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蔚:花旗的“姚式收购”
肖唯#特约记者 对于外资地产基金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在过去的一年中,当房地产业日益茂盛之际,它们却迷失在房地产业筑就的钢筋水泥森林之中。不过,英雄往往出在不景气的萧杀世界。 花旗房地产投资亚洲有限公司无疑充当了这一角色。自2006年5月以来,以后来者面貌示人的花旗亚洲连连出手,三单收购,近10亿美元的投资额,彪悍的举措让人咂舌。导演这几个项目收购案的正是花旗房地产投资亚洲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投资执行官姚蔚。 “姚式收购” 2006年5月姚蔚加盟成立了仅一年的花旗房地产基金。作为见证了外资房地产基金进入中国的发展历程,并参与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房地产投资与收购项目的第一批外资地产基金界的领军人物,姚蔚的加盟意味着花旗大展拳脚的日子到了。 在加盟花旗亚洲仅仅三个月之后,姚蔚的第一笔投资单面世,投入2000万美元参股上海徐房集团,以共同开发的形式参与徐汇区“建业里”改造工程公寓项目部分。 2007年3月,姚蔚开出了第二张支票,这一次,花旗亚洲收购的对象是西安上市公司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钟鼓楼广场物业。花旗亚洲为此次收购先期支付2亿元,同时承继债务3亿元。这一收购在2007年11月5日获得陕西省商务厅的批复。据悉,双方达成的全部收购协议,涉及数十亿元。 2007年10月31日,花期亚洲的另一投资手笔刚刚面世。来自上海地产商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的消息称,花旗亚洲以5579.3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其全资孙公司SPGXI29%的股权。 对于花旗亚洲来说,这一切只是其一系列收购的先期动作。“跟收购的写字楼一样,我们想把购物中心打造成一个资产包,然后在国际资本平台上合作。”姚蔚所说的这种收购金花购物中心的手法之前为麦格里所广泛应用。这种操作的流程在于发现目标,收购整合,转化成金融产品,并提供持续的资产管理。麦格里将这种交易模式不断在全球各地“克隆”。 有人将“收购”一词之前加上麦格里银行的首个字母“M”,由此组成了一个新名词——Macquisition,即“麦式收购”。姚蔚对这种手法非常熟悉,并曾身体力行。在加盟花旗亚洲之前,姚蔚曾经以房地产基金首席投资执行官在麦格里工作长达4年半之久,并将这种手法娴熟地运用在麦格里和大连万达的合作上。 看来,姚蔚很有可能将这套运作拷贝在花旗房地产基金上。而这种运作也将被赋予一个全新的名字——“姚式收购”。
直面挑战求突破 2006年7月24日,由建设部、商务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共同签发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简称“171文件”),从市场准入、企业经营管理及购房管理几大方面对外商投资房地产加以限制。“171文件”给操作项目收购带来一系列的障碍,对姚蔚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1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必须去商务部报批,大额投资项目无法获得审批。”在此后接受采访时,她如是说。 而接下来的“171文件”细则,《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的通知》,则进一步加强了在外资投资房地产领域的外汇管理。此后,“50号文”、“130号文”接连出台。 “政府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政策,讲的是怎么样不让我们进,而我要的就是怎么样想好办法进?”在香港房地产金融论坛上,这个外表柔弱,但内心自信的江南女子这样说。 凭着这种自信,姚蔚携手花旗亚洲收获了一单又一单的业绩。尤其是与上海市的有效沟通后,政府给花旗亚洲批了外商独立企业。不过,即使这样,预购的上海建业里公寓尚未完工的10%在将近一年后才交付。“原来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拖了时间,在中国做生意会受政府的影响。”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后,姚蔚变得更加淡定和从容。“花旗房地产基金投资中国的发展战略就是长年持久战。目前,沈阳、天津、西安、成都是二线城市中我们投资的重点。”
更多阅读
避风塘炒虾 :超级经典的港式海鲜小炒
【我生活里那些小事】一个美国朋友到我们家里来玩,瞧见我手上就带了一个钻戒。就问我是订婚戒指还是结婚戒指。我告诉她是订婚戒指也是结婚戒指。因为我和西瓜结婚的时候就没有买对戒。于是朋友非常认真的告诉我:“要买对戒,要两
花旗:技术驱动业务创新
20 世纪70 年代末,时任花旗银行掌门的沃斯通(Walter Wriston)看好自动柜员机(ATM)的前景,决定让花旗的ATM覆盖整个纽约城。今天,当ATM已经成为所有银行的标配时,花旗银行又在顺应数字化技术的浪潮,将营业网点打造成“智能银行”,以
聂夫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珍藏版)》 序幕 花旗的投资传奇
1991年5月,大多数投资者都在为花旗银行忧心不已。当时花旗银行正被许多不动产难题纠缠而不得脱身,在火急火燎地清理向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灾难性放款后,花旗银行的前景一片暗淡。为了应付不良房贷和巨额坏账,花旗不得不专门拨出数十
互联网:一汽奔腾的病毒式营销
互联网:一汽奔腾的病毒式营销文/本刊记者于文 发自北京2011年春节前夕,一汽奔腾投放的一则TVC视频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一个离家3年的年轻人准备开车回家过年,半途接到老板电话,让他立刻赶回公司。在远方的老家,母亲守着一桌菜,父亲枯坐门
花旗之慢:三大战略失衡,追寻失去的三年半
作者:张莉 当我们说:“花旗之慢”,“花旗”并非一家公司,而是一种中国现象;“慢”并非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是一种选择,或者说,是一种战略选择。 是的,我们关心的是花旗的战略问题。 在目睹花旗银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