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两个不同实体发生互动的空间,就是界面,混乱便始于此
专栏作家 唐·诺曼
正如墙缝壁隙中常积满灰尘,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接触界面常存在着缓冲地带。这是它们的家,生命无法摆脱它们而运转。我变得对缓冲地带着迷起来。我的双眼所见之处,它们可谓无处不在。 什么是缓冲地带?它存在于两个系统之间,有时指空间,有时指时间,它是物体或信息从一个系统过度到另一个系统时的等待过程。这本杂志里的书页就是缓冲地带,丰富的想法和观念储存于文字里,书页则为细细研读的读者提供了缓冲。候诊室、记忆/存储系统也都是缓冲地带,这里承载大量从上一个系统中发出的信息,等待着下一个系统的接纳和处理。 当两个系统发生交互时,除非一个系统中的每个步骤与另一个系统恰好达到完美的契合,否则其中必有一个系统不得不等待。如果接收系统提早准备完毕,它必然延迟下来,等待某些事情发生。如果它迟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那么为了预防早些发生的事物不致丢失,势必要有一个记忆系统保存它们。由于领域不同,这些记忆系统也有不同的名称:记忆、队列、缓冲地带、存货、候诊室,甚至是书架上的书(等待读者)、厨房中的食物(等待厨师和食客),还有任何其他囤积起来以待使用的物品。 而问题常出现在系统界面上——它可以是任何一种界面,或是人与机器之间、人与人之间,或是组织单位之间。任何两个不同实体发生互动的空间,就是界面,混乱便始于此。彼此冲突的想法在这里诞生且发展壮大,所问与所答在这里互不匹配,阻碍两个系统实现完美同步的困难因此不断增加。 对于分析师来说,比如我,界面正是乐趣之源——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人与组织。当一个系统或者一组行为与其他系统/行为靠近的时候,必然存在界面。界面也是问题的所在。信息的错误传达和彼此冲突的理念常常发生碰撞。任何错配的事物:日程、传播协议、文化、习俗、阻抗、编码方案、术语、程序……这是设计者的天堂,践行者的地狱。而这正是我喜欢的地方。 在人的大脑中,队列的表现形式是记忆系统,在信息从一个处理单位到另一个处理单位的流动过程中起到承载的作用。因此记忆系统一定存在于每一个界面中,所以,皮肤上由于抓伤留下的一个血印,哪怕没有任何功能性的作用,都可以称为某种形式的记忆系统。然而在大脑中,视觉和听觉的短期记忆系统与长期记忆系统并存。所有认知系统必定具有记忆结构,所有传动系统、所有形成互动的事物亦然。如果感知或想法发生在脑部运转的不同阶段,那么记忆系统必须处理同步性的问题。因此,人类的记忆系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服务领域,队列是人们在等待中形成的,有时候很有秩序,而有的时候又很混乱。在医院里,人们在候诊室等候,而在病房的病人则超越了等待空床位的阶段。在工厂里,队列呈现为库存,有时候整齐地堆放在仓库中,有时候又堆在机器或流水线前,等待着被搬走。每个工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部分,而对于工厂的业务专家来说,队列——库存是将要被减少的那部分,因为队列中的任何东西都被认为是无用的投资。 寻找缓冲地带,这是一项很有魅力的体育运动。你会发现它们无所不在,哪怕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一旦你的头脑中出现了这个概念,你就无法再忽视它们。在生产领域,库存被视为浪费,现代关于“拉”系统的潮流尝试着消除、或者至少减低库存所带来的成本。“拉”系统的目标就是要将库存最小化,因为只要一件物品被应用了,它就将下一件物品“拉”进了等待区。不用多想你就会知道,能够完善这个流程是很难的,但这种哲学使得库存的大量减少成为可能。 存在于具体操作中的缓冲地带无所不在。比如,当我走进食堂,看到食物已经摆好,正待客人品尝,这些就是食物的库存,缓冲地带。甚至在你享用一盘美食的时候,那些尚未入口的都可视为库存,一个缓冲地带,使得客人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选择品尝的顺序。 交互设计是关于界面的,即交互设计需要将关于记忆、缓冲地带、队伍以及候诊室等不同系统的各个事件同步化。等待是界面不可避免的一个因素,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作者为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系、心理学系、认知科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