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芬克 劳伦斯·芬克 华尔街债券教父



    不少人将名播天下的美国企业黑石看成是一家投资公司,其实不然。在华尔街,同样以黑石命名的金融公司有两家:史蒂夫·施瓦茨曼领军的黑石集团(Black Stone)和劳伦斯·芬克掌舵的黑石公司(Black Rock)。前者是高居世界王者位置的私募基金公司,后者则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资产管理企业。

    文/张锐

  将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型投资公司打造成名扬天下的金融巨头,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债券销售员成长为华尔街津津乐道的“债券教父”,全球最大的上市资产管理公司——美国黑石公司(为与黑石集团区分,以下使用黑石公司的中文名称贝莱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LaurenceD.Fink)不仅以其超人的投资天赋和智慧建筑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金融帝国,更用其创业与守成的饱满素材丰富和影响着国际金融投资的价值理念。

  28岁的合伙人

 拉里.芬克 劳伦斯·芬克 华尔街债券教父

  每天早上6点整准时来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煮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接着通过玻璃幕墙俯瞰车水马龙般的曼哈顿街道已经成为了芬克多年的习惯。

  芬克在走出大学校门后经一位教授的推荐进入了第一波士顿银行,干起了当时许多人并不愿意干的房地产抵押债券交易员行当。迅速调整好心态并适应工作环境似乎成为了芬克当时的唯一选择。投入到工作后,他像是横越原野到西部的淘金客,释放出了商业热情与开拓活力。当时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刚刚诞生,经营市场非常狭小,但许多保险公司和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都试图减少手中持有的抵押债权。看准了机会的芬克大胆向公司请缨,组织了一支特别团队定向研究和开发市场。一个星期之后,由芬克团队发明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债权凭证(CMO)业务面世,这种将债券的本金与利息拆解后重组,形成更多样化、流动性更佳的债券商品,刚好契合了当时退休基金经理人的投资需要,并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发展成为美国房贷债券市场的主流商品。而当时芬克服务的第一波士顿银行也因为此项业务的开拓,有了近百万美元的进账,当时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崭露头角的芬克得到了上司的极大赏识,进入第一波士顿银行的第二年,芬克就被调到了固定收益证券部门,负责当时非常新兴的分期贷款抵押债券(MBS)。而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芬克就把这个产品变成了第一波士顿银行的拳头产品,并为公司创造了460万美元的盈收,其中有一个季度竟创造了130万美元的盈利记录。一时间,芬克成了第一波士顿银行的超级赚钱机器,并被破例提升成为第一波士顿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当时他只有28岁。

  现年54岁的芬克每每提到自己人生中这段经历时总是引以为傲。正是有了CMO的发明和MBS的推动,今日美国房地产抵押债券市场的规模膨胀到了6万亿美元,是美国公债市场的一倍半,如今不但为全美最大宗的债券商品,交易标的更从美国、欧洲的抵押债券,一路向亚洲延伸。这种繁荣的市场结果中无疑凝结着芬克的创造性贡献。当然,更令芬克自豪的是,自己后来挂帅的的贝莱德更是在房地产抵押债券市场中一路高歌,创下年平均获利增长21.5%的大好收成。

  作为一种特殊奖励,第一波士顿银行除了为芬克留出合伙人的位置之外,公司董事会还给芬克放了一段长假,但天有不测风云,还没等到芬克的快乐旅行结束,命运女神就跟他开了一个几乎让他致命的玩笑。1986年,芬克领导的债券部门在一桩高风险交易中压上大注,但由于受美国政府金融政策全面收缩的影响,结果惨赔100万美元。一夜间,资本市场上的小金童失去了头上的耀眼光环,第一波士顿银行也很快对芬克作出了解职的决定。

