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大省河南何以大而不强?乘虚而入的华润、青岛等啤酒巨头能否如愿以偿?“内忧外患”是否会引发豫啤新一轮洗牌?谁又将笑到最后?
王勇★李姗姗/郑州报道
“终于撑不下去了……”提及最近的豫啤涨价,青岛啤酒郑州某经销商老闫一脸“坏笑”。 3月19日,河南维雪啤酒集团打响了豫啤涨价的“第一枪”。 3月23日,河南金星啤酒集团宣布,旗下产品将于4月1日涨价。至此,豫啤2007年“不涨价”的神话宣告落幕。 “神话”落幕 按照豫啤企业的语境,此番涨价似乎已是“万不得已”。 “从今年1月底到现在,钢铁每吨上涨了500元至600元,每个啤酒瓶盖都上涨了三四厘钱……”谈及粮食、煤炭、塑料、运费等成本上涨对啤酒生产的重大影响,金星啤酒掌门人张铁山的感慨颇具代表性。 人们稍感意外的是,河南啤酒行业在去年还坚强地上演着“不涨价”的神话。 2007年4月,与猪肉价格暴涨相伴,酿酒原料、包装、运输等成本价格一路攀升。彼时,国内啤酒企业将普遍涨价的传闻日盛,但在啤酒产量位居全国第五的河南,金星、奥克、月山、维雪等啤酒企业皆坚称“无涨价计划”。 传奇随之铸就——2007年,河南啤酒企业通过“压缩成本、减员增效、技术改革、节能降耗”四大法宝,成功化解了原料涨价压力。面对2004年国产大麦每吨已上涨600多元、包装膜每吨由年初的9000多元上涨到1.8万,乃至2007年大麦芽较上一年价格涨幅已至20%左右等涨声一片,河南啤酒企业的“抗压”之举,赢得公众一片喝彩。 不过,这个故事的背后却充满苦涩。 “河南啤酒企业害怕涨价会失去市场份额。”河南酒业协会秘书长蒋辉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因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企业产能330万千升,但消费量只有200万千升。 除此之外,“诸侯林立、低价竞争”也是豫啤的一大景观。“河南啤酒企业多达40余家,但年产能达到20万吨的仅有四家。”河南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路冬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豫啤一直受低价、低端的困扰,利润率很不尽人意。” “豫啤价格战打得最凶的时候,一瓶啤酒的利润还比不上一瓶纯净水。”老闫透露。 据说,这种“酒比水贱”的惨烈价格竞争,也是当地啤酒巨头金星“攘外”却未能“安内”的一大原因。 兵临城下 残酷的是,弱者的窘境却正是强者的机遇。 在豫啤阵营“胶着”于中、低端市场之际,国内啤酒巨头已经对其展开了悄然围攻。《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总部位于香港的华润雪花啤酒目前已在河南全境范围内招聘经销商。知情人士透露,“经销商不仅包括省、市一级,他们还将触角伸到每一个县级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6年12月,华润雪花便以1.3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河南月山啤酒旗下的山西子公司,以图立足三晋,问鼎中原。目前亦已成立了豫东、豫东北、豫东南销售部,对中原市场形成合围。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华润方面目前正与河南省驻马店市悦泉啤酒有限公司进行接洽。如果协商一致,雪花啤酒将成为“河南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