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性”
那年省城的夏天一如既往的热,儿时好友阿明的忽然来访,让广告策划人李雄(化名)租住的屋子更添几分火热。
“我在省城南区已经接手了一家豆腐店,准备留下来做豆腐,趁这几天还没正式开张,抽空来看下你”,阿明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他四处打量着李雄这不足七十平米的两室一厅,“什么时候买的,布置的还不错”。李雄如实的告诉他:“现在省城像这样面积的房子,一般都得30万左右,像我这样,毕业三年,飘在城市的广告人,是万万买不起的,只能租住”。
阿明笑笑,说他18岁外出打豆腐,如今7年下来,花费除去,手头剩下的十几万,恐怕也刚好只够买半套这样的房子。李雄伸伸舌头,自己上大学花了不少钱,而今工作几年几乎没有任何积蓄。不过李雄明白,阿明赚的是辛苦钱——打豆腐的苦一般人是吃不了的;何况阿明面临结婚,那时就必须花近十万在乡下盖个两层小楼,再把女方家彩礼一送,恐怕也剩不下什么。
晚上阿明在李雄这吃饭,几瓶啤酒一碰,不由又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时光:
曾经,两人一块上学放学,一块钓鱼摸螃蟹,一块偷鸡摸狗……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度过了贪玩而快乐的童年,一直到小学毕业。而后,阿明同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一样,又进了乡村中学;而李雄,作为全班唯一的一个人考进了镇里的中学。
那时,上乡村中学还是镇里的中学,在他们家乡那被视为以后继续“修地球”还是有可能“考大学进城”的分水岭。的确,乡村中学四分之一的学生等不到初中毕业就会辍学回家做农活,剩下的学生在“玩与学”中度过三年初中生活后,或者回家种地,或者跟着亲戚朋友去外面打工做生意去了。
还记得那时,初三年级的思想政治课程上,明确的指出了初中生“接受完九年义aihuau.com务教育后”,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即对大多数家境一般、学业一般的农村子弟来说,社会现实对他们不再做更多强制性的教育要求,可以去“面对广阔天地”了。
阿明不出所料的在乡村初中毕业后,回家先扛起了锄头,在曾玩耍过无数次的田埂上,开始了劳作。李雄则在镇里初中毕业后,波澜不惊的进入县城高中,再而进入省城一所高等院校,算是家乡人心目中“上过大学的人吧”。
毕业后,李雄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考过公务员,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无果而终;最终李雄选择了从广告文案做起,在这个城市落下脚。辗转几个广告、传媒运作单位后,算是有了点行业经验,被称之为一个“策划人”。
而在出生之地的那个豆腐之乡,对于阿明来说,主要是两条路,一是留老家种地,二是外出打豆腐,先学几年技艺和经营,然后自己当个小老板,年收入三五万不成问题,好的话八九万也有可能——只要你吃得了苦,然后找对了打豆腐的地方;这也是很多老家的豆腐郎频频奔波于各个城市“看行情”的原因。
短暂的修地球之后,阿明选择了打豆腐这条路,在其它几个城市打了七年豆腐过后,他又选择了省城,后来也证明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二)做豆腐,也需要有“创意策划思路”
此次阿明在省城做的,不在是以前那种自己生产豆腐,然后自己再推到市场上去卖。他走的是批发路线:购置最新设备,又从老家雇了六七个人大批量生产,然后直供给那些菜场的豆腐零售商贩,也配送给一些大型的机关食堂。
开张头几月,阿明为赢得市场,对零售商贩采取的是卖不掉可以无偿退货政策。豆腐坏的很快,一般保质期只有一天,这样阿明就承担了全部销售风险,那些商贩自然愿意进他的豆腐。每想到,由于豆腐大多四四方方,没有明显的区别,一些不诚信的商贩将从别处进的卖不掉的豆腐,混在阿明的豆腐中,以“卖不掉”为理由退货,阿明又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这样两月下来,连同大豆原料和人员开支,阿明足足亏了好几万,不得不暂时歇业。
事业不顺,酒还是要喝的,阿明把李雄和几个朋友约到火锅店去喝酒,大家尽量不提豆腐的事情,免得勾起烦心事。不料,火锅的配菜中,有人点了一盘豆丝(千张丝),服务员端上来后,李雄正想要不要放到火锅中去烫,另一位朋友把调火锅的麻油碟,说“这样凉拌大家尝尝看”。的确,味道还真不错,阿明在尝了几筷之后,更是冒出一个新想法:能不能在生产时就把调料融到豆制品中呢,以前在外省不也有人这样试过吗?
