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监管收得过紧,我们不仅违规的能力没有了,创新发展的能力也快没有了。
作者:李德林/文
中信证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拯救是一场痛苦的变革,推陈出新,为准备10月的创新发展大会,证监会机构部官员对数十家证券公司展开密集调研,从业务创新的审批到券商的国际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征求券商意见,而券商一方面大倒苦水,一方面疾呼应适当放权以促进证券行业发展。 而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放松了券商在债券投资、同业竞争等数项业务的限制。对于一些尚未取得自营及投资咨询牌照的公司可以根据控制资本的方式自行开展业务,对于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等创新业务的开展,证监会表示可以批准若干券商先行试点。看来,证监会在征求意见的同时已经在落实相关的政策,而一旦松绑,中国的证券行业能否迎来飞速发展的时期? 密集调研券商“发行部、创新业务部等部门几乎都参加了座谈会,证监会的领导主要是听我们的意见,没有发表什么结论性的意见。”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透露,近期证监会机构部等领头组成的调研队伍,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券商进行了密集调研,重点就常态监管下,券商如何发展。 该人士回忆当时的场景,当公司机构部、创新业务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门骨干走进会议室时,证监会以及地方证监局的官员已经就坐,公司来参会的人员只知道证监会的官员来是想倾听一下券商的意见,为10月份证监会即将召开的创新发展大会提意见。 “通过这几年的清理整顿,整个证券行业基本走上正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常规监管怎么办?”会议一开始,证监会调研官员就发话了。有一家大型券商新产品开发部门的负责人一看证监会官员态度如此坦诚,也就直来直去地说:“现在证券公司说是开放了很多业务,除了直投业务,真正开展的新业务很少,融资融券说了几年了,一直没有开始,证券公司依然靠天吃饭,眼下行情不好,证券公司吃老本的现象又要出现,要真正意义上步入常规监管时代,就要给券商更多的创新机会,允许推出创新产品,别老是捆住了手脚,新产品还没有银行、信托等公司发的多。” 此外,净资本问题成为很多券商反应的焦点,6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对净资本计算规则进行了调整,新办法提高了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债券的风险扣减比例;调整了风险资本准备的计算比例。这一项被证监会誉为常规监管下的风险控制措施,将证券公司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扣减比例提高到100%,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券商的流动性。“净资本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券商流动性风险,但是100%扣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净资本的额度,在业务开展方面就受到限制,比如自营、直投等等方面都可能扣减巨额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而缩小规模,甚至失去投资机会。”一家大型券商直投部门的负责人也在会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在调研的过程之中,券商们纷纷提到国内券商的国际开放速度,要加快对外开放,确保将来的国际业务的竞争。此外,集团化经营、放宽资产管理业务审批等方面也成为券商们向证监会提出的比较热点的问题。“现在国内的证券公司非常单一,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等等一锅烩,任何一个部门出现问题,都可能让整个公司破产。”券商们提出希望证券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的思路来经营,摆脱机构部监管一家证券公司的状况,鼓励证券公司集团化、风险分离式经营。 “在整个调研过程之中,证监会的官员只听不说,很少插话,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他们就是记下,至于这些问题能不能落实,目前只是券商的一厢情愿,只要能落实一条就好了。”券商的高管层对于证监会的下一步发展计划还多有疑惑,证监会能不能在常态监管下实现创新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 呼吁监管放权 “要允许券商跟现代企业一样经营,否则没有办法跟境外公司竞争。”一家券商的高层叹息。监管放权是这次证监会官员调研过程之中听到证券公司最多的反映。“2003年券商一片萧条的时候,证监会就专门出台鼓励券商创新,当时证券公司忙着清理问题,根本无暇顾及业务创新,在那段时间可能只有中信证券等包袱比较小的公司在储备创新人才。大面积整顿结束后,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的创新规则,比如融资融券、直投业务等等,但是这一些业务都是在证监会主导下的创新。很多其他创新业务,只要证监会不开口,你得研究、你的人才储备就是10年也只能等。”北京一家券商的高层向证监会调研官员反映,现在证监会号召的创新实际上是证监会主导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意识、创新模式等等企业都无法发挥主动作用,证监会作为监管者倡导证券公司创新是对的,但是业务上的创新不应该是由证监会主导,而应该由证券公司进行,证监会进行审批监督。一位券商高管苦笑着说:“上一次牛市后,加强对券商监管确实净化了市场,减少了系统性风险。但当前监管收得过紧,我们不仅违规的能力没有了,创新发展的能力也快没有了。 另一家券商的高层指出,很多创新业务只要不存在违法违规,证监会就应该放行,比如一直当作救市的融资融券业务,从证监会提出到审批券商已经几年了,就是因为证监会管得太死却拿不出一个可行性的办法。 在新产品的审批方面,有券商抱怨证券行业已沦为末流。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创新产品一年可能都是多种,而券商一年只能发一个产品,导致证券公司还得靠经纪业务这种靠天吃饭的业务,不少券商认为,证券市场要想步入创新发展的时代,证监会必须进一步放权,否则证券公司无法跟银行、保险等金融公司竞争,创新发展不能完全政府主导或控制,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从最新发布的《草案》来看,证监会正在积极地努力放松对中小券商的放权,并且在资产管理、融资融券方面的审批放开了一定权限。《草案》明确指出:“证监会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可以批准若干证券公司先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或决定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制定相关业务规则后正常推开,或停止批准新的申请。” “证监会在放权的同时,也在为将来创新业务开展后再收权留下了空间。”一名券商高层认为,对于目前的市场来说,证监会的姿态是积极的,但是创新业务的落实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