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周刊记者 马曼然 到目前为止,管理层依然没有出台根除大小非隐患的政策妙方。假设大小非“硬着陆”,哪些股票能够成为大小非减持风暴下的“避风港”? 第一类是已经全流通或基本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统计显示,目前已经全流通的至少有18家公司(见表5)。此外目前限售股比例在20%以下的可视为基本全流通,这类公司大概有136家左右。投资者可以关注其中的一些大型企业,比如已经全流通的宝钢股份和建设银行;以及接近全流通的民生银行、万科A、中信证券、浦发银行和中国平安等。 第二类是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套利空间较小甚至没有的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打通了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之间相互转换的通道,开启了国内A股市场实体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套利闸门。中信建投根据托宾Q理论测算得出,在估值合理和小幅高估的企业里,材料、房地产、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资本货物、公共事业、运输和技术硬件与设备等行业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套利空间较小。所以投资者可以在上述行业中寻找质地优异且托宾Q值较低的公司。 第三类是A股股价明显低于H股的A+H公司。由于香港股市与A股的投资者结构有所差异,长期以来,在股票估值上大多低于A股。但目前A股市场因受到大小非减持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面积A股低于H股的现象,也涌现出一些投资机会。况且,若A股股价低于H股,还会降低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上再融资的意愿。这类公司虽然也存在大小非解禁的压力,但相比其它没有H股或A股高于H股的公司,占据着更有利的位置。粗略统计,目前约有10家公司的A股股价低于H股。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交通银行和中国铁建的折价率相对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上文所提到的三类股票仅是依据大小非这一单个因素而划分的,意在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躲避大小非减持压力的视角,并非推荐买入。一家公司是否值得买入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