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雷剧”专业户的自白



     《笑傲江湖》雷翻全国,编剧准备改《神雕侠侣》

  “东方姑娘,永远在我心中。”这是新版《笑傲江湖》最遭人非议的台词。尽管“大逆不道”地把东方不败完全处理成女人、跟令狐冲谈恋爱,这部戏依然横扫全国,平均收视率1.6%。剧集搅得天下大乱的时候,编剧兼制片人于正闷在横店写剧本,同时盯着自己下一部戏《宫锁连城》的拍摄。过去的六年里,于正每年都要待在横店250天以上,年年在这里过春节。

  于正今年35岁,25岁就开始做独立编剧,十年之间他一手造就了《美人心计》、《宫锁心玉》等剧的收视奇迹,几乎称得上是国内最有收视保证的编剧。最近,他更出现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录制现场,担任嘉宾主持。这么看来,40岁不到的于正一帆风顺、功名已成。但他的王牌剧集无一例外地被冠以“雷剧”的称号,一到剧集播出,争议就如潮水般袭来,围绕他有一场又一场的吐槽大赛,看电视、骂于正成了观众最大的乐子。吊诡的是,口水中,收视率总是一路飙红,大结局播出那一天,一定有一干人等在网上诉说自己如何被感动,甚至包括那些不停说“雷”的人。

  “早几年我太过矫情了”

  于正是金庸的老乡,浙江海宁人。他出生的地方叫“长安镇”,后来他把小镇化成了“平安镇”放在了电视剧《锁清秋》和《胭脂雪》里。在家乡人眼中,于正是“成功名人”,2009年10月的《海宁日报》曾刊登一整版于正访谈,不无自豪地称这是把自己故乡编进了电视剧的“海宁籍青年剧作家”。

  从海宁到横店有209公里的驾车路线。过去六年,于正常年驻扎在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家人有时会全家驱车来看他。横店离家并不远,于正一直带着乡音,一口一个“我跟你讲”、“对伐”。跟港台艺人合作得多了,于正浙江味的普通话里偶尔又有台湾腔,把琼瑶称为“琼瑶阿(ǎ)姨”,不管多大年纪的男女则都是“男生女生”。

  “我觉得我以前特别文艺男青年。”于正说。第一次写小说是高一,那时他的榜样是村上春树:“十几岁二十出头的时候,在那种对文学饥渴的年纪,都在看那种很深的书。故事看懂了、内涵没看懂,纯粹是享受故事。”于正的最爱从村上春树、渡边淳一们的日本文学,再跳到哈兰·科本、丹·布朗这样的美国悬疑小说。有一段时间又喜欢俄罗斯文学,他称之为“迷恋”,过了一段时间忽然又看不下去:“觉得名字好长,哇,每一本都看不进去了。”

  于正的学历里写着“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其实他是旁听生。他曾想考表演系,但“一直是差一口气”,旁听之后试着跑剧组,找角色演,又发现自己没法当演员。某一部戏里,编剧跟导演闹翻了走人,于正提出自己小时候作文很好可以应急,这就是他编剧生涯的发端。1998年8月,TVB在上海成立分公司,于正签约成为编剧。1999年11月,于正进入香港导演李惠民的工作室,担任编剧。这一年他看了王蕙玲编剧的《人间四月天》:“对我影响很大,我真正想要做编剧。”

  2003年7月,于正开始当独立编剧,签约台湾星之国际娱乐公司担任编剧,“于正工作室”在上海挂牌。也就是成为独立编剧的前后,大约24岁,于正忽然开始看琼瑶:“我忽然发现我应该是十八九岁的时候看这个的,我怎么现在才开始看呢?我错过了一个时代。”他一口气看了50多本琼瑶小说。

  于正早期的作品《荆轲传奇》(2003年)、《烟花三月》(2004年),都被他自己视为“最失败”的作品。《荆轲传奇》是李惠民的导演作品,主题是荆轲刺秦,《烟花三月》讲的是纳兰性德。

