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法斯特 巨人之路 贝尔法斯特走上经济复兴之路



受难日协议签署10年后,北爱尔兰的经济正在走向繁荣

    ---------------------------------------------

  几年前,贝尔法斯特皇后岛上的旧船厂还是一片废墟,只有那栋红砖泵房还能让人依稀回想起北爱尔兰造船业往日的辉煌。泰坦尼克号曾经在这里进行过最后的设备安装。今天,这个被称为泰坦尼克的地区又活跃起来了。在未来的15年内将有总额达100亿美元的投资落户此地,这个地区的面貌也将随着办公楼、公寓和商场的不断涌现而彻底改变。花旗集团、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微软以及数量不断增长的本土高科技公司已经入住一栋栋钢结构玻璃幕墙建筑。船厂破旧的喷漆车间已被改造成一个摄影棚,预计将在10月份公映、投资高达5000万美元的好莱坞魔幻大片《余烬之城》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贝尔法斯特 巨人之路 贝尔法斯特走上经济复兴之路
  这是贝尔法斯特吗?没错。这个30年来充斥着宗派暴力和民族冲突的破碎之城正在走向繁荣。自从受难日协议结束了两派之间的冲突之后,10年已经过去了。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份协议现在终于开始有了回报。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商店门面以及满大街的装甲警车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办公楼、时髦的商店甚至大商场,如投资6.4万美元的维多利亚广场,透过它顶层巨大的玻璃穹顶可以看到城市的全景,建筑塔吊点缀着城市的天际线。

  地产业的兴旺是北爱尔兰经济回暖的反映。在过去10年中,这一地区的平均增长率是3%,而英国仅为2.5%。在这期间,它创造了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降至3.9%,是26年来的最低。在未来10年里,政府计划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建项目注入360亿美元的资金。而且北部地区去年首次出现了人口净流入,这是由于人员回流和东欧人口的大量涌入造成的。地区财政部长尼吉尔道茨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我们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北爱尔兰向企业打开了大门。”

  顶尖人才

  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到这里。受难日协议签订之前只有屈指可数的跨国公司落户此地,但在过去6年中,外国公司对这一地区的投资已达26亿美元。自1989年以来,加拿大的飞机制造商庞巴迪宇航公司已在贝尔法斯特投资24亿美元,包括今年在该市进行的一个1.4亿美元的厂房扩建项目,该公司新型的100座支线飞机的大部分部件是在此生产的。日本富士通服务公司在过去18个月中给公司的北爱尔兰业务注入了6000万美元的资金,以建立一个新的软件开发中心,那里的工作人员将增加一倍,超过1000人。印度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HCL公司7年前来到这里,在贝尔法斯特和阿马市的电话服务中心雇佣了2000名工作人员。加拿大的电讯设备制造商北电网络公司在孟克斯塘市的供应链管理中心拥有500名员工。北电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迈克·拉菲罗夫斯基说,近期的稳定局面“对业务和投资都非常有利”。

  北爱尔兰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它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说英语的劳动大军,劳动力成本要比英国其他地区和南部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低得多,而且政府的鼓励政策也要慷慨得多。比如,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比伦敦和都柏林低大约30%。证券交易界的巨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欧洲交易所有限公司十分青睐贝尔法斯特的两所大学——皇后大学和阿尔斯特大学熟练的软件工程和金融专业毕业生。3月份,纽交所收购了Wombat金融软件公司,这家公司在位于贝尔法斯特的工程中心有150名雇员,而且还在不断扩张。纽约证券交易所欧洲交易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邓肯·聂德劳尔说:“与美国相比,在这里我们能吸引到水平更高的技术人才。”

  烈士陵园

然而你不用刻意搜寻就能发现旧时分裂所留下的痕迹。北爱尔兰整个地区大约只有5%的适龄小学生和中学生进入混合学校学习,而且大部分人都选择在各自的社区居住。距离市中心仅几分钟的路程就有超过40条用30英尺高的水泥墙砌成的“和平线”,绵延数英里,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社区隔离开。

  其中有一面墙上写满了世界各地的访客留下的和平祝语,这面墙将天主教徒的Falls路地区与新教徒的Shankill路隔离开来。一排排砖房的后院都用铁丝网罩起来,以防备那些偶尔从墙外扔过来的酒瓶和石头。在天主教徒这一边,有一个精心维护的“烈士陵园”,在暴力冲突中丧命的人的名字被镌刻在碑铭上。在新教徒这一边,联合王国的国旗飘扬在窗外,一面巨大的墙上描绘着被囚禁或者是被杀害的统一党斗士。

