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使美国股市遭受重创,道琼斯指数从去年的最高位陡降1500点
张晓洁
3月20日,林羿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片刻松弛,作为美国普信集团公司(T.TROWEPRICE)副总裁及大中国区董事,他刚刚带领团队与140多家海外机构一起参加了中投公司选聘海外基金管理人的“大考”。这是中投公司第一次选聘海外资产管理人,受到了全球各大资产管理公司最热烈的回应。 “从接到入选决赛的通知到面试陈述,我们只有10天的准备时间,挑选的程序非常严格,递交材料后选入决赛答辩的团队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我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林羿在回忆这次高强度的考试时显得非常激动,“我们由总裁、基金经理和分析师组成的5人团队,坐在8个评委面前回答问题。中投的评委都非常有水平,全部用英语提问,问题非常专业尖锐。”作为管理资金市值全球第3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普信集团对中投的竞标非常地重视,过去70年的投资经验中,他们的客户中包括沙特阿拉伯、阿布扎比、新加坡、挪威和新西兰这样的国家主权基金,但是以中国身后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金为后盾,中投作为中国的主权基金绝对是这些VIP中的VIP。 事实上,几乎所有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对中投都非常重视,这次中投公司只有4个股票类产品在海外投资,却收到了全球230多个投资产品申请。 “中投在海外金融界很有威望,作为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我为此感到自豪”林羿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华尔街媒体的头条都在刊登中国金融机构的报道,而新任的俄罗斯总统也敦促公司向中国学习投资发达国家一流的金融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在海外的金融类投资约500亿美元,其中社保和各基金公司在海外股票、债券市场的财务性投资约300亿美元,而对海外金融机构的直接投资更都是大手笔,总投资额也达到200多亿美元。 但在国内,这些投资却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据东方高圣公司分析师估算,从海外并购交易披露之日到3月21日收盘,除了摩根士丹利股价上涨了8%以外,大部分海外投资的账面资产都已严重缩水,其中黑石的投资缩水了接近50%,而如果不中止合作协议,中信证券拟对贝尔斯登的投资将损失96%,海外投资的QDII基金更不乐观,基金净值甚至蒸发了一半。当传出中国平安、浦发银行将融资进行海外投资的消息后,这些公司的股票被投资者竞相抛出连续跌停,A股指数也一泻千里,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争论也进一步升级了。 时也运也 “我们认为去年九、十月份是海外投资很好的机会,现在我们依然这么认为。”一位参加证监会资金出海讨论的资深人士回忆说,尽管海外投资受到股市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打击,但监管层在最近外汇管理局的会议上仍然对此给予了肯定,海外投资无法选择市场择时交易,眼光和心态都要放长远一点。 “即使是最资深的分析师对于市场形势的判断分歧也是很大的。”一位参与海外投资决策的基金人士表示。海外媒体报道,次级债危机的严重性连美林集团的总裁都未察觉,连续打了两个星期高尔夫球之后,美林公司的财务状况正在继续恶化。2007年8月下旬,海外次级债的危机集中爆发后,美联储积极地注资救市,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并没有变坏,大盘指数再跌5%左右,10月市场即可见底。据此,中国的资金陆续获批出海,投资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份,只等市场触底反弹了。 除了美国市场下跌的契机,中国投资海外还有另外三点考虑:首先,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扩大资本输出的渠道,以便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次,中国巨额外汇储备70%都是美国国债,美元持续贬值使中国一天之内蒸发上千亿美元的账面资产,国家开发银行和中投通过直接投资和基金分散资产配置,不仅可以分散风险,而且可以分享全球资本市场的增长。另外,中国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真正培养和训练金融人才,为以后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做准备。 “从市场的基本面来看,现在与5个月以前没有发生变化,唯一的变化是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增加,而追求安全的资金撤离了美国。”一位接近决策层的投资人士表示,美国市场道琼斯指数距去年最高点位已经下降了1500点(约12%),中国的海外投资活动仍将继续。 “2009年1季度市场会有好转。”林羿对于美国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使利率仅有3.25%,仍有降息空间,但美国基本经济制度依然非常健全,加之政府对中低收入者实行退税以刺激消费,这些措施的效果将可能在5月份开始显现。而这个市场不会大幅下跌,只是不再会出现前几年持续上扬的走势,市场将在剧烈波动震荡中前行。 “现在应该是海外投资的好机会,一旦下定决心就要投资,长期持有股份仍然会赚钱,市场暂时的下跌只是账面的损失。”林翌认为,这些海外金融机构虽然在次级债危机中遭受了亏损,但这些银行其他业务还是非常扎实的,去年年底,普信集团已经开始逐步买进美林和瑞士联合银行(UBS)的股票,“只有五六倍的市盈率实在很便宜,即使继续下跌,我们将继续买进。” 