说干就干,他将五香粉、香油和豆丝合在一起加工,中间反复实验的弯路就不多说了。一个月后,试制成功的“多味千张丝”首先推向市场,反响很不错。阿明一鼓作气,又推出了麻辣香丝、霉香豆卷、湖南熏干等6个新品种,每天都卖到断货。而且口位独到,同行不好仿制,也防止了一些商贩“偷梁换柱”的退货。就这样,一年下来,阿明的豆腐生意做大了不少,足足请了二十来人的帮工,自然也赚了不少钱。
而真正让阿明的豆腐事业再有一次质的飞跃,则是从省城的美购连锁超市的卖场销售开始。阿明的特色豆制品在市场上有了名气,美购连锁超市的买手找到阿明谈进场合作,结果阿明以较低的进场费就把货铺到了美购超市。随着美购连锁超市的连锁扩张,阿明的货也跟着铺进了各个新开业的美购超市,销量自是月月飞涨。
后来,阿明搬迁扩大了原有厂房,注册了“阿明豆腐”(化名)的商标,并有了自己的专卖店,现场生产销售“阿明豆腐”系列豆制品,年营业额已达到数千万元……
这一切,都发生在六年间。
(三)生活大市场,“当局不迷”是最大的USP
发了迹的阿明又一次约李雄出来喝酒,酒过三巡,阿明说:“你晃来晃去,不如到我公司来算了;虽说就是做豆腐、卖豆腐,但我们在写字楼里设置了营销中心,是以公司的模式在运作这个事……下一步,我们可以尝试完全产销分离,集中精力做响牌子……市场还可以扩大”。
李雄盯着他的额头,不由又感慨:这就是我们豆腐之乡数万个豆腐郎中的一个啊,能把一块豆腐做成现在的规模与效益,恐怕只有他一个。而自己,工作也是多年了,勉强也算得上策划行业中的一个“职业人”,但将职业上升成事业,却不敢做太多奢望。
阿明又说:“在老家的人眼中,可能以为你们这些走出农门的策划人就是坐办公室、弄文字耍笔头,像机关单位一样,轻轻松松什么保障福利都有;其实我们在外久了,都明白,其实也是劳动才能换饭吃,各有各的不易”。
的确,阿明还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基础,而我们很多人凭时间积累的工作经验,事实上在职场的价值递增是很缓慢的;有时回过头一看,它就像一团雾气,某一天就会被风得无影无踪。
李雄对阿明也坦言相待:“自己一直想反省的就是,究竟是因为我确实爱自己目前的策划行业呢,还是因为我对别的行业不熟悉,所以只能在现在的行业岗位坚持?”
阿明大笑:“如果能做一件自己爱做的事情,不光能解决生存和责任问题,而且能将它上升为事业,那当然是最好不过。比如这做豆腐吧,泡黄豆、磨浆、烧浆、压制、搬货……哪一样轻松?不过我最初就能从中得到赚钱的喜悦,而且我没有满足像同乡那样每年能赚个三五万就够了,我相信自己能从中收获到更多,而事实上现在我已经看到了成效……”。
李雄点点头,很多人是“当局者迷”,而能够做到“当局不迷”,则离自己所追求的,就会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