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次贷危机的惨剧:华尔街冲击波》
3个月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东京,世界各大金融市场无一幸免,投资者损失惨重。2007年最后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毫不客气地把伯南克的这句大话列为当年“十大最失败预言”之一。 现今,随着次贷风暴愈演愈烈,以及黯淡的美国经济数据,伯南克频频挥舞利率大棒。2008年3月18日,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宣布,再次下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75个基点,此举是美联储有史以来最为激进的降息举措之一。“1?21”股灾当日,伯南克更是破天荒地紧急降息救市。“反通胀斗士”伯南克,在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频繁降息,是将美国经济推入深渊,还是将其从衰退边缘拉回? 长脸、秃头,花白络腮胡,伯南克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学者。用词严谨、不事张扬是他的个性。但与其前任格林斯潘相比,他也因过于严谨而被认为是一个缺乏个人魅力的领导人。 每逢他演讲、作证,一些媒体记者往往就叹气:他讲得过于直白,清楚不假,但既乏幽默感,也无想象空间,自然难以望格林斯潘含糊其辞的“格式风格”项背。 但在敏感的资本市场,坦率有时并不是美德。言辞过于直白的一个糟糕后果,往往会引起市场的恐慌,进而在股市上卷起滔天巨浪。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财政部长保尔森要清楚许多。这位前高盛集团的董事长在最近一系列讲话中,虽然承认美国经济面临困难,增速会下降,但总会话锋一转地强调,美国经济仍富有弹性,经济基本面仍是稳健的,美国不会陷入衰退,最终会渡过难关。 坦承不太熟悉资本市场的总统布什,也多次信心满满地宣示,美国经济虽然面临困境,但他仍对美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从2008年年初布什政府的一系列举动—紧急出台一揽子刺激经济法案,紧急约见国会领导人商讨对策;再到美联储最近连连出台紧急救市措施,人们都可以看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衰退并非杞人忧天。 美国经济有衰退之虞,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近期一系列的经济数据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且正外溢至美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整体经济走势。 首先,房市降温仍在持续。2007年的新房开工量同比下降了25%,是自19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1月新房销售量已降至1995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 其次,收入减少、消费不振。计入通胀因素,工人平均每周工资12月同比下降了0.9%,为199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财富》杂志的调查显示,48%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已经减少消费开支。美国是一个“消费型”社会,个人消费开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不振,美国经济自然更加疲软。 但是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则是美国失业率陡然上升,2008年12月美国失业率跃升到2005年11月以来的最高点5%,2008年2月就业岗位更减少6.3万个,创过去5年来最大减幅。 2008年2月就业数据一公布,坐不住的美国总统布什就紧急召开记者会,在承认美国经济处于困境的同时,也安抚民众,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刺激经济。 在房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低失业率几乎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唯一的心理支撑,而失业率的陡然上升,使人们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现在的伯南克表面果断,其实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并努力在通胀上升和经济衰退的两大风险夹击下小心应对。对于当前高度敏感的市场来说,伯南克一招不慎,其带来的影响将可能是灾难性的。 从历史经验上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美国两度经历经济衰退前,失业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主席、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基于失业率的快速上升,美国经济可能将陷入“长期、深度和严重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