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集体辞职事件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影响将会极为深远。
本刊记者 匡冬芳
临近年底,在企业内部被讨论最多的话题无外乎年终奖、如何过年、火车飞机票、来年计划等等。但2007年年底,一部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让他们又多了一些新鲜的话题。这部法规也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一石激起千层浪”。 华为无疑处在这层浪的尖峰。在新法面前,很多企业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华为所采取的做法是:要求所有工作满八年的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再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对于那些主动辞职的老员工给予相应的补偿。与此同时,华为将有选择性地与“自愿辞职”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薪酬略有上升。 华为的这个做法,顿时激起舆论上的激烈讨论。基本上出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华为此举不仅保护了企业平等的竞争机制和新鲜的生命力,同时也安抚了那些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老员工;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华为此举是对新法的公然挑衅。 甚至,论坛上流传的一个调侃华为特色的“工号文化”故事:华为就像一棵爬满猴子的树,上面的猴子往下望,看到的都是笑脸。下面的猴子往上望,看到的都是屁股。如果有果子,总是顶层的猴子先吃。当猴子太多的时候,上层的猴子会折断树枝,向下面抽打。于是,猴子们纷纷往后退,混乱中总有猴子要掉下去。而这些不幸者获得的赔偿,就是从树上掉下的果子! 要了解华为此举的真实意图,必须注意一个细节:“自愿辞职”员工都握有华为股份。因此,有专家解读:华为此举,目的是把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集中起来,不断向“核心”靠拢。 任正非曾经这样评论华为之前的一次集体离职,“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劳资关系事件,它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企业在不断发展、迅速膨胀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人力资源战略以及企业文化上的战略管理,在对自身所进行的清理中,保持活力和凝聚力,引发创造力,轻装上阵。企业关心的是效率,公众关心的是公平,公平与效率是否能有效调和,这恐怕正是华为集体辞职事件变成热点话题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