长期战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判断股票市场走势和这些投资是否成功,现在下结论还太早,而且战略并购与财务投资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2006年底,银监会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中国的金融机构有向海外拓展的需求,这将成为2007年中国银行业的一个主流趋势。他表示,监管层对几大银行海外巨额IPO很满意,监管层将支持金融机构向海外扩张。2007年12月是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开放承诺的过渡期最终结束的时间,在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踏入中国时,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准入审批都耗费了相当的精力。在这种背景下,民生银行在二级市场购买美国联合银行4.9%的股份,这被海外媒体评论为中资金融机构海外扩张的榜样。民生银行的董事长董文标表示,到海外设立分行的模式麻烦、费用高而影响不大,不如到发达的资本市场收购透明度更强的上市公司,退出也更容易。 “我们的老板马明哲认为,中国金融业的创新是把外国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引进来,不应该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引进经验,与其被外资参股给人家打工,不如雇佣外国的团队给自己打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高管这样表示。平安在过去12年中资产从5000万元增长到6511亿元,平安的资产管理将是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投资富通集团也是平安集团实现资产战略配置和打造金融控股平台的重要步骤。虽然从账面上看,平安4个月前以18.1亿欧元入股富通集团也亏损了约20%,但现在,平安决定再投21.5亿欧元成为富通资产管理公司的并列最大股东,通过吸收荷兰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此时的富通资产含金量也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平安的入股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与财务投资低买高卖不同,战略投资取决于公司在海外的战略需求。”美国银行的一位高管解释,判断银行海外扩张的盈亏,可以看它们入股的对象在该地区的实际业务量,美国银行的扩张战略,之所以被看作是全球最成功的模式,是因为“我们的客户在哪,我们就会去哪”。他表示,美国银行与建行的合作非常顺利。 中资银行在海外投资的关键在于,需要通过当地政府的监管和审批,另外就是与参股公司的实际整合。这位高管对中投入股黑石这笔交易表示认同,从长远看,黑石的股价还是会上涨,更重要的是,黑石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投促成更多的海外投资项目。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金融企业,参股海外金融机构和以前简单的业务合作关系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中方股东未必会取得理想的话语权,但是在董事会中设立席位,也会使中方股东参与到这些国际金融机构的运作和决策中去。缺乏战术 3月16日,美国摩根大通宣布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美国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交易价格约为每股2美元。而4个月以前,贝尔斯登的股价为120美元时,中信证券与其达成投资和业务合作协议,购买贝尔斯登约10亿美元可转换信托证券,相当于总股本的6%。如果交易达成并审批通过,中信证券的账面价值将缩水到5%以下,所幸的是中信证券及时地中止了这笔交易,其所付出的代价,也只是一些尽职调查费用而已。 “中国海外投资的审批手续繁杂,却正好帮了中信证券的忙,使其有机会抽身。”林羿清楚地记得,当得知中国龙头券商入股贝尔斯登的价格时,他的老板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同样,对于中资机构看好的花旗银行,林翌也对其资产状况持谨慎的态度。 “中国海外并购的战略是好的,但战术实在是缺乏。”某投行并购人士这样说,“中资金融机构对海外投行的很多业务和流程都是一知半解,即使雇佣了海外最好的金融顾问,帮助进行尽职调查,中方在尽职调查过程之中依然看不出什么漏洞。”通常,美国上市公司只会给出前几年的报表,为杜绝不公平交易,美国的证券监管不允许任何利益方提前获得上市公司未公开的财务信息,因此投资方只能进行合规审查,并进行估值,如果想在业绩披露之后交易,一旦股价上涨,也要承受损失。 尽职调查经验的缺乏是中国海外投资的最大风险,没有了解业务和技术的人才,缺乏谈判和调查的经验,都可能让中方在并购中交上昂贵的学费。此外,中国的海外金融并购难免面临市场、法律风险以及被人民币升值吃掉利润的风险。“现在,美国国会金融委员会还在提案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权基金并购美国大型金融公司,这种立法建议非常积极。”林羿对此表示出担心。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也曾经因为在高位购买美国资产而受到损失,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危险,中国公司也难免遇到。贝尔斯登的教训将让中信证券等以创新和国际化为目标的金融机构在接下来的国际化步伐更加谨慎,投资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同样要仔细调查,而中国的监管机构则应该完善海外投资并购的制度和程序,把好尽职调查这道关。 最近一条好消息是,全球最大的发卡公司VISA上市后两天上涨了46%,中国投资公司入股的2亿美元投资也开始有了账面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