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揭秘疯狂炒作的内幕:下一个疯狂是谁》
在腾冲,绝大多数买主卖主都懂毛料,双方最后商定的价格很合理,知道买块毛料能怎样处理,能获得多少利润。翡翠从挖掘到最后制成成品是条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的每一环节能获取多少利润都是相对明确的,谁都有机会致富,但都不会像传闻中那样暴富。 欲重拾辉煌的腾冲翡翠交易在腾冲,参与纯粹“赌货”交易的人越来越少,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2000年起,缅甸政府对翡翠矿石的控制拍卖,让财大气粗的广东老板几乎控制了翡翠的源头。腾冲的翡翠商人在悄然无息中沦为整个翡翠交易链条中的配角。
![第27节:下一个疯狂是谁(2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554118852962.jpeg)
20世纪70年代,中央出台了发展对外贸易政策,腾冲的玉石毛料生意开始重新繁荣起来。在那以后的几十年里,腾冲扮演起全球翡翠交易集散地的重要角色,那时是腾冲翡翠行业的春天。但是,1996年,缅甸政府宣布准许私人进行翡翠原石交易后,堵住了缅甸商人边境走私的通道,翡翠交易大多数回到缅甸本地进行。我国的买家不用再像20世纪90年代初的广东人一样,先坐飞机到昆明,由昆明倒夜班车到大理,再从大理搭一天的车到保山,这样费尽周折才能进行一次原料的买卖了,他们可以直接飞到原料产地缅甸的瓦城。这成为腾冲翡翠交易冬天的开始。 2000年以后石头几乎是被“抢”走的。那时,缅甸翡翠还是走陆路运输到腾冲,那还是腾冲翡翠毛料交易的黄金时代,海关的门口,停满了我国香港、广东商人的车,他们在海关等待着从缅甸运来的毛料,毛料刚一到关,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认购一块块石头。石头都是一堆一堆地交易,在价格上你只要稍微犹豫一下,机会就被别的买家抢走。当时来腾冲买石头的广东商人与其说是在买,还不如说是抢。 从2000年开始,缅甸政府加强了对本国翡翠毛料的控制,毛料不再从腾冲出口,而是直接在仰光拍卖出售,参加过拍卖的腾冲老板很快发现,那里已经不是腾冲商人的天下,“石头不单个出售,而是一堆一堆整体拍卖,每堆起价5万欧元”。于是本钱小的腾冲商人根本不敢上前,站在前面举牌的是广东、香港的老板。他们或者直接去缅甸仰光,或者去我国广州附近的毛料市场,“最好的翡翠原料已经很难在腾冲看到了”。 刘祖光是腾冲外贸公司下设一家翡翠毛料交易公司的老总,在他公司的一间会客室里,稀疏地坐着几个当地人,在沙发上打牌,“他们都有毛料放在我这里代售,整天过来等客户”。 目前来腾冲的毛料都是靠私下关系从缅甸的矿山直接运来的,“在缅甸境内算是走私,运到中国再报关,打上编号,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所以一路上运输价格很高”。1公斤毛料运输价格由最初的几元钱,涨到现在的200元,刘祖光说,算上运输费,再加上33%的关税,真觉得生意做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