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1:2007年12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和南汽董事长王耀平在荧光闪烁中欢颜握手,酝酿已久的上(汽)南(汽)合并事宜终于以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方式落定。一周前,南汽工作组赶赴上海,与上汽集团高层最终落实了双方合并的具体细节。
文/朱琼
在合并南汽后,上汽集团将变成年销量超过200万辆的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这两个在2005年对MG罗孚资产的竞购中同时跃入全球业者视线的中国汽车公司在2007年终于合2为1,继承了英国罗孚汽车血统的南汽MG名爵和上汽荣威这两个品牌最终都归属上汽,上汽这一手笔成了2007年车市的压轴好戏。 荣威惊喜 2007年1月,上汽合资公司上海通用率先降价,引燃了2007年车市大洗牌的开局;而上汽合并南汽,肯定会将行业的整合之风延续和蔓延到2008年,荣威的成功也验证了上汽本身的自主能力。上汽在2007年的车市中,扮演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主动者。事实上,国内车市不乏像上汽这样表现特殊的企业或产品。在2007年临近收关之际,追溯这些角色的精彩演绎,不仅能梳理出2007年车市的主要变化,还可以据此推测2008年的车市走向。 从正式出车的2007年3月到11月底,上汽荣威以1.5万台的总销量,占到V6系列细份市场的第3名。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市场会很难相信,这个源于英国但是真正诞生于上汽的本土品牌车,在短短9个月内能在中高端品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从中高端切入市场,塑造中高端品牌形象,一直是本土造车者锲而不舍的追求。但是,当东方之子、中华等冲击者先后从先驱变成先烈时,本土品牌的中高档定位能力开始被市场怀疑甚至否定。因此,在荣威上市之前,大部分观察者也认为,这个品牌车如果价格要卖到20万元以上就“没戏”。于是,当荣威23.18万元的最低售价在2007年之初被公布时,市场为上汽的“大胆”而感到震惊。然而,接近年末的这些数据,却开始让市场对荣威侧目。 对于荣威至今的阶段性成果,大部分观点认为应该归功于上汽营销的功力。然而,如果荣威身上不兼具来自罗孚75的英伦血统,很难说客户会愿意拿能购买凯美瑞的价钱去买一个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陌生本土品牌。 但是,如果一味对英伦血统毫无选择地全盘继承,荣威也未必能迅速赢得市场。就像中国的鱼香肉丝能够在美国红火一样,并不是因为它味道的正宗,相反,因为它是一款成功融入美国口味的中国菜。 2007年,中国国内的中高端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全球知名品牌的同类车型几乎悉数到场,特别是凯美瑞的进入,让之前的领先者本田雅阁、帕萨特领驭风光不再。而荣威之所以被这一市场所接纳,也是因为其身上透射着能被中国人理解的英伦经典风格。“荣威的确是一款专为中国人设计的英伦风格车”,一位设计者证实了上汽对荣威的定位。靠把英伦汽车文化经典、高档属性的本地化,上汽为自己,也为本土品牌立足中高端市场开了一个好头。 2007年荣威的成功已经验证了上汽的运作能力,2008年南汽并入上汽之后,和荣威共享技术和供应链的MG名爵也许将重获新生,至少,合并双方承诺的将荣威和MG名爵实现一体化管理,完全协同运作,最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真正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合资品牌挑战本土车 2007年之前,合资品牌车与本土品牌车所面向的市场有一个大致的分界线,前者活跃在售价10万元以上的市场,而后者则生存在10万元以下市场。然而,从2007年开始,合资品牌经济型车纷纷降价,进入10万元以下区间,而这些车型当中,就包括在中国畅销多年的捷达、桑塔纳和凯越等,目前它们的最低价格都在7万元左右。而与它们面对面,本土品牌就开始吃紧。3月份合资品牌第一轮大幅度降价后,本土品牌车在市场整体销量中的占有率从4月份开始几乎直线下降,从1月份的最高值32%下降到8月份的23%。 有研究显示,在经济型细分市场范围内,当价格相差30%左右时,品牌力的卖点开始凸显。而在2007年合资品牌与本土品牌相持的市场上,这个现象表现尤其明显。