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着陆 大小非可能“硬着陆”](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541774417611.jpeg)
作者:■贺宛男 随着8月19日宝钢股份119亿股限售股解禁、即将进入全流通,以及8月份大小非解禁洪峰的到来,大小非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8月尚未过半,指数就从2800点最低跌到2370点,在如此低位还如此暴跌,绝对与大小非冲击波有关。 关于大小非问题,市场有两种意见。一种要求推迟解禁,并对套现的大小非开征暴利税;另一种意见是不能违背股改承诺,应让市场自己消化和解决。如果说指数在3000~4000点位,为了避免非理性暴跌,采取一定措施还有可行性的话,那么今天跌到这个份上,市场已经付出了惨重代价,缩头一刀,伸头也是一刀,干脆将头伸出去,看看到底有多少大小非真的死活也要抛!暴跌市道也许正是解决大小非的好时机。 有两个例子或可说明管理层已决定让大小非“硬着陆”。 一个是宝钢股份,据其披露的限售股流通公告称,8月19日起宝钢集团所持119亿股限售股将全部变为可流通股。目前宝钢集团共持有129.54亿股,占比73.97%。遵照股改承诺,股份全流通后三年内,宝钢集团最低持股比例将不低于67%,出售价不低于5.63元,也就是说,在未来三年内,宝钢集团最多减持6.97%的股份共12.2亿股,相当于目前已流通股份的22%。这是股改中已作出最低持股承诺的,如今一字不改。 另一个是申能股份。8月18日申能股份将有14.71亿股限售股解禁,解禁后是否减持,公告无一字提及。这是股改时关于最低持股比例并无承诺的,如今也不见有新的说法。概言之,一切照旧。 细加分析,目前沪深股市1600家上市公司中,关于限售股解禁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已经全流通或基本全流通的。据笔者粗略统计,目前已经全流通的至少有12家公司,它们是:亨通光电、腾达建设、恒生电子、浙江龙盛、东方明珠、中化国际、三一重工、华海药业、申能股份、物华股份、宝钢股份和*ST灿坤;此外目前限售股比例在25%以下的可视为基本全流通,因为如果大股东有25%的股份尚属限售股,一般是不会抛的,这类公司大概有250家。 第二种是限售股比例在25%~65%之间的公司,有1000多家,市场状况一好,它们中的大小非们就会减持套现。再熬过一年,这1000来家公司中有一大半将“晋升”为第一类。 第三种是限售股比例高于65%,已属控制权“过剩”,大小非们是绝对要抛的,大概有300来家。但其中约170家属于上市不久的中小板企业(中小板刚上市时公众股比例几乎清一色为25%,相应地限售股为75%),也就是说扣除中小板,限售股抛压最大的也就120~130家公司。限售股比例最高的有:ST盐湖97.5%,海通证券97.15%,新钢股份93.2%,正和股份92.4%,国元证券91.5%,上电股份90.15%,华丽家族89.8%,太平洋88.8%,中国太保87%,中国石油86%,中国银行85.2%,等等。这些公司中最怕的就是高价股,如保险、证券类个股;反之,若绝对股价不高,纵然限售股比例再高,对市场的威胁也并不大。 接下来的关键是,要将目光聚焦于股改后上市的新股,因为这些股市新贵无需支付对价,却能享受比股改公司限售股解禁更为优厚的条件。正因为如此,对新股的询价,不仅要看公司的质地、成长性等,还要看公众股比例,公众股比例高、每股净资产高、大小非持股成本也相对高的“三高”新股,定价可相对高些,反之,“三低”新股则要低价发行。期待管理层对股改后上市新股的限售股解禁区别对待,从严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