  “早几年我觉得我太过于矫情了,很想做一个文艺男青年,为了一句矫情的台词弄个几天,写作也累,自己的意思最后也不一定能传达给观众。我一直很想传达文人的那种东西。结果发现故事也没写好,台词也没写好,戏也没有大红大紫。”于正说。

  转变从“抄袭”的纷争开始。指责于正抄袭的帖子很早就在网上出现,于正觉得很冤枉:“我不知道为什么被人黑了。有人网上说我抄袭,我特别痛苦。我肯定会有看看书啊看看碟啊,最后有些沉淀的东西。每个作家都是继承和发展的对吧?不然何来参考一说呢?”在他郁闷的当口,有前辈开导他,让他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而要搞清楚做剧本给谁看,没有传播力的东西再文艺也没用,并举了《京华烟云》的例子让他做适合当下的东西。林语堂原先想翻译《红楼梦》的,后来想到用此故事结构做一个民国故事,最后变成了《京华烟云》。于正佩服这样的改编:“那里面有大量《红楼梦》的台词,照样获得了一片赞叹声,那个时代不是现在这么浮躁。”

  于正想改变剧本思路:“我知道我不能把每天的精力花在矫情的台词上,我要把落笔的精力花在我要表达的思想上,是我要告诉观众什么。”“文人情怀”就此远离。

  “我会痛苦的,你知道吗?”

  当于正放下“文人情怀”的时候,他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虽然每次都有争议,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

  于正早年因为“抄袭”纷争,在天涯论坛被称“于抄抄”,《大清后宫》(2005年)被指抄《金枝欲孽》、《最后的格格》(2006年)被指抄《汇通天下》。现在于正对“抄袭”的指责这样反问:“如果我真的抄袭TVB,TVB怎么还会买我的剧去播呢?”

  他的电视剧第一次引起全民狂欢是2006年的《楚留香传奇》。原定出演楚留香的黄晓明有变,换成了朱孝天。选角引发了楚留香迷的不满,尤其是郑少秋版《楚留香》的粉丝,认为朱孝天和玉树临风的大侠相去甚远。一张朱孝天在大漠里扇扇子的剧照成了导火索,第一个网友把剧照PS成了朱孝天在卖烤羊肉串之后,网络PS大赛开始了。“香港著名的造型师吴宝玲说,她每年都会被骂,每年也都会被夸。她说创新就要踩线,踩线就可能失败,失败就可能被骂雷。”于正这样看待当时的争议。

  第一部“雷剧”之后,于正的事业反而步步上升,每年都有一部重头戏。2007年,于正给范冰冰写了《胭脂雪》,这是范冰冰第一个当制作人的戏,“范老板”的名声从这里叫开,导演请的是滕文骥。2008年的《锁清秋》讲大宅门故事,收视不错,于正自己开始当制片人。2009年的《美人心计》把汉朝窦皇后设计成了深宫细作,最高收视率9.93(上海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毫无疑问的里程碑是2010年春节的《宫锁心玉》,杨幂和冯绍峰一炮而红,“穿越”成为年度话题,满大街都在放《爱的供养》。“雷人”的争议卷土重来,台词雷人、抄袭《流星花园》等都是攻击点。

  于正开始对争议免疫:“以前网上任何的声音都会影响我,我会痛苦的,你知道吗?但是自从《宫锁心玉》之后,我特别释然。这部戏播出,收视、口碑一直大好,到了《步步惊心》快要播出的时候忽然变成了个烂戏到处被人骂了。这个落差也太快了一点。但我们一样拿了亚洲的编剧大奖(第16届亚洲电视大奖亚洲最佳编剧奖),照样在很多地方获得赞许,日本韩国要买我们的版权翻拍,要知道,以前只有你买人家的版权翻拍啊。OK,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被说是“师奶剧”也无所谓吗?于正口气轻松地说:“不介意啊,谁看都无所谓。我越来越知道,你要表达的主题应该用最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应该让所有人都接受你的思想,而不是高高在上,最后束之高阁。”