同样是降价手段,合资品牌使用后销量呼呼上窜,截止到11月底,捷达、桑塔纳和凯越把持住这个细分市场的前3位置;而本土品牌车在7、8月份实行又一次降价增配后,销量却很难保持稳定增加, 这些合资品牌车还会为本土品牌带来多大的挑战?2008年或许能见到部分答案。 角逐“第二辆车” 尽管2007年最后一个月的销量还在实现中,东风本田也可以高举酒杯为它们的本田CR-V销量庆贺了。年初它们为CR-V预定的全年销量为3.5万辆,而截止到11月底,CR-V销量已经超过4万辆。 这样的增长数字,在2007年的SUV市场上还不算最大,前11月销量排名第一的长城SUV,就以58045辆的销量,同比增长2万多台。销量同样增长在2万台以上的奇瑞瑞虎成为这个市场的另一个赢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07年1~11月,SUV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0.3%。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则为18.19%。 SUV是一种兼顾家庭休闲和越野的多功能运动车,在成熟市场,它一般都被作为家庭或个人的第二辆车用于享受生活的场合。同样,在油价不断上涨、道路不断拥挤的2007年中国市场,SUV销量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归因于第2辆车需求增长的结果。 中国私有轿车普及已经过七八个年头,随着人们对轿车的熟悉以及用车理念与成熟市场的不断接近,第二辆车的使用需求逐渐浮现。而为了迎合这个需求并覆盖尽可能多的市场,SUV厂商在产品设计上也做了不少有别传统产品的改良,比如,降低油耗、突出时尚、个性造型等,与此同时,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以突出性价比优势。 事实上,看到第2辆车市场商机的整车厂,不仅在SUV产品上狠下功夫,还在个性化小车、跑车等诸多功能型产品上做足了文章。2007年的市场上,已陆续登场了一些这类车型,而2008年迎合这类需求的车会更加五花八门。 新能源车不容忽视 尽管2007年前10个月,丰田在中国仅销售了300辆普瑞斯混合动力汽车,与它们年初计划的全年3000台销量目标相去甚远。但这样冷淡的市场境遇并没有影响整车厂们对新能源车的追求。 事实上,各家厂商早就开始投入力量选定新能源方向并进行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而2007年,上海通用、一汽、东风、奇瑞等厂商则先后放出风来,要在2008年推出相应产品。不过,还有比它们更快的厂商。2007年12月13日,长安汽车集团率先在重庆工厂推出了国内首款自主品牌量产型油电混合动力轿车——长安杰勋HEV。 到目前为止,混合动力车在市场上总是给人以叫好不叫座的感觉。2007年,在1600万台新车容量的北美市场,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只有34.5万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价格。尽管油价在不断上涨,但因混合动力技术而带来的单车成本的增加,则让人更不容易接受。比如,丰田普瑞斯的成本就比普通同类车增加了1倍多。接近人民币30万元的价格,人们可以买一个性能、配置比普瑞斯好得多的车。而普瑞斯的大小、配置等,也就相当于丰田花冠的水平。率先在国内推出混合动力车的长安,显然想避免被市场冷遇的尴尬。因此它们的首款混合动力车是基于已有的汽油车杰勋改装而成,由此而额外增加的单车成本不到2万元。 2007年不少整车厂就接到来自出租车公司的要求,要把普通车改为加装天然气驱动的车。因此,汽油不断涨价而造成的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增加,这一趋势已经逐渐明显。而就在长安推出混合动力车的5天后,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鼓励的产业目录。据此,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将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还有可能在停车、过桥、高速公路等环节得到便利。 无论是实际的市场状态,还是利好的政策支持,都让整车厂跃跃欲试了。可以预见,2008年的市场,一定会出现多款争奇斗艳的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