其资料,最后以不同借口骗取2000多万元。直到一名股民发现受骗,向警方报案,这才打掉这个诈骗团伙。

案例四: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自家网站上吹嘘是“专业调研和行情分析团队”,以销售炒股软件为名,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夸大、误导甚至欺诈性地宣传“选股荐股”咨询能力,诱使公众拨打电话或发短信,用诱人的收益、分成招揽客户,提供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他们在每一个电话号码旁边都注有姓氏和性别,几乎都是女性,记者试着拨通了多个电话,客户均非省内的投资者。选取异地、女性投资者,也许已经成为非法证券咨询活动的一种新动向。

警方提示,很多不法分子为实施诈骗,假冒正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名称,或是用相近似名称蒙骗投资者。对于股民来说,如咨询公司要求汇款,并声称“这个账户是以财务总监个人名义开户的”,就一定要小心了。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稽查处处长徐斌说,类似的骗局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不法分子可能建立非法网站,也可能链接在正规网站上,通过“短时间高额回报”诱惑股民。此外,借销售炒股软件实施诈骗也很常见,这些软件售价动辄超过10万元,在相关部门实际执法中很难查处。仅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就已经接到类似投诉80多起。

知名证券法专家曾将分析师分为3类人:第一类人,完全是根据自己扎实的研究和经验对市场进行判断,非常看重在行业内的信誉,这种人发表的观点最为可信;第二类人,发表的研究报告比较可信,前提是只负责研究不参与股票投资;第三类人,是自己直接炒股或代为炒股或者和基金、私募有密切联系的人,这种分析师在发表观点的时候,可信度最低。对于第三类人,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危害大。如果自己不炒股,但和基金或者私募勾搭在一起,相互配合,查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最害人的。

炒股,还得多靠自己!赚了成就感更高,亏了口服心服。

4. 提防假原始股诈骗

《重庆晚报》报道,原始股骗局是近年来非法证券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非法证券活动主要集中在非法发行股票、非法经营证券业务两方面,二者都离不开“原始股”这个关键词。假原始股主要从两种途径兜售。首先,未上市公司打着即将“境内外上市”的旗号,诱骗投资者购买、转让;其次,非法中介机构以“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驻华代表处”名义,未经证监会批准,向社会兜售。

为骗取投资者的信任,不法分子可谓绞尽脑汁——把办公场地设在证券监管部门旁边。专程来渝授课的北京检方人士称,已查处的美国第一联邦北京代表处非法经营案,办公场地就设在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与中国证监会比邻而居,让很多投资者深信不疑。该代表处就在兜售“原始股”,先向内部员工低价兜售,几天内就卖400多万元。然后又组织销售团队,制定每股7元的价格,多卖部分为销售人员提成。在此刺激下,“原始股”卖到8元,还有的卖到9.6元。很多投资者购买后,又介绍亲戚朋友去购买。

5. 合法公司有意坑人

“亿安科技”前身为深圳市锦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5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999年3月,广东民营企业亿安集团收购深圳商贸控股公司持有的深锦兴超过四分之一的股权,成为深锦兴第一大股东。同年8月深锦兴公布更名为广东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锦兴”股票随之正式更名为“亿安科技”。“亿安科技”股票在1998年8月仅5.6元左右,2000年2月飙升到126.31元,涨幅高达21.5倍,被广大股民誉为中国股票市场的神话。

据中国证监会披露,广东欣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中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百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和广东金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集中资金,利用627个个人股票账户及3个法人股票账户,大量买入“深锦兴”股票。持仓量从1998年10月5日的53万股,占流通股的1.52%,到2000年1月12日最高时的3001万股,占流通股的85%。同时,还通过其控制的不同股票账户,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这4家公司通过它们控制的股票账户进行几乎没有成本的对敲买卖,来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和交易量,联手操纵“亿安科技”的股票价格,大肆牟利。截至2001年2月5日,上述4家公司通过控制股票账户共实现赢利4.49亿元,股票余额77万股。

在作恶者暴利的同时,是广大散户的暴失。“亿安科技”股票从2001年1月中旬开始暴跌。鉴于“亿安科技”股票出现的种种异常行为,中国证监会于1月10日宣布,查处涉嫌操纵“亿安科技”股票案。当天,亿安科技股票以42.66元跌停开盘,全天均封死在跌停板上,且成交极度萎缩,此后接连跌停,从126.31元跌到42.66元!