  于正以前也用“雷”字来形容其他文化产品:“你看我以前那么讨厌日本漫画,就觉得看不进去,都是很雷的东西。我强迫自己把《犬夜叉》看完之后,就知道是我雷不是他雷,因为人家真的把故事讲得很好,是我太有偏见。”

  《笑傲江湖》的心灵鸡汤

  于正版《笑傲江湖》延续着“于正制造”的风格:未播先红、俊男美女、琼瑶式爱情、争议不断。他花了四个月改编剧本,“主要想做一个解读”。在电视剧播出之前,网上流传的片花已经足够轰动,以台湾偶像剧乖乖女形象而著名的陈乔恩举着扇子成了东方不败,话题从“东方姑娘”开始,东方不败和仪琳是姐妹、田伯光是“武侠好基友”、杨莲亭和令狐冲都由霍建华扮演等大小话题逐一引爆。支持东方不败和令狐冲谈恋爱的被称为“冲东党”,有90后观众在贴吧跟“原著党”争吵,曰:“要不是于正这部戏,谁会知道《笑傲江湖》。”被人指出小说早就是经典之后,该90后观众怒而指出:“它上过百度热门小说前100吗?”一部小说的改编,似乎牵扯到越来越微妙的问题。金庸最初的写作动机已经全部消解在大众文化消费中。

  于正对海宁老乡金庸的作品非常熟悉:“我小学就开始看金庸,除了《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少数我讲不出内容,其他都如数家珍的。”他以前喜欢金庸的几乎所有作品,除了《笑傲江湖》:“小时候不太看得懂政治寓意什么的。”

  写于上世纪60年代的《笑傲江湖》确有政治暗喻,彼时大陆正值疯狂的十年,金庸写令狐冲看见任我行仍像东方不败一样接受教众跪拜,心理活动是:“坐在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还是东方不败,却有什么分别?”此段被倪匡评价为:“可作为民主政治第一课的教科书。”金庸自己也在《笑傲江湖·后记》(1980年)中承认了政治指向:“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

  于正小时候看不懂政治内容,却说自己长大了最喜欢《笑傲江湖》,一听到改编《笑傲江湖》的任务就一口答应下来。不是因为金庸夹带了政治暗喻,而是自己提炼出了心灵鸡汤。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你要拿到不属于你的东西就要先付出你最宝贵的东西。觊觎不是自己东西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是于正的体会。

  他进一步把这些观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个案来诠释:“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如果我过得非常快乐我在事业上就会跌下来。我无数次问自己赚钱重要,出去玩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对我来讲工作更重要。”

  听上去像是TVB都市剧里的台词,但于正把这些想法最终化到自己的古装戏里:“从《美人心计》、《宫锁心玉》到《笑傲江湖》,我都讲一个主题:珍惜身边该拥有的,不要计较自己得不到的,只要你永远保持你最初的样子不改变,迟早有一天幸福就会找到你的。这个台词我让林心如说过一次,让杨幂说过一次,这次又让东方不败说了一次。”

  观众很买账。尽管呼“雷”的一声大过一声,《笑傲江湖》的收视始终居高不下,剧情衍生出了人物漫画、网络段子,年轻观众专门做了“冲东恋”的经典瞬间图集,命名为“有一种爱叫东方不败”。大结局时,东方不败换心给任盈盈,自沉湖底,“虐心”的评论在网上蜂拥出现。“虐心”,就是网络时代观众对剧情感人程度的最高评价。种种舆论,已经让旁观者不明白观众对自己口中的“雷剧”究竟是爱还是恨。