  即便如此,旅游业还是在逐渐恢复,尽管存在当地人所谓的“麻烦”,而且某种程度上旅游业还得益于这种麻烦。去年有700万游客访问了贝尔法斯特。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向旅行者提供“恐怖之旅”,将他们带到知名的教派冲突爆发地点,比如说和平线。而CrumlinRoadGaol已作为博物馆重新开放,最主要的一些政治人物(比如伊恩·佩斯利牧师和盖里·亚当斯)都在这家监狱服过刑。然而这段时间,双方看来都愿意尽弃前嫌,至少在经济方面如此。大卫·道宾是北爱尔兰最大的牛奶场——Dale农场的首席执行官兼推动北部和南部地区经济联系的爱尔兰贸易促进会的主席,他说:“经济是我们真正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个领域。在战争中我们都能支撑经济,何况是在和平时期。”

  北部地区相对低廉的运营成本对网上支付公司CyberSource有相当的吸引力。5月份,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公司宣布将在贝尔法斯特设立一个软件开发中心,这是公司在美国本土外的第一家开发中心。政府提供了160万美元的援助,这家公司的全部成本估计要比硅谷低40%。CyberSource曾考虑在中国、印度或者是俄罗斯投资,但是“我们的经理们都对在这些市场上要花费很多时间不是太满意”,威廉·麦肯南这样说道,“每个人都想来爱尔兰。”

  对大多数外来者来说,他们很有理由仍将“爱尔兰”看作南方。毕竟爱尔兰共和国同样拥有北部地区所拥有的一些优势:有年轻、说英语的人口以及和欧美的近距离。但南部还有一个优势:12.5%的公司所得税,而在北方要承受28%的大不列颠税率。但随着经济的繁荣,爱尔兰共和国的成本增长得很快。虽然受全球信贷危机的影响,南方的地产价格已经下降,但住房在经历了10年的增长后价格仍然很高,而且在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方面人员的短缺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低廉的劳动大军

  北爱尔兰想效法它南部的邻居来打造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过去20年中,爱尔兰共和国将都柏林码头周边的一片荒芜之地改造成了容纳430家公司的一个家园,这些公司从事着从贸易到基金管理的各种业务。然而业务增长实在是太快了,估计都柏林现在有8000个金融工作人员的空缺。

  贝尔法斯特希望能填补这个空白,它已崭露头角的金融服务业囊括了花旗集团、美国的保险公司利宝互助保险集团和好事达保险公司、英国的阿比国民银行和印度的银行业软件公司Polaris。这个行业雇佣了超过2万人,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40%。北爱尔兰坚信,在距都柏林只有两小时车程的情况下,它低廉的劳动力大军能让许多服务公司下决心到那里扩展业务。总部在都柏林的爱尔兰银行由于不能在都柏林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于去年在贝尔法斯特开拓了新的对冲基金管理业务。尽管北方一再向伦敦请求,但还是没能把税率降下来,但政府方面的人士认为低成本交易加上政府针对就业、培训和开办费用方面的慷慨补贴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点不足。一家名为投资北爱尔兰的经济促进机构的执行董事杰若米·费切说:“在成本方面爱尔兰共和国输给了我们,但在税收方面我们输给了他们。”

  尽管最近收获颇多,但北爱尔兰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冲突之后,最安全的事情就是保持低调,因此很少有人出头搞自己的买卖。整个北部地区几乎没有大型本土公司,而且人们也鲜有办企业的激情。现在,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的62%,而英国则只占42%,爱尔兰共和国仅为27%。普华永道的北爱尔兰首席经济学家飞利浦·麦多纳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就不存在去冒险的必要,因为你知道你和你的孩子最终总能在公共部门谋得一份差事。”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私营部门内机会的不断增加,几代人中第一次有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开始选择留在本地。在混乱时期,北部两所大学有75%的毕业生远走他乡,许多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前往苏格兰或者英格兰求学并一去不返。西恩·坎宁1983年出外求学,他说:“在过去,北爱尔兰最大的输出是它的人口,这几乎成为我们DNA的一部分。”他终于在1995年重返故里,目前在印度的商场外部采购服务公司Firstsource的贝尔法斯特办事处担任运营主任。坎宁说:“此前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到北爱尔兰之外的地区去。”

  作者:克里·卡佩尔(Kerry Capell)

  翻译:陈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780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贝尔法斯特 巨人之路 贝尔法斯特走上经济复兴之路》为网友清酒孤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