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 纺织竞争考验边缘企业



    在出口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众多出口企业争相涌向了出口转内销这条路。日前有消息显示,2008年服装纺织品出口退税的下调幅度可能高达4%,这无疑增大了纺织企业的出口难度,已有部分出口企业在着手调整策略,转向内销。尽管内销是条捷径,但出口企业仍要积极开拓其他经营途径,不然内销这片“蓝海”又将变为“红海”。 

    纺织工业承受压力

  进入2008年以来,有关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消息源源不断,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加工贸易政策已处于一种动态调整的状态,但今年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退税可能还会下调,调整幅度可能高达4%,将由现在的11%降到7%。国税总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具体操作细节还在研究当中”。

  纺织商业周刊总编辑樊敏对此表示,今年纺服成交单价提高了5%左右,对于只具有3%-5%的议价能力的纺织企业来说,下调出口退税无疑将增大他们的出口难度。

  对于外贸环境带来的压力,部分纺织厂商明确表示,增加内销比例将是今年的生存重点。部分厂家也把原先要出口欧美市场的成衣放在了国内销售,据上海一专营外贸尾货生意的负责人介绍,近来大量充斥市场的“外贸货”很多是由于采购商承受不了成本压力,中途“变卦”而流落到坊间,其坦言,前几年是到每家工厂去看是否有“余单”“原单”,最近却是有的工厂主动找上门,要求消化出口不了的“库存”。业内指出,随着人民币加快升值及国家为抑制外贸顺差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出口商接订单的难度将在2008年年中极大地增强。

  中国第一纺织网发布的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调查报告中预计,人民币升值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0%时,纺织业的临界点将会出现,在不能完全消化升值带来的成本增加压力下,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或者被迫转行便成为必然的结果。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举出了一个更加直观的数据:“以纺织行业为例,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纺织品贸易的最大顺差国,同时是高技术产品的贸易顺差最大国。但是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有95%是加工贸易,90%是外商投资企业。”

  据中国纺织服装发展战略委员会会长称,去年每6家中国纺织公司中就有一家亏损,虽然全国服装出口价格增长8%。

  在广东省召开的一次工业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对44200家纺织公司进行跟踪,其中17%的公司在去年头11个月呈现亏损,尽管纺织品出口价格连续5年的年比提高。亏损公司数量大致与2006年相同,但数据显示,利润空间遭到挤压,主要原因是劳动成本上升,美元疲软。

  杜会长说,我们不得不消化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利润。我们应该找到解决方法,不能仅仅抱怨。纺织工业的利润空间平均为3.9%,但它掩盖了弱小纺织公司的生存痛苦。2/3公司的平均利润仅有0.74%,纺织工业正在毫不留情地挤掉弱者。

  大量订单外流

  自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约12%。第一纺织网总经理汪前进表示,因各种因素去年开始出现的一些制衣厂倒闭,还将蔓延到今年。大型企业抗压能力相对强些,通过提升质量、设计等向客户提价而转嫁掉部分上涨成本,或通过加强管理以及转移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而小型企业应对能力相对弱些,可能因无法消化上涨的成本而亏损倒闭。

  近几个月来,广东等地已出现一批鞋厂、玩具厂和服装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厂关闭的情况。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向客户报价时的汇率是7.6,而按照纺织品下订单后3个月发货的惯例,今年报价的汇率变成了6.8。出口价格也按照这个汇率变动提价。这对新产品影响还不大,但对于一些以前销售很好的老产品来说,压力非常大。”安徽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部有关人士说。而涨价的说法得到了许多企业的证实。

  厦门金华南进出口有限公司服装出口部经理王文生说,现在拿到订单的情况一年不如一年。大多数客户都在观望,真正下订单的很少。“以前我们企业对报价期限没有什么限制,而且也会考虑做远期订单,但现在长期的绝对不做了,且交易期也必须锁定。”

  常州对外贸易公司人士表示,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价格提升已经使得不少海外客户转移了采购地点。有近一半的客户在询价后决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家。