  下一部是《神雕侠侣》

  改完了《笑傲江湖》,于正还要改《神雕侠侣》,这是他现在闷在横店做的一项工作,另一项工作就是监工新剧《宫锁连城》的拍摄。

  只要是自己写的剧本,播出前和播出中是于正最紧张的时候,烦躁不安睡不好,担心片子有问题,主动去看天涯和贴吧:“只是看,我从不留言。我很奇怪的,卖片的时候信心满满,任何一个戏快播的时候我眼里就只剩下毛病了,就想在帖子里面看到不好的东西印证自己心虚的部分,然后再告诉自己下次要避免。”关于《笑傲江湖》的诸多质疑中,“刘正风横吹箫”这个错误于正直接承认了:“吹箫应该竖吹的。拍摄那天礼仪老师没有到,因为我对乐器不熟悉,出现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下一部就要吸取教训了。”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哲理也在支配着于正的生活,他深信自己要工作,就要牺牲掉物质和享乐。几乎每年都有热门剧集,在外界的想象中于正应该赚得盆满钵满过最好的生活,事实并非如此。“我就买了90平方米的房子,开普通人也开得起的车,住在横店孜孜不倦地工作。我在一个剧组是最大的老大,但我不住套房,把宾馆里最大的套房让给演员住,自己住平房。”于正说,“物质生活会消磨掉你的写作激情,只有对自己差一点,饥渴才能导致创作。这是我的哲学理念。让自己不要吃太好、不要住太好、不要让自己有太安逸的生活,你就会成功。”

  写剧本需要计算观众的需求吗?于正斩钉截铁地回答不需要,但他不掩饰自己对收视率的渴求:“比如我现在拍一个戏,如果不盯着,它的效果就不是那么好,可能有一天会因为某个失误收视率跌,被市场淘汰,我可能会比较受打击。”

  于正最近佩服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么有思想的东西用特别商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太厉害了,其实没有所谓的文艺和商业的界限,只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好看性的结合。当然我的思想境界和高度肯定还达不到《少年派》,但我觉得这是努力的方向。”

  至少目前,于正还大有信心。他认为正在横店拍摄的《宫锁连城》将会是部好作品:“《宫锁连城》出来,我跟你讲,中国没有一个人,不会说它有任何毛病,我现在敢这么说。当然有学者会提出些问题,这本来就不是我在意的。我的文化程度就没有历史学者高嘛。我只能做到这个程度。”说这话时语速太快,于正没注意到“中国没有一个人,不会说它有任何毛病”多用了一重否定。

 于正:“雷剧”专业户的自白
  “可以去天涯看解读我智商的那个帖子”

  时代周报:你知道“没有于正谁知道金庸”这个说法吗?

  于正:我看到了,但是我不敢苟同。金庸老师是我非常崇拜的大师,《笑傲江湖》之所以那么火那么热,大部分都是来自他的能量。我只是他的一个解读者。这部戏只有一小部分是我的解读,大部分使用的是金庸老师的剧情,我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的。

  时代周报:大家都好奇你的《笑傲江湖》有没有收到金庸的反馈?

  于正:首先我想告诉你,这个没有任何反馈。金庸老师是个包罗万象的人,他的版权能出售,就说明他欢迎所有人解读他的东西,这就是他大师的心态。你可以看到他一路的心路历程:写到一定程度忽然不写了,《明报》上市了他忽然卖了,他是真正的大师级人物。这个戏拿给他看或者不看,他就一笑了之,不会有任何回应。你看琼瑶阿姨的戏就不会卖给任何人,她就自己拍。不一样的,在意的人就在意,不在意的人会有不在意的表现。

  我以前看到好多篇文章,说金庸对张纪中、对徐克的改编有反感,但你真正接触到他家人的时候就知道那些都是媒体写出来的。金庸老师是个很平淡的人,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接触到他,但是我经常听乔恩(指陈乔恩)聊天聊到他,因为乔恩跟他很熟嘛。

  时代周报:你觉得自己的电视剧会给观众带来什么?