  转战黑石集团

  纽约曼哈顿区知名意大利圣-皮埃特罗餐馆的靠窗圆桌上,放着一张立牌:“保留给劳伦斯·芬克先生”。每位餐厅侍者都知道,这是贝莱德总裁兼执行长芬克最爱的位子。

  19年前就是在这个位置上,第一次走进圣-皮埃特罗的芬克疲惫不堪的神态引起了服务生们的特别注意,一位侍者有意将芬克安排在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上。当芬克近乎无神的眼光瞟向对面墙上一张招聘广告时,当时的感觉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的无助旅行者看到了一片绿洲那样兴奋。第二天,芬克敲开了华尔街著名的风险投资商黑石集团(BackStone)的大门。当时的黑石集团成立不到两年,是一家注册资本仅40万美元的小型并购公司。

  来到黑石集团的第二年,芬克凭借着自己在债券行业浸淫多年的独到眼光向公司提出了成立金融管理公司的建议,并在得到同意后迅速策划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案,芬克也被任命为新公司的董事长。五年之后,金融管理公司正式从黑石集团分离,芬克带着8位合伙人开始单干。关于芬克从黑石集团最终脱离的原因,华尔街流传着这样一种版本,即芬克和其他8位合伙人不喜欢黑石集团对他们的业务说三道四,芬克一再强调金融管理公司的董事会完全独立运作。

  不过,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事实证明了芬克当时抉择的正确性。自独立运营至今,贝莱德已经连续18年保持惊人的增长。贝莱德从最初的8位创始人发展到一家拥有1500多名员工、管理资产1.23万亿美元的超级资产管理公司。而在35岁时,芬克就被《华尔街日报》选为“商界明日之星”。

  无论是在华尔街还是在贝莱德内部,芬克的睿智和勤勉被传为美谈。华尔街的同行认为他拥有最敏锐的头脑。美林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尼尔如此描述他:“他的眼睛中闪现着灵光,思维敏捷,富有天赋。虽然这种天赋不同于音乐家马友友,但他能洞悉任何资本市场上的奇异现象。”不过,每每听到这些好听的话,芬克总是扑哧一笑,因为他不相信自己长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脑袋,而对于自己的踏实和勤奋,芬克则毫不谦虚地笑纳。

  在贝莱德内部,员工们被鼓励穿着商业休闲装,但芬克仍然每天习惯系着领带工作,他说这样能够随时以严整的形象出现在客户面前。《华尔街日报》记者苏珊普莲据此写道:“通过和这些客户的紧密联系,芬克成为华尔街的幕后推手之一。也无意中构成了华尔街‘权力午餐’风景线的一角。”样板行为和领袖魅力使芬克成为了金融精英追求的对象。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彼得·费希尔离职后自动投到贝莱德门下并出任贝莱德在亚洲市场的负责人,所有贝莱德初创期的合伙人至今无一人要求撤资脱离,贝莱德的人员流动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实,芬克的摄人魅力远不只表现在员工面前的言谈举止,而让他最感到自豪的是自己在华尔街非常顺畅与和谐的人脉关系。当全球顶级猎头公司——史宾沙管理顾问公司总裁托马斯·内夫为摩根士丹利四处寻找新的CEO并亲自致电芬克让他考虑出任时,芬克不仅委婉谢绝,而且还为前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麦晋桁(JohnMack)能够返回原职频繁地穿针引线,并最终促成了麦氏的光复。周旋于纽交所、摩根士丹利、美林这样的超重量级选手之中的芬克,游刃有余,买进抛出,不断地为贝莱德带回巨大的收益。

  投资零风险

  从职场生涯的第一次跌倒到纵身爬起,芬克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仿佛是财富之神给予了他太多的宠爱和机缘。“贝莱德之所以创立,就是因为那次失败,刺激我去彻底了解、研究和认真对待投资风险。”芬克表示。

  在债券投资市场中,谁都知道赚钱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靠揣测利率的走向,不可避免的是,这种与不确定性博弈的做法将使公司成为最终的失败者。另一种就是深挖市场相关联的每个细节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贝莱德要做的就是避免做第一种投资者,且要超越第二种投资行为,这就不得不借助计算机的伟大力量。而今天,在芬克大手笔的研发投入支持下,贝莱德的投资分析软件已经远远胜于市场几乎所有其他的竞争对手,而藉此对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更令同行们望尘莫及。

