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商人18诫》
其实不独南存辉对政治有着独特的敏感和认识,懂得从时局中捕捉商机的商人不乏其人。想当年, “中国恢复高考”、“香港回归”、“江主席访美”等一系列事件出现时,一般人很难将这样的重要政治事件与经商联系起来,但是,在一个不论将中国地图如何放大都找不到的江南小镇——浙江温州金乡,却有人将它们实实在在地联在了一起。 1979年的一天,金乡一位姓叶的小五金商人在一份报纸上看到“国内恢复高考”的消息,颇具商业嗅觉的他意识到其中存在巨大的财富。不久,一份份合同从这个小乡村飞往全国各大高校,校徽成了这位叶老兄的生财之道,全国最大的铝塑标识市场就这样诞生了。后来,金乡人的徽标越做越大,生意甚至做到联合国,做到五角大楼。1997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访美,他们又通过当地的侨领将江主席访美的纪念币生意揽回金乡,使金乡人财源滚滚……

对懂得利用政策的商人来说,他们不指望国家给他们投多少钱,只要给他们政策就行了。 值得指出的是,一个企业壮大的过程,往往是企业开放的过程。因为没有开放,企业就没有活水,也就不能成流。特别是民营企业,只有当社会对民营企业家的束缚越来越小,对民营企业家的态度越来越开明,使他们有真正的安全感时,他们才愿意从幕后走出来。而这种环境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政策,而政治往往是政策的晴雨表。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企业关心政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不过,作为商人,或者说作为企业家,关心政治应该是为了清楚并准确地理解政策,然而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不应该是出于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