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平台正在成为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新杠杆
□文/罗佳
2006年底在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着实出了一阵风头,2007年除了在舆论中惹了几点口水外,基本上处于“闷声做事”的状态。而在收购中国服装网、参股机械专家网20%之后,2007年12月14日,他与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签订全面合作协议,预计双方将在金融融资、电子商务合作、网上支付平台和B2B交易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B2B平台与金融机构“牵手”网盛科技并非首家。2006年起阿里巴巴已经陆续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个人助业贷款”及“速贷通”两个关联贷款产品,喊出了中小企业“通过企业诚信度作为贷款依据”的口号。此番网盛科技与工商银行的合作可以看出:B2B平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信息交换平台、商业营销顾问之外的更多角色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相对企业在ERP、CRM等软件方面的需求,他们对各种金融服务的需求更为突出。资金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继续扩大发展的重要“瓶颈”。2007年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天津举行的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一次论坛上提出了一条创新解决中小企业个体贷款难的思路:小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应当通过建立有效的市场组织来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聚合了众多企业的B2B平台显然正具备了该种市场组织特征,他们频频与金融机构合作也为他们的会员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希望。 目前,国内已有各种B2B性质的平台约2000家,会员数从千万到数千不等,这些会员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找到生意、实现生存之后,在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出现了巨大的资金需求。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个体业务市场占有率低,在诸如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上难以达到银行的放贷标准;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用习惯:没有必要的财务会计制度、随意填报财务报表、大量使用现金交易以及没有按规定交纳各种税费等。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这些都使得银行考虑到收款风险而拒绝贷款。 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对于是否给予企业贷款的审查、信用评级、授信等环节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据了解,县级银行一笔贷款的平均审查时间是2个月,平均每天审查4.2件贷款申请,这样的效率显然和企业大量的贷款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那些市场变化快的行业,企业很可能因为无法及时募集相应的生产资金而错失商机。 显然,企业和银行都在信用获得方面存在着“信息鸿沟”。企业不能有效地准备相应的信用证明,银行则在核准企业信用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熟悉两者的B2B平台正好具有将两者联系起来的优势。其一,无论是垂直型的行业网站还是综合型的平台,都是会员企业交易状况的监督者,尤其是在应用各种信用评估措施之后,能够提供给银行相对中立的企业诚信状况,甚至能够帮助银行分析各个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帮助其判断投资风险,加快审核效率;其二,网络信用帮助会员企业跨越贷款“门槛”。目前有46%的中小企业因为无法提供信用凭证以及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不能获得贷款,当网络信用被纳入银行认可的审核范围内时,那些一直在网上注重诚信经营的企业很容易优先获得贷款,而这部分人往往正是这些B2B平台的资深会员,平台往往会优先向银行推荐他们。这从另一方面也对其他企业产生了正面影响,督促其在经营中更加注重信用建设,这其中就包括改革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流程。 当然,B2B平台本身也能从与银行的合作中获得显而易见的好处。平台已经参与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甚至有可能延伸到企业管理等更多方面,到那时,B2B平台将转变为一个有针对性的服务商角色,从而摆脱目前“千篇一律”靠信息吃饭的局面。 当然,“三赢”能否实现,同时也是银行、企业以及B2B平台执行力的一次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