  与许多投资经营者在眼花缭乱的利益诱惑面前容易丧失理智与迷失方向完全不同,芬克对于市场产生出的任何投资项目或者公司的每一笔投资业务都能时刻保持着超常的冷静和精准的分析,即使一笔投资再有大钱可赚但却存在未来风险,芬克也会毫不吝啬地从公司的投资清单中剔除掉,华尔街分析师们将这种做派概括为“芬克不贪法则”。事实也确实如此。贝莱德旗下的组合基金,曾经投资于操作天然气与能源的亚玛伦对冲基金,因为这家公司自称是年赚12%的多重策略基金,同时兼顾利润与风险的平衡,并且平均年度绩效却可高达50%以上。一般投资人对此无不喜出望外,甚至加码;但芬克却提前将这家基金从投资组合中剔除。因为芬克经过分析后发现,虽然亚玛伦自我标榜的是多重策略基金,实际上却是月赚8%的高杠杆能源基金。5个月前,亚玛伦基金突然宣布基金净值重挫65%,惨赔近60亿美元,因而宣告清算解散,华尔街知名券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均遭波及,而贝莱德因为芬克对投资风险的明辨却毫发无伤。

  建筑在严格风险防范和控制基础之上的贝莱德投资组合不仅在过去18年中创造了年均收益23%的市场业绩,而且也让贝莱德本身成为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根据彭博财经的统计数据,自1999年10月贝莱德IPO以来,其股价如今已经上涨10倍,年收益率高达45.3%。《财富》杂志据此给出了十分罕见的高度评价:“它恐怕是华尔街过去10年中最大的成功”。

  一石三鸟的并购

  通过并购实现与出色的股票基金管理公司合作以扩大贝莱德规模是芬克重点思考的问题。闻到“腥”味儿的摩根士丹利CEO麦晋桁提前向芬克抛出了绣球。当时摩根士丹利提出了两套方案:收购或者将基金部与贝莱德合并;成立的新公司由摩根士丹利控制。而且论麦晋桁与芬克之间不错的私交关系,摩根士丹利相信这桩买卖定成无疑。不过,几乎在麦晋桁向芬克开出并购要约的同时,美林的CEO斯坦尼·奥尼尔也主动提出了与芬克合并业务的要求。如果从贝莱德未来股票投资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发展来看,美林证券在和摩根士丹利的竞争中并不具有压倒性优势。但芬克的最终决定就是出人意外,选择了与美林合作。

  与摩根士丹利提出的并购方案不同,美林向贝莱德提出的并购条件是,以占新贝莱德60%资产的美林资产管理部,换取新贝莱德49.8%的股份并且签订3年后降低股权的条款。这就意味着美林只是新贝莱德的参股股东之一,并没有摩根士丹利一再强调要掌握新公司控股权的霸气,而这恰恰是芬克最为反感的地方。“与美林合并的贝莱德并不是美林的子公司”,这句后来芬克向媒体不断强调的观点无疑是要外界知道:贝莱德是贝莱德自己的公司,是芬克和合伙人的公司,不由其他利益集团控制。

  作出决定的芬克在2006年9月快速实现了与美林的合作。贝莱德在这场交易中实施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一石三鸟”计划:一方面削减了PNC公司对贝莱德的控制权,使其股份由原来的70%下降到35%(1995年PNC以62%股权入股贝莱德),而且一旦董事会判决PNC对新贝莱德不利,它就必须全部出卖所持有的贝莱德股份;同时,美林证券虽向新公司投入了60%的资产,但却只得到了49.8%的股份。此外,新公司将在贝莱德的名下运行,芬克出任新公司的执行长兼董事长。芬克终于摆脱了强权股东的威肋,他的投资理念也将在新贝莱德得到最完美的展现。合并后贝莱德也从美国第三大债券管理公司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公开上市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

