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印度贫富差距 印度改造贫富差距的启示



 杜月

  印度经济近年来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增长,现今的印度有着世界一流的工业园区,有着世界顶尖的超六星级酒店,但印度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有世界最大的手工洗衣场,有25%以上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有成群结队的乞丐……印度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印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贫富差距由来已久

  除去英国殖民侵略等外部历史原因造成的贫困以及工农业部门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初级分化,种姓是造成印度社会贫富差距的最特殊原因,它是印度教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理论上把人划分成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另外,还有一个“贱民”阶层,称作“不可接触者”。而这一制度,在印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贯穿着印度历史的始终,影响到每一个印度教徒和印度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印度教中,工作被分成洁净的和不洁净的两种,它规定某些种姓或教派的人只能从事与其种姓地位相称的工作,这种分工一直以来处于一个极其固定和僵化的地位,很难进行分流和变动。正是由于这种等级意识,使处在下层的人民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激励,也就无法自发地打破贫富分化这一僵局。在这种条件下,印度的庞大的贫困数量就很难自发的减少,在长时间内,就会越积越多。

  印度对经济不平等的改造

  实际上,在印度现代化以来,尤其是独立以来,印度的各领导人早已注意到印度的不平等问题,并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改造。

  着力解决贫穷问题。1947年8月14日印度脱离英国的前夜,贾瓦哈尔拉·尼赫鲁在议会里的发言曾明确提出,“结束贫穷、愚昧、疾病和机会不平等”正是印度正面临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的确,印度人口众多,而且贫穷人口是大多数。而印度经济不平等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贫穷,如果不解决贫穷问题,就不可能解决贫富分化的二元经济问题。尼赫鲁把重点放在了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合作社、实施乡村发展计划等一系列尝试。

  然而,由于后面两个措施的实施都必须以完成土地改革为前提,而土地改革在实际上并没有被彻底的施行下去,因此这三个改革的措施都没有完全达到预先设想的目标,因此农村问题也没有完全彻底的解决,贫困问题也在不断继续。之后的领导人也在不断的探索,希望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从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到探索多种经营、产业化和出口强化的道路,虽然到现在印度仍有很大比例的贫困人口,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在消除贫困的问题上,正在逐步探索出一条较为现实而又有效率的解决道路。

  限制富人的财产。十分有趣和独特的是,为了使贫富差距不至于太大,印度在着力解决贫困问题时也会出台措施限制富人的财产。在农村里,印度实行土地持有最高限额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两个目标:一是降低大土地所有者的持有规模,二是把超过限额的土地分给无地农业工人或小农。这一计划的制定者认为,土地过于集中是不经济和不公正的,通过使土地较为平均化,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适合发展的需要。自从英·甘地1972年正式颁布新的土地最高限额法以来,这一制度一直实行至今。虽然由于执行等方面的原因,这一制度在短期内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在长期内,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一制度的间接影响却是“重大而深远的”。

  在城市里,决策者也一度提出了城市财富最高限额的法令。当时,由于土地的需求增加,城市地价上涨很快,投资房产成为一种见效快的投机行为,也带来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然而,这一措施对财产的界定是以住房的不动产为依据的,而这一指标又是十分片面的,它根本无法真正起到限制财富的作用,所以最终这一法令也被废止了。

 2016印度贫富差距 印度改造贫富差距的启示
  尽管这些限制财富的措施有的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但整体上看,仍然可以发现决策者在着力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使贫富两个极端都逐渐向中间发展。当然,这种完全强制地限制财富聚集的行为对社会整体来说实际是一种十分无效率的行为,它可能造成有能力进一步发展经济扩大利润的人无法实现这一结果。

  推进世俗化进程。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印度社会传统的一些价值观,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所带来的影响,与印度现代化是有着一些明显的冲突的,也稳固了印度经济不平等的问题,所以在印度的现代化以来,尤其是独立以后,世俗化也成为一个印度成为一个现代国家重要的任务,甚至世俗主义与自由、平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一起,构成印度宪法的五项基本原则。

  在解决种姓压迫的问题时,印度作了许多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推动各阶层实现平等。同时,低等种姓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斗争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方面,低等种姓组织政党、参与民主选举,成为有力的社会压力集团;在社会行为方面,越来越多的低等种姓人员理直气壮地以平等的身份待人接物;在宗教方面,由于低等种姓对印度教社会长期歧视的不满,由于社会殊俗化进程使选择的可能性增加,大批的低等种姓成员改宗;在经济方面,低等种姓也开始进入各种工作部门,参与各种劳动分工,积极改善着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印度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实际上,印度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印度至今也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而且随着其人口的不断膨胀,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加剧,这些问题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突出,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印度的贫富分化、经济不平等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同样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矛盾复杂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呢?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是一个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中国该如何处理自己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呢?虽然我们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但现阶段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7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52元,而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仅为2110.6元。这些问题并不能用印度的发展过程来解答,但是,纵观印度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仍能或启发或警诫或比较或借鉴地告诉我们很多。

  首先,要想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能办实事的政府。只靠市场是很难解决公平问题的,市场关注的只有效率,而非分配与公平。而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不可以凭经验或者教条臆造,也不可以全国完全统一的执行,而且制订的指标必须能正确全面地反映问题。第二,政府必须关注社会所有人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并着力提高弱势群体的福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治的稳定,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8654.html

更多阅读

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中国改革开

中山-岐江公园:一个旧船厂改造而成的公园

岐江公园,是一个旧船厂改造而成的公园,获得多个国家性奖项有人称评论道该改造“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其实,身为中山人,若不是广州的同学跟我提起,我也不知道

一位印度人在中国的感叹 印度人在中国坐高铁

一位印度人在中国的感叹任何来过中国的印度人都无不对中国令人惊艳的基础设施工程叹为观止。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超级工程项目,印度Rediff网图文并茂的发表了一篇题为《30项超级工程:中国自豪,世界嫉妒》的文章。文章称在世界最著名

苏民峰2016猴年运程 属马人的命运好不好

进入到2016年丙申猴年,十二生肖的运势随着五行生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香港苏民峰老师根据2016年周易命理,推测出每个属相在2016猴年里的运势详情,可以根据各自的财运、事业、感情、健康、学业等运势来制定2016年的工作和生活计划,并且根据

声明:《2016印度贫富差距 印度改造贫富差距的启示》为网友念念相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