  于正:现在社会里很多抱怨,例如微博上说“前半辈子用命换钱,下半辈子用钱换命”这种,抱怨是需要文字和电视剧来安抚的,这个安抚做得太高端了没人看,起不到安抚的作用。我举个例子,如果《笑傲江湖》好看,收视率高,能把人留在电视机前,犯罪率都会降低。这是最实在的话。

  时代周报:会有片方或者电视台为了新剧炒作吗?你是什么态度?

  于正:我们的艺人、我、工作室其实很少做宣传,所有宣传都是电视台让配合就配合。我反对水军、反对刷票、反对一切不公平的东西,这是我本能的洁癖。遇到你说的情况我是束手无策的,但我又没办法阻止这种事情,所以只能够笑笑了。

  我们公司最近才刚刚建立正式的宣传团队。我是无所谓,艺人必须要有一个宣传团队。从来没有系统的人帮我们做策划。其实确实有这方面需要。

  时代周报:你在乎“雷”这种评价吗?

  于正:人活在世上,你要进步,你要踩线,都会遭到非议的。范冰冰刚出道的时候也会被人骂。时间久了,当人家认可这个行为准则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很好的东西。我要沉淀的是正确的能量,我要表达的是对人生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知足常乐。表现方式我觉得并不重要,观众能够看懂就很好。

  时代周报:你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是什么?

  于正:大部分时间看的是美剧和日剧。我很少能把国产剧看完,这几年能看完的是《悬崖》和《潜伏》,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做不出来那样的戏。我从小到大特喜欢悬疑,我是东野圭吾的铁杆粉丝。

  时代周报:你会想尝试做一些高智商的戏吗?

  于正:我也不是只有低端的戏,也有《美人天下》这样需要智商的戏。其实我的每个戏都需要智商,如果你看懂的话会发现每一个场景都是充满设计的。如果你没看懂,可以去天涯看看解读我智商的那个帖子。

  时代周报:观众说你的剧很“玛丽苏”(指虚构出一个真实剧情中没有的主角,与真实剧情中的人气角色纠缠不清)。

  于正:我的戏很少有一堆男人喜欢一个女人。《宫锁心玉》两个男主角喜欢一个、《美人心计》喜欢窦漪房的也就两个男人,最多就是个三角。一堆男人喜欢一个女人的我们工作室有《美人无泪》,但那不是我的剧本。

  我觉得男女看女性的角度还是比较不一样的,我的笔锋还是比较犀利的。你回想一下东方不败,没人爱她,玛丽苏在哪里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978.html

更多阅读

“抄袭的于正”是怎样炼成的? 桐华微博痛斥于正抄袭

“抄袭的于正”是怎样炼成的?司马平邦    (这是应《文学报》之约写于半个月前的一篇评论,今天法院已一审裁决于正等5被告赔偿琼瑶500万,将此文发出于博客上,还算不晚。)  台湾著名剧作家琼瑶女士越过台湾海峡,先期于2014年4月15日

抗日雷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司法不公的深层次原因

在强大的舆论嘲讽下,有关部门终于被迫做出决定,对抗日雷剧进行整治。可是这种整治只能以行政强迫的形式让抗日雷剧停拍,并不能从根本上整治中国电视剧整体上的胡编乱造。在整治的过程中,分析一下抗日雷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对于克服这种

忏言:《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下

忏言:《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下)第六章 怎样写有效力的文案  (一)标题(Headline)  读标题的人平均为读正文的人的5倍。换句话说,标题代表着为一则广告所花费用的80%。  我每次为一则广告写的标题都不下16个,而且我写标题是遵循

优衣库老板柳井正:经济危机是我的朋友

说起柳井正,寂寂无名,但提起日本的优衣库却尽人皆知,柳井正就是那个卖衣服的――优衣库的老板。2008年,他的个人财富不降反升,共增加了14亿美元,而这一成绩竟使得他由去年第6位擢升榜首,代替山?蠕叱晌?了今年的日本首富。 柳井正本人无不

声明:《于正:“雷剧”专业户的自白》为网友樱花下的浪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