  之所以芬克急切与美林这样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牵手合作,完全出于他对贝莱德在金融市场中竞争状况分析的直接结果。贝莱德的两位老对手——西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分别与花旗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展开资产管理业务的深度合作,但贝莱德却被《商业周刊》嘲弄为“沉默的巨人”,这让芬克听上去十分地不快。更要紧的是,贝莱德在投资组合上一向偏重于固定收益产品,甚至过度偏向债券。相对于固定收益产品3210亿美元的规模,贝莱德只有440亿股票投资规模。利率和债券价格往往反方向波动,中长期债券对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从2004年-2006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先后17次加息,国际市场上能源和贵金属价格飞涨,原材料短缺现象也将长期持续下去。这种局面极有可能引致美国国内的中长期利率上涨,而与此紧密相关的中长期国债的价格优势就会被无情挤掉。对于十分注重风险的芬克而言,如此潜藏的危机不能不是一块心病。而寻求与股票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作,就可以在快速提升贝莱德股票投资比例的过程中达到分散债券投资风险的直接目的。

  进一步分析可知,与贝莱德在美国国内的债券市场颐指气使完全不同,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程度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特别是贝莱德原本擅长的债券投资市场在远东尤其是中国的发展缓慢,成熟的资本市场又很难找到极大的利润空间。所以芬克一直都在考虑,借助并购国际知名企业,以得到更大的国际市场平台以及国际营销网络。而一个外界可能并不注意的细节是,与美林合并后的新贝莱德在美国本土提供服务时以贝莱德的名称出现,但在海外市场则使用美林品牌。对此芬克的解释是,“我期待扩展我们在股票领域的版图,应该变得更加国际化。我们现在确实花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过了六七年之后,我们的收益就将成倍猛涨。”

  就在对股票投资市场频频发力的同时,芬克也在其他领域尤其是实业投资方面屡屡出手。最近一年中,贝莱德先后动用了400多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温帝汉姆酒店等4家固定房产,并且以54亿美元一口气买下了占地达八十英亩的纽约曼哈顿区公寓住宅。目前,贝莱德名下管理着高达数百亿美元规模的房地产基金,准备专门用来长期投资酒店业务和其他商业地产。而对于那些已经到手的地产项目,华尔街分析师则众口一词,芬克定会将其全部或部分分拆,再转售给若干买家,因为这种做法在他几年前的投资就屡试不爽,如今他当然还会故技重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006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 劳伦斯斯特恩

原文地址: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作者:张朴之- 一意寻求主题的读者在读了英国作家劳伦斯·斯特恩的这部著名奇书《项狄传》之后,一定会摸不着头脑:作者洋洋洒洒究竟想表达什么?似乎不是给项狄立传,因为作品直到结束,项狄还是个婴儿嘛。书

劳伦斯?许和他的服装 劳伦斯许工作室

劳伦斯-许山东 枣庄大中小在劳伦斯•许的工作室,曾经因为张静初的“孔雀”礼服,范冰冰的“丹凤朝阳”礼服而声誉鹊起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再一次因为柏林电影节上为闫妮设计了两套炫丽而又具有东方情调的晚礼服而走进众人的

读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有感 卖房子的女人 有感

长吁一气,终于将这本书读完。读这部小说,常常会把人拉近矛盾与绝望的挣扎之中,小说留给读者的,是一种莫大的虚无感和一种内在的现实性思考。《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他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作品赏析 劳伦斯阿尔玛 塔德玛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作品赏析古罗马温水浴室(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作品)19世纪末,荷兰绘画已展现不出自己的独特面貌了,一些有成就的画家纷纷定居别国,或者加入了别国国籍。就当时情况看,形成体系的大陆学院派绘画技巧,似乎也造就了

读劳伦斯·斯特恩《多情客游记》 劳伦斯读书随笔

劳伦斯·斯特恩的《多情客游记》,并不长,也并没写完。正好写到和陌生女人同处一室,以为要高潮了,却突然打住,让人懊恼。这些人也真是,老是没写完,人就死了,作品却还能流传。以前没听说过这个人,可能我读书也真算少,除开最有名的那些,二梯队

声明:《拉里.芬克 劳伦斯·芬克 华尔街债券教父》为网友不想失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