从5.6元到126.31元,大都是操纵者赚的;而从126.31元到42.66元,则大都是散户们赔的。

6. 上市公司发布假信息

股市中打假,倒不像假钞一样有假股票,而是假信息。《财经》曾发表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揭露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银广夏年度业绩绝大部分来自造假。据报道,上市公司信息造假主要有3种情况:

一是业绩炸弹。在年报中是绩优高成长公司,转眼间业绩却骤降,让众散户一起挨“炸”。由于炸弹是隐蔽的,谁也无法提前得知,最终是想跑也跑不掉。

二是假账。随着某些上市公司所谓“黑幕”的陆续披露,触目惊心的假账在投资者面前现了原形。

三是投资收益。从公开的资料看股市投资似乎收益不错,实际上虚假巨额赢利的背后却是巨额的亏损。

投资者对公司提供的年报、中报之类信息,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得加以甄别,区别对待,以防上当受骗。虽然我们相信造假者将得到其应有的下场,但因假账遭受巨额损失的投资者目前仍只能自叹倒霉,自己要多个心眼,越是绩优股,投资者的戒心越重。

《中国证券报》就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和监管情况以及存在的会计处理问题采访,证监会会计部负责人表示:年报编制过程中,监管部门发现一些具体问题,通过权益性交易确认损益、借壳上市相关会计处理问题和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问题等3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对此,证监会本着“早发现,早纠正”的原则,力争在其年报披露前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在处理上市公司会计问题个案的同时,还及时向派出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发布相应的相关政策指引,防止类似事项再度发生。证监会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今后一段时期,将着重检查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同时对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继续开展现场检查工作,对发现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等行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7. 警惕“地雷股”

地雷股是指一些公司的造假暴露、突发的业绩下降、长时间停牌或前期遭大幅爆炒,从而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跌甚至连续跌停,使原先买入公司股票的人猝不及防,好像中了地雷。

博达科技最早是一家经营计算器外设产品的贸易公司,规模很小。1996年开始涉足砷化镓化合物生产领域,进行砷化镓磊芯片的生产。尚未上市之前,博达就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媒体纷纷报道博达未来可能成为砷化镓世界第一大厂,许多投资者相信博达董事长叶素菲所说的“博达将成为下一个芯片代工的台积电”。1999年12月,博达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刚一上市股价就迅速飙涨,短短4个月股价就翻了4倍多。博达不断向外界宣布营业收入创新高、获得美日大订单、涉足新领域等利好消息,2000年3月博达创下368元的历史天价,公司总市值亦达到402亿元历史最高点,博达被誉为台湾股市的半导体股王。

博达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叶素菲是台湾颇富传奇色彩的女强人,她从淡江大学法文系毕业后,就读于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硕士,续博时中途退学。1991年时,她向客户借500万元新台币创办博达科技,从4名员工、2台计算机起家,不到10年,发展到6家制造公司、4家投资公司,她自己也从一个农家女子成长为科技女杰,成为台湾上市科技公司中第一位女性董事长,一度被媒体封为“最有身价的科技女强人”“创业女英雄”以及“最美丽的科技界CEO”等。在台湾女性科技富豪排名中,她的创业财富仅次于威盛电子董事长王雪红。博达案发之前,媒体有关叶素菲的生平报道大多称赞她眼光独到、有魄力、不服输的个性。然而,在耀眼光环和美丽外表的背后,却包藏着一颗掏空博达的祸心。根据检方指控,博达上市以后,叶素菲和公司高层员工共谋在美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虚设公司,自虚设的公司无中生有制造假交易,创造业绩、虚增博达公司应收账款高达141亿元,用以美化公司的财务报表,另一方面叶素菲还用假交易虚增应付款项,掏空博达公司70多亿元。

