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欧洲央行不实施强硬的货币政策,欧元区通胀预期将失控,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加薪潮”
□孙立坚/文
欧元区6月份的通胀率,已由5月份的3.7%上升到4%,创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大大超过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目标值。欧洲央行亦如市场所料,7月3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4.25%,以应对不断恶化的通胀势头。 近8年来,欧元几乎升值了一倍,基准利率也保持在并不低的水平上,但是却丝毫没能控制住通胀的飙升。欧洲经济究竟怎么了? 从2004年开始,欧洲经济进入了一个稳健的经济恢复和增长时期,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一度拉动美国经济繁荣向上的房地产市场却爆发严重的危机。欧洲很多大型金融机构,都被美国所谓的著名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蒙蔽了“识别风险”的慧眼,竟然积极地参与“标的市场”,也就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的融资业务,致使事后遭遇巨额的经济损失。按照高盛报告的数字,欧洲金融机构的损失是952.8亿美元,比美国本土金融机构708.1亿美元的损失还要大。 当然,由于欧洲银行业的优势在于现货的零售市场,而美国银行业则擅长于一级和衍生市场,所以,欧洲银行业在次贷风波中所受到的总损失(1640亿美元)还是要小于美国(2225亿美元)。但是,不管怎样,次贷风波的潜在风险依然很大,没有暴露出来的风险,随时有可能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而被激化和放大。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央行不得不随同美联储一起持续积极注资“救市”的原因之一,也是在面临高通胀压力的情况下,担心金融体系的不健全而无法大幅度加息的痛处所在。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风波,彻底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很容易让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扩展到生产要素市场,从而间接影响到每一个开放经济的国家。 正是因为由此带来的美元的进一步疲软,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刺激了大量的投机资本进入了规模有限的工业要素市场。于是,石油价格不断高企,工业原材料价格飞涨,这种突变不仅影响了这两年欧洲好不容易取得的健康经济基本面,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欧洲投资者和消费群体还不够稳定的心理。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这次之所以再次强调加息不会像美联储以前的做法那样,成长期的趋势,也是考虑到除了稳定通胀以外,还得要在目前这个非常时期,关注经济是否出现下滑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滞胀”的风险不仅给欧洲央行带来政策操作上的麻烦,更让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这次欧元加息,非但没有让欧元大幅度升值,反而因为加息所造成的负担越来越大,而使其成为遏制通胀的利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于是,市场很自然就抛弃了这个短期内有收益,而没有“将来性”资产的货币,急不可耐地去选择流动性更好的美元资产,投资者甚至可能在近期因为美联储的加息行为,而无风险地获得由此产生的高收益的财富效应。 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看到,在通胀攀升的压力面前,如果欧洲央行不实施强硬的货币政策,欧元区通胀预期将失控,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加薪潮”,第二轮被放大的通胀效应又继续推高通胀,对欧元区经济将造成更大的伤害。一旦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受阻,那么,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也必将遭受更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