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什么是“第一反应”(3)
系列专题:《处世经典: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此言一出,又挨了总监一顿更严厉的批评。 面对这种局面以及上司的批评,笔者这位朋友选择的反应是“逃避责任”,也就是把员工离职以及因为造成的业务损失归结为别人的责任,把自己摘了个干净。 笔者认为,总监找他来骂一通,目的在于不希望类似事件再发生,并希望能够马上采取行动尽可能把损失减到最低。也就是说,销售总监想看到的第一反应是:“对不起,这件事儿是我管理不当,我会马上想办法把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且想办法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请您放心!” 职场中,管理者们都对自己的下属充满期望,希望他们能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对工作和任务充满信心,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纠纷能正确面对,对上司、下属或同事不抱怨、不怀疑,在责任面前不推卸、不逃避,且都能追求最佳的工作绩效。 这就是职场成功所必需的第一反应,凡是想在职场上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人,就必须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第一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职场上的任何风暴、沙尘,抑或是狂风暴雨。请记住: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在期望你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 笔者对第一反应的真实体验 笔者与第一反应的渊源 “第一反应”这个词,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尽管笔者对这个词汇已赋予了全部的内涵。但是,笔者真正地接触、体味和感悟第一反应,时间并不长,里面还有段渊源需要说明,以表达笔者本人的感激与感谢! 跟“第一反应”建立关系,是在笔者任职于一家新加坡咨询公司期间。公司的董事长是笔者非常敬佩的。他有着丰富而传奇般的经历:出生在台湾,父亲是一位外交官,从小随父亲在新加坡长大,接受教育;后来,回到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之后,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并取得哲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美国当过记者,创建自己的电脑公司;20世纪80年代末回台湾创建公司,最后又来到中国大陆经营企业,业务转型之后就是笔者就职的这家管理咨询公司。这位美籍华人,拥有来自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和中国大陆丰富的文化和管理经验,累积与沉淀、经验与智慧,使其对管理的透析和把控非常独特而实用。 那时的笔者,尽管已经有了3年的工作经验,且成功打造过一支业绩卓著的销售团队;但在进入这家公司之后,还是从这位长者身上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理念其中就有“第一反应”这个概念。 在先前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引导,笔者身上存在着很多不良的管理习惯和做法。于是,在接受、执行某些任务和工作的时候,总会不断被老板提醒: “请注意你的第一反应!” “你的这个第一反应是有问题的!” “有没有更好的第一反应?” 渐渐地,“第一反应”这个词便进入并扎根在笔者的意识深处。在此期间,笔者得到了非常宝贵的“第一反应”启蒙教育,例如:“官大表准”,“上司只做选择题,不做问答题”,都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笔者日后的管理工作。在此,笔者再次表示感谢! 多年以后,笔者有机会重新回过头去,从职业的角度,开始分析和研究“第一反应”的命题,发现的确有很多需要研究的东西。加之多年管理经验的积累与归纳,笔者对“第一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入了。在此期间,笔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理清了“第一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发现了职场“第一反应”的本质、精髓; 对比分析了“反应”与“第一反应”的关系与传承; 明确了“习惯”和“第一反应”之间的边界与关联; 打通了“第一反应”与职场成功的内在通道; 扩展了“第一反应”的适用边界,使之真正体系化和严谨化。 …… 当然,“第一反应”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领域,这不仅需要笔者更深入的研究与领悟,也需要读者的体味与贡献。
更多阅读
第27节:外表是第一张名片(1)
系列专题:《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第3章 20几岁必要的礼仪训练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处世待人的准则。 遵循礼仪,交际应酬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顺畅;违背或偏离礼仪,往往会事与愿违,
第8节:什么是你的注意力专区?(1)
系列专题:《打败分心与焦虑的魔方:注意力曲线》 第一章 什么是你的注意力专区? 吻着一个漂亮姑娘还能把车开得稳稳当当,只能说明这人吻得不够专心。 ——爱因斯坦 1977 年,我从一匹脱缰的马身上摔下来以后得了脑震荡,头部缝
第6节:什么是情商?(6)
系列专题:《非同寻常的人际交往技能助你成功:情商》 A经常B偶尔C很少D从不 别人很生气或者用语言攻击你的时候,你还会保持冷静吗? A基本上可以B通常C看情况D从不 10.在担忧的时候,你还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吗? A完全可以B基本可以C一般D从来
第6节:什么是首善?(5)
系列专题:《战略背后的战略:首善》 因此,能否做到首善,是我们谋求“全胜”和成功“晋级”的根基。 ?誕 孔明空降:意在笔先 如前所述,中国许多的企业之所以都摆脱不了短命,与他们草创前的谋篇布局缺乏首善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办企
第4节:什么是首善?(3)
系列专题:《战略背后的战略:首善》 这里并不是在低估读者你的领悟能力,也并非是含糊其辞的说法,我只是想说,世间的最高智慧往往都是“曲高和寡”的,但却又历经千年而不衰,这种至高至深的智慧,其入俗、通俗而又脱俗,就非得静下心来“面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