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下发后,相关塑料生产商将转换销售渠道还是改变产品?亦或是打擦边球?
□本刊实习记者 张秀英
1月8日上午一起床,青岛的王秀坤和往常一样边刷牙边“听”电视,还没洗漱完,他就丢下牙刷,吐掉口中的泡沫,来不及漱口便坐在电视机前一眼不眨地看完了新闻。 这条新闻播报的是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后文简称《通知》):2008年6月1日之后,全国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消息一出,议论一片。然而最紧张的还是像王秀坤这样的塑料袋生产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日后的生存问题。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项新的经济规定出台后,总是会牵动市场中既定的利益关系,而因为有利益关系的牵动,必然会“有人欢喜有人忧”。 看完新闻后,王秀坤吃惊之余,一路上还是带着些许兴奋去了公司。因为早在三四年前,青岛市就已经颁布了类似于《通知》的规定,所以,早在三四年前王秀坤的公司就完成了转型,由生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基本上转向了生产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一小部分业务也由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转向生产厚度大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记者约王秀坤采访的时候,他正和一家北京的大商场谈长期合作的问题。“就全国来说,绝大部分工厂还是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本来大部分生意都局限在青岛的王秀坤认为这是一次扩大市场的机会。 青岛走在前面的环保政策使得王秀坤的企业也走在了市场的前面,他当然“欢喜”。而余姚市华亚塑业有限公司运营部副总褚亚萍面临的情况就大不一样。华亚塑业33%的业务是生产国家2008年6月1号将禁制的塑料袋,在阿里里巴巴搜索“背心袋”(厚度一般小于0.0025毫米的塑料袋),余姚市华亚塑业有限公司还是标王。 “生产背心袋,又辛苦又赚不了什么钱。如果大家不生产了我同样举双手赞成,我也不是没有环保意识。”褚亚萍用无所谓的口气说。 话虽如此,然而当下中小企业第一问题还是生存。“我生产0.026毫米的塑料袋总可以吧?如果这也不行,大不了我给周边其他的塑料公司做产品配套生产。”褚亚萍认为公司以后发展不会有大问题,随后她不愿意和记者多谈这个问题。 何以解忧 虽说不同的塑料袋生产商反应各不相同,然而有一个问题却是他们共同思考的:如何快速应对《通知》? “国内不让卖,就卖到国外去。”在一些塑料行业论坛里有一些人给背心袋生产商出主意。 问题是国外能接受这些产品吗?“欧美的环保措施比我们国家抓得更紧,虽说一些国家还没有制定类似于《通知》这样的规定,但是很多国家都在推行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他们使用的普通塑料袋的技术标准也和我们不一样。”王秀坤认为这不可行。 欧美不行,那么中东呢?非洲呢?“中东和非洲出价不高,背心袋的利润本来就低,长距离的运输使得我们根本不能盈利。”褚亚萍的背心袋全部在国内销售。其实即使是在国内,商品零售商也是就近采购,因为只有低成本的运输费和低廉的采购价才能保障他们能够免费给消费者提供塑料袋。 转换销售渠道这条路不好走,那么改变产品呢? “几年前,我们青岛的塑料袋生产企业一样非常抵触新政策,但是商场只采购环保塑料袋,而且企业只有拿到环保部门颁发的证书才能投入生产。”无奈之下,一些青岛塑料袋生产商只好改变产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秀坤投资上百万元更新设备,转而生产环保型塑料袋。 虽说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但是当时青岛还是倒闭了一批塑料袋生产企业,因为不是每家背心袋生产企业都有资金更新设备。 “等上面抓得没有那么紧的时候,一些小工厂又开始生产,因为郊区的一些零售场所和农贸市场还是使用背心袋。”王秀坤说这些小工厂的违规生产给他的生意带来了冲击,毕竟大多数人的环保意识还没有达到掏钱去买环保塑料袋的地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褚亚萍不认为未来就一定没有生意。“鱼肉这种商品装在布袋子里方便吗?即使收费,又有多少人介意那点钱呢?”也有一些塑料袋生产商想打擦边球,“我比0.025毫米多生产0.001毫米,只要不违反规定、有使用人群在,不怕没有生意。” 显然,在这些既不能改变渠道又不改变产品的生产商的脑子里还存在一个假设条件:如果政府管制不严格、消费者还会使用不合格的塑料袋,那么他们还有生存的机会。 然而假设条件有不成立的可能,于是,看到环保趋势的生产商开始考虑提前转型,转而生产环保型塑料袋。 先“忧”有道 早在五六年前完成转型的深圳瑞尔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现在就活得很滋润。“客户基本上都在国外,其中来自欧美和日本的订单数额能占到总体营业额的90%。”瑞尔董事会主席路天云说。 使路天云的生意出现大转折的是一条令他兴奋不已的新闻,2002年他偶然看到新闻上说欧洲将于2008年全面取消传统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环保型且易回收的购物袋。路天云眼前一亮,马上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 于是,路天云大胆转换产品,转而生产环保购物袋和礼品袋,新的产品理念让他很快打开欧美市场。2007年,肯德基也向瑞尔国际加大了采购外带全家桶包装袋。“以前肯德基的那种外带全家桶包装都是纸制的,不能保温。我们提供的产品不仅环保,而且还能达到保温的效果,所以非常受欢迎。”路天云说《通知》下发后,他开始试探进入国内市场。 然而提前向环保转型就一定能够成功吗?石家庄新闻网上《几分钱逼倒英雄汉:“百万富翁”沦为修鞋匠的背后》却给了一个反面案例。 1999年,看好环保商机的老冯投资100万元建起了石家庄市第一家生产环保餐具的企业,但是因为环保型餐盒比普通餐盒每个要贵几分钱,所以批量进货的商家都挑便宜的买。结果半年时间,老冯只卖了几万个餐盒,获利甚微。 事情也有转机,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让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空前提高,环保餐具又受到欢迎,老冯的工厂火了几个月。然而“非典”一过,发泡餐具卷土重来,老冯的环保型塑料袋又退回到仓库里。此后,老冯的工厂开始直线下滑,以致最终停产。同样走环保路线的老冯和路天云境遇大不一样。什么因素促使二者反差如此之大呢?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张忠民认为,要让环保型塑料产品取代一般塑料袋产品,至少需要法律、科技、资金和市场四个要素。而从这四个因素来看,老冯进入市场的时候,国家尚未推行类似于《通知》这样的规定,石家庄的市场也没有形使用环保产品的意识。“天时地利他都没占到。”一位行业专家分析老冯的案例时说。 而路天云选择的是全球市场中环保意识比较强烈的欧美国家,现在考虑进入内贸市场,又正值国家颁布《通知》之后,他是在有市场的地方卖自己的产品。 当然,老冯的成败原因不能简单而论,然而选择何时进入市场以及进入何地市场,的确是关系企业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超前的商业意识只有围绕着市场实行才能实现商业利益;是不是该提前往环保转型,塑料袋生产商需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