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君 李星
“内容为王”被我们用了很多年。其实,电视的内容和报纸是很不一样的,互联网的内容和电视、报纸的内容更不是一个概念。进入电子媒体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容是新技术的延伸。麦克卢汉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媒介即信息。内容为王,被“新技术决定话语权”所取代。“受众”内涵也经历了从接收者到用户、分享者、研讨者、上传者、自媒体的演进过程。 为搞清Web2.0时代“受众”希冀的传播理念,笔者探讨了Web2.0的定义和本质,认为Web2.0是新技术,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景。网络和手机媒体训练了Web2.0的“受众”,其他媒体的受众,多数也是网民。一方面,其他媒体“受众”也会被“胁迫”成为Web2.0“受众”,另一方面,其他媒体的终端和载体也会数字化。因此,新闻理念跃进不是新媒体的专有名词。 新闻理念跃进应体现在下面的三个领域:第一,由于网络的海量和便于搜索。我们上传的文字、图片或视音频,也许会被200年,甚至2000年后的人,拿来引用、讨论。信息不仅是一时的服务,而是一世接一世的服务。因此,我们有责任追求所上传信息的永恒性。即使这个目标很难到达。第二,网络训练了读者,读者已经习惯了,从一篇文章,进入相关文章,了解这件事的背景、专家和网民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在不同时期类似事件的情况。同时,读者也习惯了多来源的实时追踪报道。因此,服务于各类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应追求全时的、多样的、相关信息的集纳。第三,Web1.0到Web2.0是从专业新闻工作者发布新闻,到“受众”为“受众”服务的转变。群(圈)是核心概念之一,群(圈)中的核心“受众”,也是主要的作者和编辑。因此,专业新闻工作者只有融入自己的“受众”,才能影响“受众”。而最好的融入,是根据Web2.0“受众”的要求改良自己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融入,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影响力。 新技术背景下的信息永恒 追求所上传信息的永恒性有一个更容易达到的目标——新闻应当对现在的读者更有用。今天有现实的用途,即使将来没有现实的用途了,还有历史对比、研究和考证的用途。假如我们上传的信息今天就没有现实的用途,那以后也就不会有其它的用途了。 目前,一些新闻只是告诉大家一件事,以及这件事对社会的意义。可是,大家对这件事的程序,却很少涉及,找谁,去哪找,更少涉及。新闻中即使涉及就新闻当事人,因为怕惹麻烦,也会主动略去这个人的相关联系方式。 其实,人不仅有收、发、读信息的需求,还有联系、见到和自己趣味相投人的愿望,当然,自己也有被趣味相投人找到、关注的愿望。这要作者征求相关人的同意,就可以给读者提供更有用的服务和信息。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当然,拥有观点或点评(或旁边附有评论文章),就更好的了。 追求全时、多样信息的集纳 过去的纸质媒体都是有出版周期的,电视和广播在单位时间容纳的信息量也是很有限的。全时、多样的信息和服务是一种奢望。网络新闻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每条新闻都能凝聚大量的同类信息,有的会做成专题。有文字的,图表的,还有音视频的。与核心新闻的远近讲,相关阅读、延伸阅读,以及网民对这篇新闻的跟帖,是相关度最高的。而这篇新闻细览页面周围的关于这个频道的精选文章,相关度最远。网络训练了读者,读者已经习惯了,从一篇新闻,“点击”进入相关新闻,了解这件事的背景、专家和网民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在不同时期类似事情的情况。为了满足网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除了快讯,我们不应当再做单条新闻。要把新闻做厚,在一个接一个延伸信息的阅读中,让网民进入这样的情景:自己成为信息的组织部分。
被业内称为“互联网女皇”的马丽·米克(MaryMeeker)说:“由Web2.0加速的下一轮企业生产力增长,将推进使用网络的协作工具,因为这个平台能够结合网络实现用户将任何设备接入到任何内容。”把“任何设备接入到任何内容”或者把任意内容转发到任何终端,将来,“受众”自己就能完成。“受众”自己可以随意剪切、粘贴、下载各个网站的页面、信息到自己的网页和数组库,再把自己的这个“媒体”转发到任何的终端。这样的自媒体正逐渐成熟。任何地点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被这样的“受众”第一时间发到网络上,短时间内会不断被各种心态的“受众”转发,不仅有事件的各个时段的动态,还有和这个事件相关联的人和事。而且,同一个时段的同一个事,可能有几个人用不同的版本描述,不仅细节和情调有不同,是文字为主还是图片、视频为主,也不一样。专业新闻工作者必须参与这个竞争,首先就要追求事件的每个时段都要连续发布信息,也就是全时的发布信息。其次,也要用尽可能多的传播方式发布信息,再次,考虑把各种背景资料逐渐加上,争取全息信息。除了快讯,单条新闻将是不合格的新闻了。即时是快讯,也要马上补上最新的进展和背景资料。 只有融入才能影响受众 以前有新闻专家认为“必须抓住两点:争取最大读者面与实现最深作用点。”Web2.0时代,“受众”群(圈)的概念是核心概念之一。群(圈)的凝聚力,来自“受众”共同的兴趣和利益。专业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融入自己服务的“受众”群(圈),争取自己的信息最大可能的覆盖需要你信息的群(圈),到位的服务才是最有效的作用点。例如,每个出色的博客都链接了其它同类内容、同样优秀的博客。专业新闻工作者,就要拥有这样的博客,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只有融入,才能获得认可,才有可能进一步成为这个群体的意见领袖。 要成为自己服务领域的意见领袖,就要掌握自己服务的人群(圈)、研究他们的嗜好、尊重他们所发的信息。要想法使读者的反馈信息成为新闻的一部分。在纸媒领域,电子纸普及前很难实时结合“受众”反馈信息。但可以客观写出以前读者对这类事件的观点和应对的措施,哪怕是国外的读者。只要我们写清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背景,就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是借鉴。 非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大量信息,不一定就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克星(绝对是挑战)。就看双方采用什么办法了。BBC广播电台就开始制作播客节目,他们不仅仅把播客的出现看成广播业的竞争压力,而是迎接新技术的挑战,把播客的草根形式和思想当成对广播业一次改良的机会。这是更积极的融入“受众”群(圈)。也就是说,最好的融入是改良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影响力。 互联网定律渐成媒体新规 内容为王被我们用了很多年。内容的概念一直在变,网络、电视内容与报纸内容更不是一个概念。进入电子媒体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容是新技术的延伸。话语权不再是谁的内容发的多,发的好。而是谁采用的内容生产、内容传输和内容接受技术先进,谁就能占的先机。也就是说,内容不再为王,话语权由技术先进性决定。 “受众”需求也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变化,要求新闻发布走向多媒体的、复合的、具有选择性的信息投放。于是,负责综合和分配信息、调度和调整稿件的发布流程的策划编辑变得很重要。 在Web2.0时代,“编辑”的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编辑”作为一种技能成为广大网民的基本素质之一。谁的新技术能把网民的信息充分吸收,谁就能占领竞争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