从2001年开始博达股价一路下滑,2004年6月之前博达股价基本在10~20元之间徘徊。申请重整消息公布后,股价急速下跌,到2004年6月23日(停止交易前一日)股价跌停至6.4元,总市值仅29.6亿元,同年9月8日博达被终止上市。博达2004年一季度资产负债表还显示账面有巨额现金63亿元(平均到每股约13.7元),在申请重整之后,叶素菲宣称这些现金大部分投资于衍生工具(信用连结票据等),而且这些现金是受限制用途,已经无法动用,其后这些现金很快被国外银行注销,一时之间63亿元现金如同人间蒸发。博达申请重整案在2004年12月被士林地方法院裁定驳回,理由是博达缺乏国际竞争力、缺乏新资金注入,而且所有债权银行反对重整,博达依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投资人和债权人损失惨重。

多年致力于公司治理研究的台湾学者叶银华教授认为:我国大陆地区资本市场同样存在大量的财务造假、掏空上市公司等现象,虽然在股权结构、监管制度等方面与台湾存在一定差异,但对投资者或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甄别财务舞弊的警讯相信也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8. 警惕媒体言论误导

可能对股民造成误导的信息,不仅仅来自某些上市公司,也常见于大小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国经营报》记者曾经详尽分析这些五花八门的言论,主要有8个方面,其中5个方面如下:

一是媒体误导股市。据证监会人士称,新华网某篇时评不代表管理层意见,三大证券报同时刊登的《风物长宜放眼量》一文并非出自新华社的电讯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通稿”,只是刊登在新华网上的普通文章。当然,作为网站的新华网与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二者所承担的功能以及权威性不可相提并论,“新华网”与“新华社”不可混淆。但事实上,该稿刊登出来后,许多人认为它就是新华通讯社的稿件,代表有关管理层对市场的看法,外电对此也多有报道。当天股市反应是止跌企稳,收出新年第一根阳线,并且被众多股民当做“救市稻草”,只是好梦难成真,很快便被人从梦中叫醒。上当受骗的读者怪只怪自己眼力不好,只当那天是愚人节开了个善意的玩笑吧!

二是盲目预测行情。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业内人士一致推崇大牛市行情呢?究其原因,无非是怕被客户(股民)责骂。只要你说大盘好,别管是真是假,听起来就高兴。如果说不好,碰巧又蒙准了,那股民的唾沫星儿还不把你给淹死。

三是宣称新股、次新股不会被套。由于新股上市当天没有涨幅限制的特性而时常上演暴利神话,而其筹码的“清澈性”成为黑马奔腾的园地。其实,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凤毛麟角,一旦大盘开始调整,新股也会套人。

 惊心动魄电影 《百姓经济学——怎样用小钱赚大钱》 第三章 惊心动魄炒股票 
四是宣称炒重组股万无一失。

五是盲目推崇中长期持有国企大盘股。

也许,以上几点只是作者的个人意见。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是提醒我们在这些方面值得特别警惕。

深圳自由撰稿人谭某,曾在报上发表题为《琼海药:业绩高速增长》的文章,称“琼海药中期已完成每股约0.4元的税后利润,该公司对完成全年每股1元很有信心”“这对琼海药来说,成长速度不亚于深科技”。经广东省证监会调查证实,这是作者推测和虚造出来的。这些虚假的信息,误导了投资者,违反国务院证券委的有关规定。为此,广东省证监会对谭某作出公开批评。这是该证监会成立以来处理的第一桩散布虚假信息案,但这肯定不是中国股市第一次散布虚假信息,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也不能指望每一次假信息都能得到及时查处。对于我们广大投资者来说,只有多睁大自己的眼睛,多开动自己的脑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72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惊心动魄电影 《百姓经济学——怎样用小钱赚大钱》 第三章 惊心动魄炒股票 》为网友妖艳的兔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