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及受弱周期性股票受益较大
作者:董先安 郭奔宇/文
从股市的角度来看,最糟糕的宏观经济时刻正在过去,比较有利于牛市的宏观经济格局会逐步出现—而这基于政府能成功避免重大政策失误的假设。 7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国内CPI环比下降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我们预计8月份CPI同比涨幅将继续大幅下降至5.4%左右。但8月份之后CPI将结束大幅下降走势,会有小幅波动。考虑到未来4个月中国的宏观政策仍将以微调为主,以及国际油价粮价的下降,我们预计CPI环比稳步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 并且,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本月和下月CPI值。因为如果7月份CPI数据下降到5.1%的水平,则表明宏观经济不仅度过了通胀周期,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苗头。结合工业增加值可能进一步下滑的情况,我们预期各宏观经济指标趋冷的迹象将会在未来半年内逐渐显现。若果真如此,今年底明年初的宏观政策的较大幅度调整可期。 促进消费增长为政策调整核心从2007年10月高点至今,A股下跌六成,高通胀下宏观预期迅速下调、估值下降是泡沫破灭的主导因素。 极度悲观的宏观预期的出现并非偶然。虽然从未应验,但是中国经济崩溃论30年来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其本质是担心低质高速的中国经济转向高质平稳发展的不确定性。 但是,投资者也需要理解,崩溃论的假设错误在于过于低估在市场发展压力之下政府推动改革的动力、力度与效果。短中期数据方面,在从紧货币约束下,中国去年底以来逐月下降的通胀环比趋势将延续,下半年CPI同比增幅将会逐步下降,年底回落到4.2%的水平;PPI到第四季度也会出现较快下降;全年GDP增长率预计为10.1%。除非出现大的政策失误,中国经济能够成功实现软着陆,并向更加平衡、内需驱动的经济体迈进一步;同时,宏观环境就成为最适宜股市长期牛市的情形:由高通胀、增长大幅波动向低通胀、平稳增长经济体转化。 了解中国改革路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政府政策的可预见性。通胀与就业对于稳定优先的中国政府而言至关重要:要控制通胀,货币从紧趋势必然不改;而能源矿物进口依存度高的巨型经济体继续靠投资与净出口驱动增长的模式不再可行,因为进口价格暴涨导致净出口下降,并抵消投资增长;保增长必须靠消费增长,政府必然千方百计支持消费增长,放松投入品价格管制,以改变偏重投资忽视消费的经济结构;同时会促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打通消费市场;在严控通胀的前提下,短期甚至减税以扩大居民实际收入。所以,在政治经济稳定的硬约束下,政府必然正确呼应市场发展的压力,改革开放因而得到深化,政策的可预见性因而增大。 据报道,9月份会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而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在各界的呼吁下,未来各种方式的减税政策将陆续出台,并预期国家会适当扩大公用设施投资,特别是农村地区水、电、路、卫生的改造。由于通胀风险依然存在,货币政策年内不会大幅松动,出口政策、房地产产业政策不会频繁变动。新一波政府主导的投资热难以再现,企业投资增速将趋稳;而财税改革将加快,其核心将是创造有利于消费稳步增长的制度环境,这对于改善宏观预期效果将十分明显。 投资远离周期性品种 上半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两驾—顺差与投资增幅下降,主导了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趋势。但近年来,中国已经扩张成为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巨型经济体,透过大宗商品进口价量共振的机制,投资减缓令进口增幅不会持续猛增。其净出口增长与投资增长之间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对冲关系,此消彼长,总体经济增长率越来越决定于消费增长的情形。据此中期看淡投资与出口板块,看多内需相关板块如公用事业与消费类。 若CPI短期超预期下降,相应的政策调整对市场会有不同影响。在宏观政策中,可能采取的手段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在2000年至2003年宏观经济调整期间,银行普遍遭遇放贷难,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不能够使银行将资金有效配置到贷款上。存款准备金下调更直接的效果是使银行将资金配置在债券市场。增长的资金与急剧下降的CPI将可能引起市场利率水平的快速降低。这对固定收益产品,以及受宏观周期性影响小的股票品种产生利好,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无风险债(国债央票、金融债)—信用债券(公司债、企业债)—无周期或逆周期股票(消费、公用事业)—顺周期股票(钢铁、能源)。 同一个行业内部也存在不同的顺周期和逆周期的特征。比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由于是“借短贷长”,呈现逆周期性质;但是,违约率和损失率呈现顺周期性质。因此,如招商银行(600036)这样有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并经过历史和市场检验的银行能够表现更好的逆周期或者无周期性质;而经历过较严重坏账损失的银行,则具有较高的顺周期特点。■ (第一作者为西南证券高级宏观经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