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很尴尬。
作者:丁晓磊
2008年岁首,张朝阳在清华科技园高调宣布搜狐推出了“搜狐博客开放平台”,即搜狐允许第三方开发的模块嵌入其博客系统,从而丰富搜狐博客内容。张朝阳的目的明确,就是要把搜狐打造成为网民上网的第一入口综合性门户网站。“最终中国互联网可能是三家垄断,我相信搜狐是其中之一。”张朝阳如是说。 但是,眼下一份简单的调查结果可能会让张朝阳很不舒服:在笔者调查的20个用户中,只有3个人选择经常使用搜狐的产品。除5个不上任何门户网站的人以外,其余12名均异口同声:经常使用新浪的新闻、网易的邮箱、腾讯的QQ。 搜狐很尴尬。 媒体、搜索和空间是张朝阳为搜狐崛起定下的战略。但是,不论从用户的认知度上来看,还是从专业的研究报告来看,搜狐和新浪在新闻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同质性,而新浪过去在新闻方面下的狠功夫让搜狐一时间很难撼动其新闻超市的霸主地位。不过,搜狐抢先一步成为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正式互联网内容服务的门户网站,虽然可以改善其与新浪的竞争状态,但是很难起到根本性的改观。在搜索方面更不必说,百度垄断着中国搜索市场,连Google这样的世界搜索巨头在中国都难以施展拳脚,搜狐想在搜索方面直接与百度竞争更是难上加难。而且,虽然Web2.0浪潮在中国并没有实现货币化方面的突破,却真正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门户改革是一种必然。而在媒体、搜索方面难以突围的情况下,搜狐似乎只有一种方法——聚焦博客,开放API(一种程序接口,第三方可以提供软件嵌入到自己的系统上)。 单就技术来说,开放API概念并不新鲜,美国的Facebook、Myspace、Google都已经开放了API,但是在国内,搜狐确实打响了第一枪。在搜狐看来,很多小公司完全可以依靠搜狐这个大平台生存,而他们也帮助搜狐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类似于生物界的共生;搜狐可以通过博客开放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并且增加用户的粘性,达到引导用户消费新闻、使用搜索的目的。 据张朝阳说,搜狐战略上的变化来源于搜狐企业文化的变化:从营销驱动型转变为技术驱动型。最近一年以来,张朝阳本人开始关注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他每周都会召开一次搜狐的技术研究会议,这个过程坚持了一年。但是,这种转变是缓慢而艰辛的,文化的转型需要长时间的坚定不移的努力。 这一切源于张朝阳自己意识到,那个凭借“大狗”或者“Charles”的名字就能汇聚一批粉丝网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