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什么时候能完?就要等没信心的人都卖完了。
关键看美国需求
市场能不能形成真正的大型底部与宏观经济形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只是估值方面的原因,那么这个调整就是一个迷你熊;但如果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了,情况就大不一样。从现在情况来看,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从全球经济到中国经济都面临着调整,核心就是美国的调整。美国的消费比较关键,如果来自美国的需求有问题,中国经济就有很大压力。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还是有潜力的。毕竟是高储蓄率的国家,生产效率的提高比美国和欧洲更快。但经济能否较平稳地度过这次调整,也要看经济政策如何应对。如果经济调整只是局限在个别地区和少数经济部门,而没有向全局扩散,调整就会平稳一些;如果政策失当,困难可能就比较大。毕竟也有拉美国家这样工业化不成功的例子。 非理性衰退 投资考验的是人性,是定力,卖掉之后股价继续涨,两个月、三个月,你有没有坚决不进的定力;反过来现在一买就套牢了,能不能熬住,这都是考验人的定力。 现在全世界最不看好中国市场的是中国人自己。为什么房产市场和PE市场跌得都没有股市凶?因为前两个市场都是对全球开放,有外资在买;而股票市场上,QFII额度太少。 以前股市是非理性繁荣,现在是非理性衰退,大涨的时候看8000点、10000点,现在下跌的时候又开始和日本、台湾地区比,这都是市场过度悲观情绪的一种宣泄。 尽管外部环境如此不堪,但仍然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只要中国转型成功了,就可以逐渐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 昨“日”不会重现 中国经济如果转型成功,可能与日本一样,在两年的调整期后出现新牛市。如转型遇到一些困难,就可能和韩国一样,要经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经历一些变革,才能再次超过之前的高点。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世界末日,不会出现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破灭后长达10年的熊市。因为当时日本的政策很僵化,移民政策僵化导致没有新的劳动力,缺乏好的金融体制引起资本外流,造成整个经济体失血。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化的同时,应更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国的转型也分两个方面:第一是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和品牌优势转型;第二是地域上,沿海的成功经验可以搬到内陆。 产业资本PK金融资本 “大小非”解禁后市场供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市值角度考虑,到今年年底,机构投资者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有效性会有迅速地提高,从弱有效市场过渡到半强势有效市场。 当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市场看法不一样,A股市场近10年平均ROE水平大概在10%左右,这意味着产业资本需要每年10%的回报预期,才愿意投资。而现在PE在15倍左右,和预期回报还有差距。 当前系统性风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虽然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整个环境开始变得有利,现在是看个股的机会,要选择增长确定的企业。考虑到中国的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进程,对宏观经济也不应该太悲观,如果做价值投资现在到了建仓的时期。 牛短熊长 投资不能轻言巴菲特。第一,巴菲特是怎么做的,你是不知道的;第二,巴菲特是很成功,但巴菲特生活的时代和你不一样。巴菲特给人感觉很容易学,其实很难学。 熊市上半段今年年底就差不多了,然后进入熊市的下半段。所谓上半段的特征就是普跌,反弹很少。下半段的特点就是死水一潭,涨跌不大,不会有几百只股票同时跌停的情况。对于大资金而言,前半段最主要的是仓位控制躲避风险,通过精选个股回避风险的作用不大。市场中很多机构都没有预测到股票下跌速度这么快,这是中国经济本身的周期显现以及和世界经济共振的表现。 熊市什么时候能完?就要等没信心的人都卖完了。牛短熊长,从心理学上还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