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兴市场经济体迄今较好地应对了金融动荡,但随着危机的延长、外部融资环境趋紧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
□陈晓进/文
滞胀的双重唱,在2008年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全球经济主旋律,而相对于似乎尚有些温柔的滞,由粮价和油价领衔的通胀音符,无疑要高亢且危险得多。 美元贬值刺激油价暴涨,高油价又传导到高粮价。在全球高通胀预期下,金融动荡的风险正在各国蔓延,其中尤以新兴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更为巨大。 弱美元刺激高油价 在过去的5年中,国际油价暴涨了450%。经济学者普遍认为,除了供求关系和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外,美元贬值是刺激油价暴涨的直接原因。从2007年9月开始,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和挽救美国国内的经济衰退,美联储连续七次大幅降息。较低的美元利率减少了美元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加剧了美元贬值。 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一方面增加了原油期货对持有其他强势货币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推动部分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转而买入原油期货,以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因此,只要美联储一宣布降息,油价就立即暴涨。 例如,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宣布降息75个基点和1月30日降息50个基点后,原油价格暴涨了近30%。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哈利勒则干脆明确声称,美元每贬值1%,就意味着油价将上涨4美元。 虽然石油出口国从油价上涨中获取了大量利润,但美元贬值亦使其遭受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巨额汇率损失。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已经导致这些国家用于进口粮食、蔗糖、茶叶等生活必需品的财政补贴支出大幅增加,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元贬值导致了他们原有资产的缩水和实际购买力的下降。 因此,越来越多的石油出口国试图用非美元货币替代石油美元,在外汇储备中增加非美元货币的比例,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元贬值的速度,结果出现了“美元贬值—油价上涨—通胀加大—美元贬值”的恶性循环。 高油价助推高粮价 从今年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看,高油价已经传导到高粮价。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现代农业是“石油农业”,即与石油相关的化肥、农药、农膜和机械、农用柴油等现代化生产要素在粮食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一旦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波动,粮食生产成本亦随之大幅变动。 2003年初,国际油价每桶20美元左右,2006年时最高涨到每桶78美元,而从2003年至2006年,每亩农田所用的化肥费从57.93元增加到86.81元,增长50%,农药费从9.22元增加到16.15元,增长75%,机械费从24.09元增加到46.73元,增长94%。 另一方面,石油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美国、欧盟、巴西等更加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挤占和影响了粮食的种植面积。世界银行在今年年初的一份报告指出,2005年至2007年,国际玉米价格上涨超过60%,美国的生物转能源计划是其主要诱因。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让·齐格勒甚至大声疾呼,由于生物燃料的推广对全球食品价格飙升的影响,大量使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已构成了“反人类罪”。 全球金融风险加大 在全球高通胀预期下,金融动荡的风险正在各国蔓延,其中尤以新兴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更为巨大。今年以来,被视为“亚洲新的经济奇迹”的越南,经济急转直下,多项经济指标亮起红灯,股市崩盘,5月份CPI涨幅高达25.2%,约3倍于去年全年平均8.3%的水平,第一季度贸易逆差是去年同期的4倍,财政恶化,货币贬值。在外界看来,越南已经显露出金融危机的端倪。 由粮食价格飞涨引起的通胀失控是导致越南危机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数据显示,5月份越南CPI涨幅高达25.2%,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2.35%,国产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高达67.84%。越南是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2007年粮食产量4000万吨,每年出口大米450万吨。但通胀预期的失控使老百姓疯狂抢购大米,再加上不法商人乘机囤积牟利,致使越南国内米价飞涨,并出现了通胀从食品向非食品的扩散。严重的通货膨胀使投资者迅速改变对越南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纷纷抽离获利资本,导致越南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暴跌。 不仅仅是在越南,通胀的忧虑正在众多新兴国家蔓延,从而改变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沙特阿拉伯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6.5%,阿联酋、巴林和卡塔尔已超过了10%。在亚洲,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的最新通胀水平也至少两倍于去年水平。从绝对水平来看,印尼和菲律宾10.4%和9.6%的最新通胀水平已经达至预警水平,任其再恶化下去便可能出现如越南一般的失控。亚洲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和印度7.7%和7.9%的最新通胀水平虽未至高危,但已处于需要严重关注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抑制的地步。 发达国家的通胀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4.2%的最新通胀水平已达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CPI在短短的10个月内从2.1%迅速急涨至今年6月的4%,创下自欧洲央行创立以来的最高,日本0.8%的最新通胀水平已接近其走出长期通缩后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7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了《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报告指出:“全球金融市场依然脆弱,系统性风险仍居高不下。随着通胀风险的上升,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空间日益受到限制。”报告再次对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提出了警告,认为虽然新兴市场经济体迄今较好地应对了金融动荡,但随着危机的延长、外部融资环境趋紧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