  但面对巨大的压力,纺织及服装出口企业却显得相当无奈。“我们已经与客户商量了,希望能把美元交易改成欧元交易,但多数客户并不同意。”常州对外贸易人士说。

  而安徽服装进出口公司人士则表示,一些销售好的老产品可以和客户商量相互分担压力。但由于客户方面也存在卖价压力,因此部分也不同意。“有些实在做不下去的就只好不做了。”

  中国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各种综合不利因素已使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成本上涨了至少10%以上,但企业与客商谈判提价,最多能涨3%~5%。

  1月份,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达到7.1%,创11年新高,出口可能加剧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通涨压力。

  但是,中国的成本压力并非意味着西方零售商将支付较高的价格。

  香港私人公司Esquel每年为国际品牌公司提供6000万件衬衣,包括Nike和Gap,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Cheh说,很难提高价格。

  以产业升级留住世界

  不容置疑,加工贸易行业正面临政策和市场双重调控的考验。

  2007年,我国政府全面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以缩小顺差、扩大进口的政策取向,取代多年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策略。在微观上,进一步降低了出口退税税率,提高了加工贸易的门槛,加大了环保、节能措施的力度。一系列外贸措施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周边国家低端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受到沉重的压力。

  以纺织行业为例,2007年1月至12月,全国纺织服装出口1712亿美元,增幅为18.9%,这是自2003年以来,出口增幅首次降到20%以下。虽然回落幅度比较小,但结合市场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走高,以及企业对今后的预期,可以认为纺织服装出口拐点已经显现。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钟伟民说:“服装原材料涨价非常厉害。近年来,石油涨价猛烈,与石油相关的化纤等原材料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新《劳动合同法》的启用,使得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大大增加。”

  此外,人民币汇率上升对纺织出口企业也是个很大的冲击。纺织行业本身利就很薄,企业生存的空间急剧缩小。

  上海申捷奇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伯臣表示:“特别是汇率,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1月,他和外商谈好的价格是按照汇率7.4计算的,但月末款项收回时,汇率降到7.2左右。2万美元生意亏损了4000元人民币。虽然合同定价时已经考虑了汇率因素,但因为人民币升值是逐步的,合同定价特别难。汇率因素算入合同价格,如果价格抬得太高,外商不买;抬得不高,自己最终吃亏。

 企业竞争力 纺织竞争考验边缘企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表示,尽管今年中国外贸速度可能放缓,但总体上呈现良性发展的势头,出口增长方式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型,这点从去年中国不少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便可看出。今年制造成本或进一步攀升,相关企业将进入“优胜劣汰”加速期,在这过程中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部分企业倒闭在所难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分析,从最近几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来看,针对的都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国际竞争力非常强的产品,以及出现投资过热情况的产品。不过,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地区,对所有产品均采取完全退税政策,而中国企业享受的却是部分退税政策,以此推算,中国出口企业其实需要比海外竞争对手多负担4%~17%不等的增值税。(一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9971.html

更多阅读

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 汽车业竞争 变局

  文 / 黎冲森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汽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跨国车企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竞争策略。金融危机更使中国汽车企业合资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外方股东在合资公司中的权力和地位被相对削弱。  因

中国专业MALL:直面竞争与边缘盘踞

  前言:有人说,未来的商业格局中,人们消费的主要场所将是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大型购物中心,如今还在市区的专业市场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束手待毙,要么市场整体搬迁、伤筋动骨。    其实,人们对市场的前景也许过于悲观。一个有竞争力的

生意参谋竞争情报 企业如何利用竞争情报赢得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个企业还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还是管理?就目前的

怎么与连锁店竞争 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低成本业务流程

   零售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论。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人说是天天低价,有人说是独特的文化。沃尔玛总裁曾对外宣称沃尔玛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第一是高效率的物流系统,第二是高效率的信息系统,第三是独特的

声明:《企业竞争力 纺织竞争考验边缘企业》为网友冗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