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与“80后”一起成长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学会了与“80后”打交道,就是学会了与未来打交道。

  [email protected]

  对于现在的管理者而言,如何管理“80后”已经成为一个全新而重要课题。谁也不能忽视这个2.4亿人的群体,在“80后”这代人中,最大的已经27岁,最小的17岁,有些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有些则踌躇满志即将踏入社会。各个企业中“80后”的员工必然越来越多,甚至逐步成为公司员工的主体,而且,任何时代都是属于年轻人的,“80后”必然成为时代的新主流。

 好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与“80后”一起成长
  然而,许多企业中的资深管理者,慢慢发现自己积累了多年的管理方式、方法,在“80后”身上,并不太起效果。“80后”的管理课题,经典的管理书籍中提之甚少。管理理论的缺失,实际工作中的冲击与碰撞,让“如何管理80后”成为各个企业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代际区隔最大的“80后”们

  之所以将“80后“独立出来,盖是因为“80后”与“70后”、“60后”的区别相当之大。相信“90后”与“80后”的区别亦不会如“80后”与“70后”区别之大,因此,“80后”的代际区隔无疑具有经典而显著的探讨意义。

  对于“80后”这代人的特性,曾经有许多种概括:从小衣食无忧,在蜜罐之中长大,缺乏责任感,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对权威蔑视,自我为中心??

  其实,关于“80后”的诸多争论恰恰由仍然掌握话语权的“60后”、“70后”主导,因此,似乎目前关于“80后”的争论对“80后”并不有利,或者是并不足够公正。

  探讨“80后”的问题,首先应从导致“80后”之所以“与前不同”的深层次原因找出来,这才是事物的本质。而追寻着事物的本质,我们才能对“80后”的问题有真正的理解,才能获取有效的解决之道。

  “80后”这代人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接触到了市场经济,接触到了互联网,同时,他们仍然处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早期。这三大特征决定了“80后”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而这些时代特征绝对无法简单地以“缺点”来盖棺定论。

  “80后”身上的三大特征

  “80后”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就接触了市场经济,对西方的很多理念和思想接触较早,因此,传统精神的那种奉献色彩不是很浓厚。既然今天中国都无法跨越市场经济这个阶段,那么单纯讲“80后”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忠诚度、缺乏责任感就不是那么合适了。事实上,“80后”确实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需要企业管理者设置好愿景、管理体系、激励制度等,以便让“80后”认为值得为之奋斗、值得为之忠诚。他们很挑剔,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但一旦选定了,也是相当投入。

  “80后”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就接触了互联网,这使得他们对自由、平等等观念更为认同。在他们眼里,对于权威几乎没有什么感念,对某些人来讲甚至是负面概念。借助传媒的力量(尤其是互联网),社会文化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80后”比他们之前各个代际的人更为“见多识广”,对于社会上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事情,他们不再用传统的道德标准去简单评判是非,具备了更强的理解和宽容的能力。与此同时,“80后”的创新意识更强,能源源不断地出现新想法,这要得益于“80后”的眼界与开放式思维。

  “8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是中国早期的独生子女,那时中国人对独生子女的管理、教育都处在摸索阶段。独生子女政策的冲击其实相当之大,因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数千年教育理念的巨大冲击,时至今日依然未见完全适应。所以,“80后”所谓的娇惯、任性当是与此有关。

  “80后”在催熟企业管理体制

  就像我们对市场经济和互联网进行分析时,经常是利弊互见,对“80后”的认识也当如此。“80后”对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更深入接触与更深入理解,有利有弊,但利肯定大于弊。谈到此处,想必各位对“80后”的判断会有新的理解,“80后”确实带有某些不好的特点,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的优点是“70后”、“60后”所不具备的,而在大多数方面,他们代表了时代发展的积极潮流。如果以全新的视角来评判,所谓“缺点”未必就是真正的“缺点”。独生子女政策对青少年的培养当是弊大于利,至少我们还尚未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独生子女政策又是中国不得不为的整体考虑的策略,因此,与其苛求“80后”,不如探求更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其实,只要对“80后”特征的本质能够清晰认识,那么如何应对“80后”员工带来的管理挑战就迎刃而解了,管理者必须敞开胸怀、与时俱进,改造自己,改造自己的意识与观念,不要再以“60后”、“70后”的传统眼光来思考和看待问题,而应以新时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企业与年轻员工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就是适者生存、强者发展,“80后”相对务实、现实,这在本质上无所谓对与错,只是它要求管理者必须把自己的企业塑造为有吸引力的、有发展的组织,“80后”更愿意在一个好企业里打拼,他们不再是从一而终,他们更关心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

  互联网所带来的平等、自由精神对“80后”的价值观影响也是根本性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更为开放,更有弹性,更强调人性化,推行参与式管理。海尔张瑞敏就曾在中国企业家的高峰论坛上发出这样的感慨:对“80后”员工要更多地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硬性的管理方式。

  “80后”的特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他们既希望通过积累经济财富体现个人的价值,实现较好的生活品质;也希望获得来自领导、同事的即时鼓励与赞扬。这无疑就使得企业管理者觉得“很累”,但能做到这些都代表着一个优秀的企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理念。

  已经到来的“80后”人才争夺战

  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和“80后”磨合,那么他的企业就无法从人才的新生力量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只能在老人堆里折腾,那么企业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难度极大,除了极少数行业外,绝大多数企业如何在对“80后”的人才争夺中建立起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解决“80后”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不要把“80后”们当作不成熟的孩子去看待,不要戴着老式眼镜去看待新事物,如果你把“80后”们当作企业未来的生力军,当作企业未来的核心人才,那么学会与他们平等地相处,学会尊重他们,学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与创新精神,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9643.html

更多阅读

80后员工管理 你凭什么管理80后员工?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藐视规则,他们贪图享乐而又缺乏责任心,他们是80后。我们绝对无法回避的是,他们同时也正成为我们企业中的一员,甚至是中流砥柱。未来的企业家只有一条路,要么学会领导这些独生子女,要么补他们淘

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咨询 企业文化与80后管理

系列专题:研究80后编者按:来自外企的王震,先信手拈来旁边培训室长江商学院的EMBA培训为例,指出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领域,对管理的需求都要有共鸣。接着,又拿自己调侃,说陈老师是科学家,张老师是艺术家,而彭蕾是成功的商业人士,自己就是个打工

10万元创业做什么好 1至5万元创业,80后做什么最好?

系列专题:研究80后首先要就地取材,看看你这边环境适合做什么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养殖 找一个自己熟悉的,投资相对小的(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创业不是一下就能做好的,起步之后就是经营,经营重视周转,周转的越快,利润相对来讲就越好。在市场上看看,自

中国80后作家 浅谈80后作家个人写作理念与80后图书市场管理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80后作家群作为一个写作群体,从年代意义发展到后来囊括个性、青春、边缘、市场化、商业化等多重含义,已经影响了文学创作,成为了新时代的重要的写作群体和市场占有者。80后作家群的崛起并在图书市场上曾创造出

怎样激励员工留住人才 拿什么留住80后员工?

系列专题:研究80后近年,一些知名跨国企业的中国地区人力资源总监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十分纳闷:为什么公司在中国经过精挑细选招聘而来的大学生,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竟然流失了近90%?为此,这些企业不得不年年花大力气招聘应届毕业生,以对应80后

声明:《好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与“80后”一起成长》为网友梦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