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常熟市苏州科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卫国
□本刊记者 宋辰
十年磨一剑,从1996年至今的10年时间里,程卫国带领着科联人经历了两次转制,从集体企业到国营企业,再由国营企业到私营企业。在这十年中,程卫国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地利、人和优势,成功地把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到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中。 苏州科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熟市,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一家在国内具有较大规模,致力于电力机械和各类精密机械制造的专业企业,通过ISO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成功跻身常熟市百强企业。公司现有员工340余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名,高级技术职称3名,中级职称16名。 苏州科联的前身是常熟市电力机械厂,始建于1985年,是由一个仅靠十多万元资产、15名员工起家的小车间发展起来的。1996年,程卫国升任厂长。当时,他及时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和国营大中型企业横向联营,先后为上海电力修造厂配套生产给水泵芯苞部件,为上海第一水泵厂配套生产IS系列水泵,为常纺集团配套生产剑杆织机的主关零件,找准定位后的企业产值、利润连年翻番,企业发展有了转机。 1998-2000年间,由集体企业向国营企业转制的契机,给苏州科联增添了新的活力。这期间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跻身常熟市百强企业的行列。此时,精明的程卫国在追求效益最大化时候,不忘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先后投入5000万元的资金从国外购进加工中心10台,3座标测量仪一台,购进国产数控机床10台,扩建厂房10000平方米,使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的能力如虎添翼,一个集普通机械、自动化机床、结构件焊接一体化的企业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在常熟脱颖而出。 对事业有着执着追求的程卫国并不满足所取得的成绩,而是把目光瞄向了更高的起点。2003年开始,他又着手筹建苏州科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和全力拼博,2005年8月,一个占地面积11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的现代化工厂在常熟市通港经济开发区落成。同时,程卫国将原电力机械厂整体迁入苏州科联,组成了一个设备精良,技术雄厚的苏州科联,奏响了新的创业之歌。 科联以转制为契机,3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由原来的8000多万元上升到1.6亿元,3年共上缴利税5000余万元。程卫国并没有贪图眼前的利益,他用今年的1000万元退税款先后购置了2台进口设备。 谈到这十余年中、两次成功转制的体会,身为常熟市人大代表的程卫国言语间透出自信:“我就是看准了大企业发展的间隙,多年来为大企业提供配套设备,使我们与大企业结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而我们企业‘船小好调头’的特点,又能让我随时根据国家政策调整企业的产品,寻找更适合企业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 经过程卫国带领科联员工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科联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各行业用传动联轴器、万向轴承等行业专用的双端面磨床,冶金、港口、重型设备制造业用的系列电动平车,成为一个多行业需求的制造业公司。另外,科联利用自己先进设备及技术等优势,现已为冶金、电力、起重、船舶、医疗等多行业提供主关件的加工配套服务、形成了内外贸并举经营格局。产品成功地为德国SMS-DEMAG、芬兰科尼起重机、瑞典ALFA-LAVAL、日本住友重机械减速机、德国DEMAG等客户提供配套出口任务。并与苏州必佳乐(比利时)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科尼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住友减速器有限公司、摩根油膜轴承(上海)有限公司、约科布缪勒机械制造(中国)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等企业结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通常企业的老板只看报表、把握大的方向,可程卫国却“倒过头来”,专门抓细节。自己亲自对公司的干部进行培训,他用了3年的时间来提高干部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谈到转制3年来的感受,程卫国不无遗憾地说:“我们是农民,由于缺少‘规范’的理念和规范的管理,所以找不到好的大学生。一旦冲破了这个束缚,夯实了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发展还会上一个大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